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以某财经高校为例
王静 张义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各行各业的高尖端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反映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还存在着种种缺陷。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代表的财经类高校为例,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两个角度,系统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相互融合提出建议,对国家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的知识型人才又拥有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经院校;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080-03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into a transitional stage, and there is a growing shortage of high-end talents in all walks of life. The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is increasingly rigorous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which reflects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ects in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a. Taking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s represented by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which will b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both profou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Keywords: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cademic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一、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优秀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受青睐,大力发展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很多岗位对从业者也有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重要求,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往往缺乏用人单位所需的实战性才能,造成即使具备高学历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当然,一味强调职业资格教育而忽视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从深度和层次上的提升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找到一条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全国各大高校逐渐开始探索教育模式的革新,加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深厚理论基础、较强研究能力和拥有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对探索财经类高校在两种教育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互融合的基础
(一)内涵界定
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对其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兩种教育的发展都有利于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学历,是学生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历程,并且学历有层次之分,目前我国的学历分为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职业资格,是在某种职业能力上的认证资格,表明为从业人员对某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
其中学历教育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为结果的过程,是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学历教育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为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通过教育过程传播人类文化优秀成果,起着引导学生成长、塑造学生品德和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即培养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才”;职业资格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功能各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因此,实现两种教育相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财经类院校关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财经类高校以审计、会计、法学等为代表的一些专业,已经在探索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接轨,这种接轨符合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和职业资格的双重要求,对于解决学生和社会接轨有重大意义。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资格教育为辅,同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综合能力和职业资格能力才是两种教育融合的最终目标。但是随着两种教育衔接的不断深入发展,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审计会计类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方式上有弱化学历教育,过分强调职业资格教育的倾向;而经济学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弱化甚至缺失。因此,处理好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在融合过程中的关系,摆正它们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
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合过程中问题及其影响
(一)财经类高校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两方面出现失衡
1. 专业设置模式
对于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才能发挥专业的优势,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类专业的学院主要包括国际审计学院和会计学院,这两个学院所涵盖的专业除了会计学、审计这两个专业以外全为“特色字母班”,包括审计学(ACCA方向)、审计学(IAEP方向),会计学(USCPA方向)、会计学(CPA Canada方向)等。这几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上,职业资格教育的地位较学历教育更加突出。以审计学专业(ACCA方向)为例,在其课程设置中,除了全校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通识必修、选修课和财经类院校学科基础课之外,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共有十四门,而这十四门课均为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课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通过每年的ACCA考试这一目标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这类带有职业资格教育性质的专业学费均为普通专业学费的两到三倍,这与一些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相差无几。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的大趋势下,审计学会计学这类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加深职业资格教育的趋势,导致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同时,对于经济学这类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数理分析能力的训练,在其课程体系设置中,同样包括了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但调查发现该专业的课程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验类课程只有一到两门,且课时安排较少,对于学生掌握数理分析等实践能力,走上职业岗位来说远远不够。可见,经济学这类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又有着职业教育被弱化甚至缺失的倾向。
2. 课程设置方式
诸如审计、会计和ACCA等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以CPA和ACCA考试内容为核心。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考虑到职业资格的最终获得是用人单位衡量此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出现偏重职业资格考试、忽略专业化理论的现象。在职业资格考试压力下,学生的学习仍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学术型、创新型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长此以往,本科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专科院校的优势全无,人文素质教育和系统思维模式的多功能性难以有效发挥,整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初衷。
大学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应当是一种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过程。尽管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已经强调基础通识和人文教育并重,但是课程的难度和内容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南京审计大学的学科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为例,初级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共23章,过去该门课程的学习周期被设定为两个学期。学生要想达到对教材透彻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消化和揣摩,所以这个教学时间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略为紧张。尽管如此,在近两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依然将初级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学习时间缩短为一个学期,并且在下学期匆忙安排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在如此紧迫的教学安排下,学生没有精力剖析重难点知识和厘清细枝末节,更加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功利性的教学方法只会大大降低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思维的效果,违背教学的初衷。
(二)财经类高校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衔接中存在缺陷
1. 人才培养理念
一些财经类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并未就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进行正确高效的指引。在校本科生盲目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资格证固然重要,它反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但是一定要和自己的理想结合起来。经过调查,一些学生的考证行为和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并不匹配,受“羊群效应”影响严重,更有许多英语专业、法律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跟风考取资格证。此外,对于另一部分有职业规划的同学,也存在因不了解岗位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需求而错误地考取不相關证书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培养时,一方面鼓励学生注重实操,另一方面却缺乏实时跟进学生培养计划与普及有关未来发展方向的知识,这种过渡衔接上的缺失造成了学生的迷茫。
2. 师资力量配置
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一是部分应用型专业的师资力量配置上不尽合理,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以会计学、审计学专业为例,尽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强化职业资格教育,但这类专业的部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授课方法上同样也存在局限于课堂理论传授的缺陷,许多教师仍然是以专职授课为主,难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理论性较强专业的学生师资配置通常以学术型教师为主,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难以接收到即时的职业资格教育指导。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合过程中的师资力量配置上的不合理使得人才培养在应用型和学术型之间无法实现良好平衡,学生的学术水平在缺乏实践的基础上也无法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匹配的困境。
(三)财经类高校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失衡产生影响
财经类高校部分专业的培养方式上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失衡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对于某些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来说,过分强调职业资格教育,本科学习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使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对于理论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经验的辅助,他们难以满足职业市场上多元化的需求,难以适应职场对于技能的多样化要求,局限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职业资格教育和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只注重职业资格教育,学生难以实现全面的发展,知识、能力、品格的有机融合难以实现;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只关注理论学习则培养出的学生会因缺乏实践技能而难以融入职场。
四、关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两种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地位
一艘船能航行多久多远,不仅仅取决于航行的速度,航行的方向也至关重要。在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学历教育的核心地位,始终朝着立德树人这个最终目标前进。对于学生来说,核心在于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为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高校来说,优质的学历教育更是学校良好社会声誉的载体。学历教育以其一致、连贯的特性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进一步明确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职业资格教育为辅培养学生良好社会职业适应能力的本科教育格局,关乎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
(二)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对于学历教育,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教育的角度出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性”学习能力。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适应性”学习能力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整合教育经历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挑战的能力。以本文指出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课程体系的安排在追求课程数量的基础上更应当注重教学效率,而这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考虑进去。由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对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的在知悉的基礎上并不一定完全理解,因此学校从宏观上对专业课程合理设计和安排就显示出了巨大的重要性,更能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对于职业资格教育,则应当因材施教按照学生职业资格需要安排相关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平衡发展。
(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两种教育融合
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平衡应当实现学生以专业学习为基础,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教育,学历教育是职业资格教育的基础。学历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并不是直接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而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全人”,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职业资格教育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高校不仅要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要使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合,学校还应当利用专业实践基地、教师和校友等平台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资源供给多样化选择机会。例如,利用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更深入了解岗位需求,使学生能够做好针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职业资格准备;同时,同行业的校友也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需求和要求,更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融合;聘任教师时除了科研能力外也应当将老师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和社会资源的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占风,张必涛.论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J].成人教育,2008(04):54-55.
[2]杨黎明.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52-56.
[3]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
[4]刘海燕,常桐善.能力、整合、自由:斯坦福大学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4):30-35+70.
[5]李纪传.系统思考视野下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J].继续教育,2011,25(10):19-21.
[6]马陆亭.“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05):9-14+26.
[7]冯俊波.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财经类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S1):95-98.
[8]黄维.本科立人本科立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6(08):1-6.
[9]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11-17.
[10]李延保.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3(0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