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
何建伟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资源不断涌进东部地区,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聚集程度较高,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更具优势。于经济聚集作用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主要制约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对经济资源空间聚集效应影响巨大,且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伴随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这对增强区域间的联结性、通达性影响较大。为此,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笔者现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交通经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影响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愈加完善,投资力度也随之增大,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连接了东中西部地区。上世纪90年代起,作为国家及各地政府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每个五年规划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公路工程建设为研究对象,据交通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逾47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各地区经济建设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在其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现象,相比其他地区,中东部地区等级公路密度明显偏高。为更好地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集聚过程中所扮演何种角色,了解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备怎样的影响作用,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笔者特作出了以下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聚集的影响分析
1.1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在各个地理单元之间促使经济资源流动,从而满足各个地理区域、空间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要素的流动与集聚,为此,在经济集聚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在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空间溢出效应可认为是一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其他区域经济集聚水平。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区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大多数学者、专家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为正相关。针对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的分配效应,Nannan Yu等(2016)研究表明,分配效应存在于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内,在分析高速公路网络在空间经济集聚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改善高速公路网,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活动地区集中度。
1.2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门限效应分析
在经济发展中,门限效应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该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劳永逸,是分阶段、分区域的,在建设早期,因多种因素制约,如空间网络性、通达性等,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一定极限时,也就是某一门限值,将会改变经济集聚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因此,通过分析整个影响过程,其影响趋势以非线性呈现。
针对其非线性特征,最早由空间经济学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影响经济集聚方面,运输成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具有足够高的运输成本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会缩短,会按照就近原则,在与市场相近的位置选址,这种情况下,企业在两地间的分布较为平均,这也是实现均衡、稳定的唯一途径。第二阶段:当运输成本减少,且低于某临界值时,企业会在某个地区集中分布,进而产生一种新型均衡状态。第三阶段:当运输成本进一步减少,且低于另一个临界值时,此时会呈现出一种不稳定均衡状态。宋英杰等(2013)研究表明,于经济集聚而言,交通基础设施门限效应显著,两者间呈现“倒U型”发展走向。
2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影响的策略研究
2.1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交通运输体系直接决定经济资源的区域流动性,经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极为关键,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利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来实现空间单位中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及分布,以此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现实生活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有无,是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基础条件,为此,在地理空间中应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作用,实现跨区域经济资源的有序流动,调控各地区经济资源分布,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在保证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在我国各个省份之间实现经济资源的流动,才能进一步降低流动门槛,克服地域限制弊端,提升交通运输的连通性,保证经济资源向更大收益区域流动,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分布均衡。
2.2 提升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
通过长期研究表明,“市场规模效应”于地区经济集聚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影响巨大。与此同时,对该地区以外的区域而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为此,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对经济资源流向其他地区极为有利,并能够产生经济资源集聚的作用。于我国发展现状而言,区域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两点,即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城镇与农村地區之间的发展差距,基于此,在进一步构建交通网络体系的同时,还需利用顶层设计及政策倾斜,向欠发达地区给予政策扶持及财政支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降低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向欠发达地区积极引入大量社会资本,有计划、全面性地推进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对此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强化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前提下,还应有机结合城镇化建设,通过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帮扶周边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实现经济辐射,以城带乡。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消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瓶颈,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在提升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同时,还要给予人才、资金等倾斜,帮助经济资源快速流向欠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减小区域发展差距。
2.3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
于经济资源聚集力度及方向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类型不同,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性。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集聚效应、溢出效应,能够对经济要素空间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其前提是必须做好各类交通运输类型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提升各地区经济集聚效果。
在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发展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类型,要求优先选择对地区经济集聚具有正向效应的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针对那些集聚影响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应尽可能降低建设规模,从而提升该区域经济集聚效应。
此外,在合理配置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同时,还应重视功能性,按照公路等级划分,高等级公路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经济要素远距离、跨区域的转移,主要分布于各省交通主干道。低等级公路主要在偏远农村修建,其功能为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运输,只有合理配置交通基础设施,才能实现整体发展策略。
2.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协同供给
于经济集聚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溢出效应,当产生溢出效应时,不会单单对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将会涉及多个省份,为此,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政策制定之初,需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涉及范围、影响力度等,力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协同供给机制。从宏观层面来讲,必须完善法律法规,颁布系统性的文件,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供给提供法律、政策支撑。同时,要将其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指标,从而提升对区域协同供给发展的重视程度,实现区域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微观层面来讲,地方要积极搭设合作平台,为建设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构建发展平台,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不断涌入,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集聚程度明显偏高。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集聚的关键要素,对经济集聚具有溢出效应与门限效应,只有在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升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才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协同供给,促进交通建设行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减小区域发展差距。
参考文献:
[1]宗刚,张雪薇,张江朋.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8,(08).
[2]袁新敏.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对策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2,(08).
[3]刘越,闵路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4]胡煜,李红昌.交通枢纽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7,(02).
[5]王晓东,邓丹萱,赵忠秀.交通基礎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Feder模型的实证检验[J]. 管理世界,2014,(04).
[6]梁超.基础设施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04).
[7]杜彦良,孙宝臣,吴智深,钱永久,高阳.关于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长寿命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