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问题探究

    金虹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由于双校园模式的时空限制,传统的学生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因此,要深刻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创新党员日常教育、发展培养、制度管理模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规范、严肃、有序进行。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双校园

    【中图分类号】D2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4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日益发展,学生党建工作将成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层次的特殊性,传统的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因此,新时代下必须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党建的要求,在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管理中查找不足,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规范、严肃、有序推进。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年增多,多为双校园模式,主要有“2+2、3+1、3+2、1+2+1”合作形式。目前入学的学生为“后千禧一代”,他们成长于iPod/iPhone/iPad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接收的知识呈指数曲线膨胀,但是他们个人认知、思辨能力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学生在国外求学时,会面对环境的变化、文化的冲突,如果没有组织的支撑,容易在多元价值观中迷失自我。学生党建工作由于时空限制不能延伸至海外,使部分有政治需求的优秀学生不能加入党组织,也使已成为党员的学生逐渐远离党组织、党性意识逐渐减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即使学生身在海外,也需要加强党性教育,为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问题及原因分析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有数字媒体与艺术中英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中美合作办学、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美合作办学。传媒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管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预测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性意识淡薄,入党积极性不高

    多数学生不关注党政时事要闻,对党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党性意识淡薄,入党积极性不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几点:一是课业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中美合作办学专业第一年学生心理压力尤其大,除了要在一年内集中学完两年国内的课程,还需尽力通过出国语言考试。二是观念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会影响自己出国深造;部分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未来在国外立足,认为入党根本就没有必要,甚至还会影响自己在外企就业。三是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信仰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刚入学的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方教师思想言论的影响,盲目崇洋媚外,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从而丧失民族情怀和民族自信。

    (二)党员发展时间紧,培养过程有待完善

    党员培养发展,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成为中共党员,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南京艺术學院中美合作办学的学生第二、三年需到美方院校学习,一方面这会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断,无法对其进行思想考察、党性教育,导致大学期间学生不能发展、转正;另一方面,组织考核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需要一定时间,若第一年未能及时定积,海外没有设立党支部,会使得一批积极想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学生在大学失去入党的机会。因此,传统的党建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双校园”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需求,需要创新机制体制,实事求是,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体系。

    (三)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缺乏归属感

    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校园”模式,给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国际部正逐步使学生党建工作步入正轨,但党组织的凝聚力仍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学生党建活动比较枯燥乏味,除了“三会一课”和几次全体党员教育活动外,没有其他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这也导致支部书记在管理中会力不从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党建缺少海外延伸。南艺中美班学生中间两年在国外,中英班最后一年在国外,需要为此类“双校园”学生的培养搭路建桥,使他们在海外也能找到组织,找到归属。三是缺少对学生党员的人文关怀。学生党员都是各方面表现优异、有进取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重视、关怀和帮助。如果只是单方面让他们服从组织的安排,对学生关怀不够或者对学生的诉求没有回复,学生自然会日渐远离党组织。

    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管理模式

    “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对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可依托新媒体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好“双校园”模式下的宣传教育、党员培养、党员管理、联系服务工作。

    (一)完善“双校园”学生入党流程,宏观上推进国内国外党建共建工作

    南京艺术学院中美合作办学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时间较短,第二、三两年在国外,为了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可在学生刚入校军训时就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对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学生尽早对其考察,也可调档查阅其在中学时的表现以作参考,既要做到“早引导、早培养”,更要将考察、培养工作“做实、做细”。一方面,学生出国学习后要定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思想汇报,让组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党组织也可通过视频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设置海外党支部,建立支部活动常态化制度,加强党员管理,使党员在海外也能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感。选派政治思想成熟的党员教师、政治辅导员、或者党务工作者每年在临近学生发展、转正的关键时刻,前往外方院校考察,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政治、学习、生活需求,助力海外学生成长成才。

    (二)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微观上落实“双校园”学生日常教育培养工作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以学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主动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微”阵地,即使学生身在海外,也能拉近党组织与学生间的距离,牢牢占领意识形态主阵营。一是拓展学习。微信公众号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时代要求来设定基调,定期推送时事新闻,聚焦社会热点,普及党的知识,学习党的章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增强文章可读性,赢得读者的喜爱,可以创新文章排版、内容,适当配上动漫插图,恰当运用网络流行语,让党组织真正走进并且融入“后千禧一代”的青年人心中。二是感受分享。抓住国内重大节日、纪念日、会议,通过对文化、历史、讲话精神的学习,讓学生谈认识、写感悟,鼓励学生党员主动发声。比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号召全体学生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并推送学生党员的学习感悟,坚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的决心和斗志。

    (三)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做好“双校园”学生党员培养长效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要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无论在入党前,还是在入党后,都保持较高的党性觉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需规范且创新“双校园”党员管理机制。第一,形成制度传统。首先要坚持传统的党员培养流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课要避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然非但没有教育作用,反而增加学生的厌恶感。党课形式可以是专家领导引领式、户外实践体验式、多向互动交流式、线上自主学习式。其次,应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表现进行量化,做到奖惩分明,确保学生党员再培养的严肃性和长期性。第二,培养党员骨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培养党员骨干成为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党性修养、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优异,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感染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学院书记、党支部书记需要定期和党员骨干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或通过视频交流,鼓励和指导他们带领学生党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第三,增强对学生党员的“人文关怀”。党组织要求党员同志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任组织,有困难的时候找组织。特别是学生在海外容易不适应、孤独、无助,书记、辅导员应该经常通过微信、QQ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状态,尽可能在思想上帮助他们坚定信念,信任党组织、信任学校。只有双方达成这样一种和谐的“心理契约”,学生党员回国后才会积极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出现入党后的懈怠状态。

    参考文献:

    [1]陈璞,朱嘉晔.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 ? ?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8,(13).

    [2]张璐,刘振娟.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语境下大学生“双 ? 阶段”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 教育教学论 ? ?坛,2018,(21).

    [3]周玲微,邢倩倩,李 骥.新时代基于微信公众号的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践[J].高校党建,2018,(6).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