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与俞孔坚“反规划”理论对比分析

    马亚丽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柯布西耶“光明城市”和俞孔坚“反规划”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光明城市”和“反规划”理论的共同点及其不同之处,探讨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光明城市;反规划;对比;启发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Bright City" of Kobesier and the "anti-planning" theory of Yu Kongjian, and the common point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Guangming City" and "Anti-Planning" theories, and explor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ies. Revelation.

    【Key words】Bright city;Anti-planning;Contrast;Inspiration

    1. “光明城市”与“反规划”内容的对比研究

    1.1?“光明城市”与“反规划”理论基本内容的相同点。

    (1)目的相同。

    柯布西耶所提出的'光明城市'理论旨在通过改良城市的总体规划,优化建筑设计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秩序,生活品质是其规划中的中心。他的这一思想在其设计的300万人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通过建立高层商业中心,提高其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绿化面积,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宽敞的室内空间,有序的城市格局完全是现代城市的缩影。柯布西耶对人们现代化生活方面的预见性,是二十世纪欧洲进行城市规划探索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现代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題,愈发严重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俞孔坚提出的“反规划”理论的目的也是通过科学城市规划来保护大地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安全,建立生态安全格局,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们免受大地系统遭到破坏后报复行为的伤害,以期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人的需求是衡量城市功能的标准,“宜居性”的生活场所和栖息地是进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

    (2)“自由扩张”空间和“答案空间”不谋而合。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同样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城市规划的随意性。柯布西耶认为大多数城市都受限于“驴行之道”,巴黎、罗马等城市也不例外,城市道路就像毛细血管一样随意而又狭窄,严重破坏了有序的城市空间格局,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尽管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暂时恢复秩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杂乱无序的状况又周而复始。主要原因就在于“驴行之道”的随意性,思维散漫,漫无目的的进行城市建设。柯布西耶在其发行的期刊《新精神》第20期中写到:“城市的意义在于其永恒性,这是深思熟虑之得,而非仅计算所得。只有建筑才能够给出超越计算的成就。”这些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创造一个相对自由扩张的空间是保持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而俞孔坚认为“主观随意性”是城市规划规划不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传统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然而城市人口同时又具有主观随意性,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应对这一问题,俞孔坚提出了“逆”向的规划程序,理性的应对城市规划中“主观随意性”问题。在不能预测未来的情况下,弄清我们不应该做什么,创建富有弹性的“答案空间”,以适应“随意”变化的经济增长和空间格局变化,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1.2?“光明城市”与“反规划”理论的不同点。

    (1)方式不同。

    “光明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高层建筑群增加其密度来减少市中心的拥堵,疏、密结合创造更加有秩序的城市。同时,为适应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联系,建造复杂的高速公路网。俞孔坚的“反规划”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系统上以景观生态安全的全局意识为主导,寻求一种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的有效途径,是对传统规划方法的根本性改革:建设规划方法论转变为优先不建设规划方法论;被动的改建规划转变为主动地保护城市安全等。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以下十一个景观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社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

    (2)核心理念不同。

    柯布西耶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都充满了乌托邦精神。面对二十世纪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柯布西耶试图通过明确的功能分区和减少市中心的拥挤等方式进行解决。但其设计方案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立场上,依赖当时的人口预测和城市数据进行建筑形式革新,并未触及当时城市问题的根源问题。柯布西耶的理想主义在西方国家屡屡碰壁之后,1954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自由的用自己的理想主义设计规划的城市——印度的新省会昌迪加尔。他将昌迪加尔划分为行政区和住宅区,整座城市全部因不同的功能而分隔开,是其乌托邦精神的集中体现。俞孔坚的“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方法论,在最小预为原则的指导下,优先控制不建设区域,为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提供保障。

    (3)形式不同。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和实践中,始终贯彻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理念,高耸的摩天楼,错综复杂的交通路网,人们就像是生活在井然有序,分工明确的机器群中,冰冷而又陌生。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忽略了与市中心的联系,不利于创建自由扩张的空间,同时还反对瓦莱的曲线道路和扭曲房屋。他认为秩序对于城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其理论核心为: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俞孔坚的“反规划”理论所提倡的城市功能结构是一个综合体,城市的各个功能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综合考虑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同柯布西耶相比,其观点更加系统,各功能之间互为彼此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对未来城市发展长远、系统的考虑。

    2. “光明城市”和“反规划”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启发

    2.1?规划系统化。

    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形成一个严格的体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体系内各个功能、布局之间协同合作。汤河公园的成功之处将汤河公园看做健康的生命体,实现有机体各部分机能的可持续的协调运营。

    2.2?人的感受。

    人的感受是平衡现代科技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契合点。用简单机械的方式去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人们服务,在运用现代科技建设宜居环境时,人的感受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柯布西耶昌迪加尔设计的失败之处就是片面追求現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没有考虑城市建成之后人们入住后的感受。

    2.3?面向未来。

    (1)城市化和城市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测的,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影响也是不可预测的。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创造一个相对自由扩张的空间。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拥有一定的能力和空间应对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师和政府当局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

    (2)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城市规划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以期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并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城市规划理论更加成熟和科学化。二十一世纪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城市建设问题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探索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之道,理性地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M].李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东南置业.2002.

    [4]?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

    [5]?程绪珂.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东南置业,2002年8月版P14~19.

    [文章编号]1619-2737(2019)02-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