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收到一份“假”作业
徐雯雯
当孩子接到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展板的任务时,有的家长直接去文印店花钱做了喷绘板,有的家长从选择内容到绘画、剪贴都替孩子完成;当孩子将“21天养成好习惯”的“作业”带回家时,家长“帮助”孩子在一天里突击完成了多日的“打卡”任务……这些案例如此真实、鲜活,我想,很多教师可能都遇到过。我也曾收到这样的“假”作业,我是这样应对的。
中班时,伴随着班里“虫虫总动员”主题活动的开展,我在周末组织了一次班级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中山植物园捉虫子。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活动结束后,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一份“虫虫记录表”,内容可以包括捉虫子时用了什么工具、捉到了哪些虫子、捉了几只虫子等。
新的一周,孩子们纷纷交来了作业。翻阅着孩子们完成的记录表,我不禁感慨,孩子们竟能用稚拙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么丰富的内容。这时,有一份作业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这是维维交上来的记录表,上面画了好几种不同的虫子,每一种都画得惟妙惟肖,不仅线条流畅,色彩也搭配得很协调。这份制作如此精良的记录表显然不是出自维维之手,这引发了我的反思:是我没有把布置这一作业的目的以及希望孩子如何来完成这份作业等想法交代清楚吗?是维维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而不得不由家长代劳吗?我想,我应该找机会和维维的家长做一次交流。
在这之前我就了解到维维妈妈平时工作特别忙,而维维爸爸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弹性大一些,于是我通过微信约维维爸爸来园做一次交流。
第二天下午,维维爸爸应约而来。我先和他聊了聊最近孩子在园的情况,说了说孩子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和孩子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借着介绍班里近期正在开展的活动,我把话题导向了这次维维上交的作业。我拿出维维的记录表,问道:“这次维维交上来的记录表,画得特别精美,是维维画的吗?”“这哪会是他画的呀,他哪能画得出来!其实是我画的。”维维爸爸直爽地答道。我问:“为什么维维没有自己画呢?”维维爸爸露出了无奈的表情:“哎,他画得太慢了,画得也不好,我觉得没人能看出他画的是什么,后来我就帮他画了。他说要画什么,我就帮他画什么。”原来是这样,看来维维爸爸是“好心”办了“坏事”。我对维维爸爸说:“这一次我们将这份记录表交给孩子带回家,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完成,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借这个机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孩子在記录时如果遇到困难,爸爸妈妈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种一对一模式正显示了家庭教育的优势。但所谓‘提供帮助和指导并不是请家长代替孩子完成记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表达的愿望,我们需要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我们在带着孩子们捉虫子之后,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用的工具及捉到的虫子,对此,孩子们是有体验的,因而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尽管孩子的动作可能会慢一些,呈现出的作品可能不那么精美,但这种稚拙不正是孩子特有的吗?”
说完,我将孩子们的记录表拿出来,邀请维维爸爸一同欣赏:“您看,这个孩子不会写阿拉伯数字,所以他用了画点点的方式记录虫子的数量。再看这个孩子,如果不看这两把‘大刀,我们可能都看不出她画的是螳螂,这线条确实有些‘抽象,但有了这两把‘大刀,我们一下子就能认出这是螳螂,她把螳螂最关键的特征表现出来了。还有这个孩子,您能猜出他画的这个像倒着的V字一样的符号表示什么吗?”“是镊子吗?”维维爸爸猜测道。我肯定道:“是的,就是镊子!这线条看似简单,但正体现了孩子观察和思考后的表达,是不是很有意思?”我将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在家长面前并指出其中的妙处,目的是让家长认识到,我们并不想要孩子交出一份多么完美的作品,而是希望通过作品看到孩子独特的思考和表达。
欣赏完这些作品,维维爸爸说:“您这样一讲解,我好像看到了这些作品的另一面,孩子们都完成得很不错啊!”见维维爸爸有所触动,我便趁热打铁,希望他认识到这样的作业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确实,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判孩子的作品好不好看。孩子用图形、符号等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外显,这比画得好不好看重要得多!这个过程可能很花时间,但我们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完成,才能逐渐提高其思考、表达的流畅性。我们成人只需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孩子需要材料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收集,孩子有疑问时,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方法来寻找答案。”维维爸爸听了感慨道:“我一直以为老师总是希望看到孩子交上来的作业漂漂亮亮的,可以展示出来,原来不是这样的。我以后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这次交流之后,孩子们继续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虫子进行探究。一天,维维带来了一份自己做的“研究报告”,是关于他最感兴趣的蚂蚁的。看到维维用稚拙的笔触描绘了他观察到的蚂蚁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并头头是道地向好朋友讲述他的发现,我立即请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分享自己的作品。当天下午,我通过照片和短视频将维维的表现向维维爸爸做了反馈。看到孩子脸上自信的笑容,维维爸爸开心地说:“老师,您那天说的话让我很受启发。这段时间我发现维维对蚂蚁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在小区里寻找蚂蚁、观察蚂蚁,我就一直陪着他。他还让我帮他找了一些关于蚂蚁的科普节目视频来看,这份‘报告都是他在观察了蚂蚁又看了视频之后自己完成的。我看到之后也很惊喜,没想到孩子能观察得那么细致。”我听了立刻肯定道:“耐心地陪维维找蚂蚁、看蚂蚁,在维维需要时协助搜集关于蚂蚁的资料,这些就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支持,您做得很赞!”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布置“回家作业”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布置作业前,在家长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以及在孩子的作业交上来之后,教师都需要和家长保持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回家作业”真正成为促进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