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新闻的文风乱象及对策
张玉
【摘 要】网络新闻三种“怪异”文风被称为“标题党”“阉割党”“节奏党”等,所带来的问题则是以“鱼目混珠”和“混淆视听”的方式,让民众“看不见”主流新闻和“听不见”真实新闻,降低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敏感度。因此,从立足现实生活、勇担社会责任、以人民为中心等三方面来强化网络新闻文风建设。
【关键词】网络新闻;文风乱象;文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8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76-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文风是不可避开的热门话题。文风是文章中所反映出的语言风格、思想倾向、写作作风等的总和,“文风优良的新闻报道,能够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群众中增加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但也要看到,新闻媒体改文风依然任重道远,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常说的老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好听的虚话多等现象”[1],这会极大地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建设。
一、三种“怪异”文风
当前“标题党”“阉割党”“节奏党”这三类文风类型寄生于网络新闻,一度“繁衍”超出控制,冲击传统主流媒体新闻。
(一)“标题党”
“马靠鞍装,人靠衣装”,一篇吸引眼球的新闻自然得重视新闻标题的锤炼,从而于万千新闻中脱颖而出。当点击量与经济利益产生勾连时,众多新闻编辑者蜂拥而上、头也不回地选择站队,挺进“标题党大军”。他们急切糅合各种写作方式,锁定各种“雷人”字眼,偏爱歧义语句,总之是用尽浑身解数只为标题有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浮夸之势。此类网络新闻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点击量不重质量。例如,腾讯新闻中,“杭州90后美女看直播开蚌买珍珠花了三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珍珠”真的有毒!”,此标题句式杂糅,充满歧义,浏览文章之后就会发现要么是谣言、要么是文不对题。
(二)“阉割党”
所谓“阉割”是指对新闻进行断章取义,一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无头无尾的片段式报道,新闻内容不全面;二是,时空混乱的冷饭式报道,过去发生的新闻当做今天的时事新闻;三是,“牛头不对马嘴”的错位式报道,模糊、串改新闻人物、时间、地点。当前媒体行业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同行之间竞争激烈,想要挖掘重磅新闻并非“得来全不费功夫”,欲求取得明天头条的榜单,便出现了“造假新闻”的态势。在片段式新闻的留言板下,知情网友常补充缺失的重要新闻信息;在冷饭式新闻中,网友调侃道“当时看到这新闻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在错位式新闻中,网友痛批编者没有职业操守。
(三)“节奏党”
“网红”经济模式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想要出名的内在需求,“人们借助各种渠道(QQ、微博、朋友圈)“曝光”自己,甚至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去获取虚妄的存在感,生怕自己被冷落、被遗忘、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刷存在感”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时尚”[2](P.66)。在新闻领域的“节奏党”,常发表带有争议的话题,注入大量主观意见,强行“带节奏”,强行让“吃瓜群众”跟风,故意引起混乱起哄的场面,因为造成的争议越多就意味着“人气”越多。这类“带节奏”的新闻,印象较为深刻的一则案例便是有关近期某女性出游日本失踪,结果不是来缅怀受害者、不是告诫女性出游要注意自身安全,反而有人“带节奏”说“跑去哪儿玩不好,偏去日本,卖国贼”,结果网友就“爱国”话题进行了一场“论战”,完全背离了新闻的初衷。
二、网络文风的乱象问题
新闻舆论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是巩固政权、定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为国家政治服务,反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3](P.11);一方面,“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俨然变成了另外一个意识形态的角斗场,甚至有嬗变成为最主要的隐蔽战场的可能性”[4](P.22)。当下网络新闻的文风诟病成为“烫手的山芋”,这正是本文探究的问题所在。
(一)“鱼目混珠”——网民读者“看不见”主流新闻
在这层怪异文风的迷雾中,常让网民读者失去“看见”有关主流意识形态新闻的机会。“标题党”卖力地将新闻标题“吹”捧得眼光缭乱,而在新闻内容上却显得十分愚钝,这两者的失衡只会带来逆向的效果,比如蜂拥而来的读者附带着被欺骗感愤然离去,往后只要遇到“标题党”新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开骂以解“心头之气”。“阉割党”则是以一个“造”字远近闻名,蓄意采取“真假掺卖”的行为已然紊乱新闻系统,它不断地消磨着读者的辨别意识,直至读者甚至麻木到“真便是假、假便是真”的态度,造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宣传的信任危机,例如对于官媒新闻,一部分网友常采取“陰谋论、操纵论”的论调评论。“节奏党”毫无异议是属于“扇阴风、点鬼火”的一类,为博取热度,纵使哗众取宠、扭曲价值观也毫不在意。“节奏党”常在背地里推波助澜促使广大网友分裂成对立的两队,形成一场无底线、无节操、无修养的“三无骂战”,从而保全其在网络热搜榜的位置。
(二)“混淆视听”——非网民读者“听不见”真实新闻
“听”主要是把非网民读者当做客体,“听”就意味着被动地位,“能否听到某种声音”以及“能听到何种声音”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声音产生与输入。当今是一个共享信息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信息互通有无,分享者利用自己分享的信息以创造某类价值。由于年龄、地区、经济等某些原因我国仍存在大量非网民,“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非网民人数为6.42亿,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9.9%,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0.1%”[5],由此他们的网络新闻信息获取大多靠“听”的方式获得。网络新闻已被“标题党”“阉割党”“节奏党”弄得一片狼藉,从信息源头来说,首要信息获得者从一开始获得的就是有偏差的新闻,在一层层的信息链的过程中,信息不断经过第二、第三信息者……,以至于出现信息失真现象以及过滤现象。信息失真是指让作为非网民身份的人们“听不见”真实的新闻,因为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加工处理;信息过滤是意味着网民会主观选择感兴趣的新闻进行传播,造成非网民读者“被听不见”有关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更何况在现实中我国青年网民占绝大比例,“截至 2017年 6月,我国网民仍以 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6],大半数青年网民群体痴迷于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
三、加强网络文风建设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传播,集中体现在优良的新闻文风中,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集中呈现和贯穿于新闻报道中”[7](P.81),网络新闻从认清网络新闻的现实生活、社会责任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发,扭转一度盛行的混乱文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一)立足现实生活
网络新闻与生活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藕断丝连般的关系,网络新闻的文风建设亦是如此,要看清现实生活的“庐山真面目”,网络新闻者必然要将生活灌注到新闻中去,将新闻融入到生活中去。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不可有“虚无缥缈”之势,以至于把“新闻高于生活”的含义曲解为“新闻仰视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网络新闻的成就最终要看新闻作品。网络新闻作品要以生活为原型,“一旦原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或整个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8](P.121),原型案例包涵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碎片记忆,尤其在阶级社会中,有着强大的阶级凝聚力量。
(二)勇担社会责任
正如韦伯所说的,现代社会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人具备社会责任感,回归价值考量是重建网络新闻文风的关键出路,网络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而“标题党”、“阉割党”和“节奏党”忽视判断内容的价值正当性,社会责任感被瓦解。首先,热捧一颗“碧血丹心”的爱国情怀汇融到网络新闻的新鲜血液中。爱国是网络新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拔掉这精神标杆,否则失之必殒命。其次,以敬业乐群为原则奠定网络新闻工作者“安于位”的职业责任感基调。黑格尔说“通过伦理性的东西,一个人负有多少义务,就享有多少权利;他享有多少权利,就负有多少义务”[9](P.172-173)。再者,以修辭立诚作为网络新闻撰写的全局认知宗旨,网络新闻内容须以“前因后果”为圆心,按照合理逻辑构建行文框架,向网民传递事件如何发生、为何发生的“前因”,并及时跟进报道事件后续状况、附带效应的“后果”。
(三)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认为,“‘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10](P.397),“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11](P.17),避免网络新闻任意操纵人民群众的意愿,而是要真正进入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即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贯穿于网络新闻之中。其一,反思网络新闻的内容限度,平衡“晦涩”与“直白”这座天平,在深入浅出的基础上写人民看得懂的新闻、讲人民听得懂的话语。其二,反思网络新闻的一体多样,自觉运用此方法论于网络新闻建设中。必须认识到要以主流新闻传播为主体,而娱乐、体育、影视、美食等新闻为辅助。
参考文献:
[1]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N].光明日报,2017-03-03.
[2]邵献平,高琳.论“被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 ? ? 教学与研究,2016,(8).
[3]邢亚荣.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功 ? 能及实现路径[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高宏强.总体安全观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 ? 虚拟化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01).
[5] CNNIC.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非网民现状分析(十)[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0201.html.
[6]CNNIC.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结构 (二)[EB/OL].[2017-08-04].http://www.199it.com/archives/619827.html.
[7]黄晓军,杨思文.作为话语的新闻文风[J].编辑之友, ? ? ?2015.
[8]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上海:三联书 ? 店,1987.
[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 ? ?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疆新闻 ? ? 出版,2015,(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