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连文俊
◆摘? 要:在我国的高中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授,有利于高中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通过向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授,向高中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内容,使高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一直是被忽视的科目,教授老师大多也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不能有效的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在大部分的高中学生的心中,高中政治课使枯燥无聊且无趣的。学生无法热情主动的对思想政治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笔者通过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想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育
目前,在高中课程阶段,大多都对政治教育课程呈忽视状态。大多数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只注重对于主要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大多数政治学科老师并不能在进行课堂教授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政治教学的兴趣,只是单一地进行枯燥的课本知识的讲述,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政治科目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对学生的政治教学中,应该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应该仔细思考探索,选择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多种课堂方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覆盖面积大,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对于高中生的教育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课程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述。由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解比较困难,所含的知识点大都是十分抽象难懂的,而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接触的社会知识较少,对于社会的了解与认识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高中的思想道德知识大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较困难,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厌弃心理,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对高中政治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通过采用音乐的播放以及讲述故事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心理,减少学生对于该科目的抵抗心理。其次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新闻知识的讲述方式,引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提高对于时政的关心程度。最后,还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的方式,以及通过有趣的表演方式开阔学生的事业,调动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创建合适的情境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迎来了新的改变。高中政治课程大多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但是由于课本有着很大的限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连接起来。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课老师可以选择创建课程要求下的合适的情景。通过对于生活化情境的创建,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了解当堂课程的内容。并且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环节课本知识的枯燥与无聊等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课程内容中,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通过构建不同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知识,了解课程内容。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上,通過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由单一变为合作,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分组模式,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组内探讨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问题讲解。而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组内讨论以及互相争论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点。例如,在讲授生产与消费时,就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辩论的方式,提出一个围绕着生产与消费内容的论点,学生根据这个论点来进行争论与反驳,要求学生在通过仔细的思考与充分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通过这一过程,对于知识的反复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当堂课程知识的把握与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政治的教学必须要严格重视并且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以及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更加专注和认真,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的上课效率有明显提高,同时上课质量也有明显的增强。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可以改掉对于政治课程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充分掌握,由被动地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成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更加热情以及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范汝香.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教师),2009(1).
[2]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3]王颖.关于高中政治教学长效性的策略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