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用策略

    齐鹏飞 邢曼莉

    【内容摘要】在初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知识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辅助应用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优势? 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视听效果,让学生拥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为此,教师要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在此,作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讨论。

    一、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优势

    现代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学模式太过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则可以为现代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接触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讲解上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已经开始走向融合,特别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诸多不足,为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途径,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教师也开始尝试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活力。虽然很多教师也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远远无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相提并论。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入,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直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心灵,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帮助。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信息量丰富,很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搜到,因此,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学科教学需要,下载与学科教学相关的且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然后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完成的,想要形成长久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就需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接收、处理知识内容。而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这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增强学生理解记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视听画面,借助动画效果声情并茂的展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和缺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进步空间,实现培养并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2.打造翻转课堂,促进主动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占据课堂主导位置,形成了“师讲生听”的课堂模式,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不仅学习效率低,同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师讲生听”的模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需要一字一句的重复知识点,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优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指导作用,观察学生表现,对学生的积极态度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教学压力,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讲解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在线教学,实现教学延伸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借助PPT和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的增加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辅导学生功课,解答学生疑惑,比如学生在做作业途中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可以在线请教老师,教师也可以在线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备课质量。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避免喧宾夺主,主辅不分

    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化繁为简、变虚为实、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突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并沒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教师并没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造成信息技术的使用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原本不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没有注重实效性,不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反而还破坏了教学的结构,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低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为了追求新颖时尚,教师总是将精力放在画面背景的制作和声音氛围的营造上面,出现了大量花哨的按钮和形式丰富的精美课件,而课件展现的知识内容却被忽略了,实在是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因为教师并没有考虑学说的认知规律,并没有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导致学生认知事物依旧停留在表面,这样必定会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2.避免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可以增进师生互动交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资料之间、教师和教材之间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错误认识了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替代教师,有了信息技术拥有了一切,它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一切。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信息技术出现在了每一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相应的画面匹配解说和分析,组织教学、课堂讲授、巩固练习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教师不再需要费心费力的讲解,只需要点点鼠标,再讲几句串词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可以说现在的课堂是一种模式化、程序化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被框定,手脚也都被束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現,师生交流互动也不复存在,光、声、像已经成为课堂的主调,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美轮美奂的画面上,知识学习已经成为次要的,被抛在脑后,学生的状态已然游离于学习之外,这样一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又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3.避免生搬硬套,缺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应用,教学课件也成为了配套发行,虽然省去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间,但也出现了生搬硬套的消极现象,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忽略了教学实际情况,导致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相差甚远,缺乏创新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额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4.避免没有重点,效果不好

    信息技术教学要用在重点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讲究策略,乱用滥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没有体现形而上学的思想,在不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反而在需要信息技术大展身手的时候却不使用信息技术,抓不住重点,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5.避免乱用滥用,扰乱秩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迷信信息技术的作业,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每节课都使用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甚至有的时候一节课要使用五、六次,导致信息技术乱用滥用现象严重,秩序嘈杂,没有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失去了思维锻炼的机会,一堂课下来虽然氛围活跃,课堂氛围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信息技术本身上面,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获取,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更多时间巩固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做到了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伟. 浅谈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20(28):70-71.

    [2] 齐梅.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黑河教育,2020(11):87-88.

    [3] 文生涛.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2021(03):137-138.

    [4] 张亚群.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4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东方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