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绘画中的“基本幻象”

    万畅

    摘 要:文章将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绘画作为典型,对苏珊·朗格符号美学中的幻象论范畴进行探究,通过对霍克尼绘画创作进行理论诠释和论证,探究更深层意义的方法论,分析画面中形式语言和基本幻象建构,追溯绘画语言思想来源,挖掘精神性艺术追求。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苏珊·朗格;“基本幻象”

    美国评论家理查德·科斯特拉尼茨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 。”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承认,符号与符号论在当时是占统治地位的美学理论,符号学一直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热门。朗格作为艺术符号论美学的主要代表,其美学思想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朗格在怀特海的哲学启蒙下发展了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批判性地汇集了克罗齐、贝尔等人的思想理论,逐渐形成了符号美学理论,这一理论在如今仍具有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在霍克尼的绘画中无不体现着幻象论,同时幻象论是朗格符号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朗格的符号美学作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视角。

    一、基本幻象——虚幻的“象”

    朗格从卡西尔的哲学殿堂走出后,获得的第一份成果即认识到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她以艺术的表象性符号形式特征为理论基点展开论述,从推理性逻辑与非推理性逻辑的角度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命题,也对其提出疑问并进行探析和解答。例如:我们随处可见的房屋、随手可摸的杯子、任意地方的风景,或许能表现人类的情感,那它们是否为艺术品?一个幽谷可以发出回声,然而画中所描绘的幽谷连轻微的声响也不能发出。画中所描绘的建筑酷似真实,但是看似像大理石的建筑根本不是由花岗岩大理石砌成。因此,画面中的一切只是虚幻的“象”,可以如同真物一样惟妙惟肖,也可以充满生机,但这都是虚的“象”。这是如何构建的?霍克尼曾说过:“有人认为照片是现实,他们没有意识到照片只不过是另一种描绘形式而已。”

    “幻象是一种虚幻的意象,也即虚像……它与错觉,甚至与自我欺骗或假装都毫无牵涉。”朗格一直强调:“艺术是一种逻辑表现而非心理表现。”这表示虚像的创造对所有造型艺术是普遍存在的“基本幻象”,即人类情感形式表达的媒介,是呈现艺术符号的形式。基本幻象的不同表现构成艺术门类相互区分的主要依据,比如可以区分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幻象是艺术家能够制造出精彩的象(幻象),是头脑中一直最外在的直观表象。朗格所说抽取表象中的表象是以一种方式观察到的纯粹的直观物形式,即一种意象,是现实事物离开了现实背景环境的纯粹的直观物,抽取表象即抽取实际物质形式的基本表象。意象与其原型的关系作为内容与形式、真实与虚假、印象与表现等诸多方面问题的根源,实际上也是个贯穿西方美学史发展始终的问题。就像电视并不是一种新式图像,它只是一种显像方式,那么艺术家们的这种幻象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仍需进行不断的研究。

    二、基本幻象在霍克尼绘画中的体现

    (一)基本幻象的建构

    艺术的创造是抽象(抽取表象)的过程,这种艺术幻象是各门艺术的基本构成。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很长,从有意识要做一名艺术家开始算起,至2020年已有72年光阴,他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霍克尼有着旺盛的精力和不断尝试多种艺术形式的强烈创新精神,他的有些艺术形式是实验性的偶然为之,有的艺术形式带有延续性,一直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形成他独特的基本幻象。这种总能带来新鲜感的艺术形式并不妨碍其将绘画作为艺术实践的主体,使绘画成为其基本幻象建构的主要方式。从大量谈话语录中不难看出,霍克尼是个交友广泛、风趣健谈的人,他热衷于探讨和争辩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从霍克尼语录和相关书籍中可以了解到,他从未停止过思索各种美学问题,例如表现、知觉、观念等。

    “一切文字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虚构的,它怎能不是虚构呢?图画也是一样,没有一张画呈现的是单纯的现实。” 霍克尼在讨论埃及绘画时说到:“我们的想象依靠图画,但首先必须有落实在平面上的图画。三万年以来,图画一直在协助我们观看。”艺术家的创造物正是这种意象(幻象)。朗格在幻象论中表示,艺术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通过表象符号的呈现,组成艺术创作的幻象。喜欢运用材料和技术的霍克尼也说过:“技术对艺术一直有所贡献……不过技术本身并不会制作图画,制作图画的永远是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提供并维持这种基本幻象。例如,在霍克尼的大量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其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折中,影响霍克尼的多种因素里,最主要的是他在学院就读期间产生并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与波普艺术运动,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游走成为霍克尼绘画创作最主要的特征。他的基本幻象是希望在具象的内容和抽象的形式之间找到一种折中,霍克尼采用了更加委婉的方式进行抽象性绘画创作,通过在画面上书写或留白等符号暗喻的手段消除或弱化具象因素,这样会让抽象和具象内容之间有所联系。比如早期绘制的一些城市风景画中,霍克尼把具体的形象作了几何化和平面化的处理,用四周留白和书写模仿印刷体的字样,以此显现出现代艺术的元素。霍克尼对抽象艺术始终持有矛盾的态度,具象与抽象两种风格经常在其同一幅画中并置。事实上,霍克尼在绘画时常用符号隐喻、书写等各种手段传递着具象信息,从整体绘画创作来看,带有明确具体表象性的绘画因素依然占据着霍克尼绘画的主体位置,几乎所有的物象都有符号化或概念化的倾向。

    (二)基本幻象的特征

    霍克尼造型艺术基本幻象的特征是展现一种纯粹的视觉空间。他创造的视觉空间是不被材料操控和局限的,其创作出的视觉空间基本幻象形式多样。朗格在幻象论中提到:“绘画中的所有可辨因素,都支持着基本幻象,它是不可变的,而描绘它的形式却可以变化无穷。”朗格所说的视觉区域是创造一个独立的、内容齐备的感性空间,画面创造的幻象是种虚幻的景致。这里的景致是指能够被眼睛看到的,与眼睛发生直接的本质联系的空间。这就解释了霍克尼为何痴迷于大量采用错觉空间和擅长的移动空间手法展现急切的表现力冲动,他的虚幻空间基本幻象随着画笔或任何材料的第一笔而产生,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完全集中在画面之中,从创造虚幻空间的第一根线条开始,观者便能立即置身于霍克尼的符号形式王国里。霍克尼独特的幻象空间精神表达上的转化是明确的,就如同我们能从周围忽然的歌声中很快辨出歌声来自谁,以及声音传递出的种种信息,转换出更多感性的因素等,这里的性質会发生根本转化。由于纯粹视觉空间的创造会引起视觉上类似的转换,无论是实物再现还是景物表象,都是以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姿态、有意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三)霍克尼绘画中的基本幻象功能

    “意象(艺术基本幻象)的功能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朗格在论述到艺术幻象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问题时说:“幻象的具体可感性和生动形象性就是所谓的直观性,类似于镜子中的物象,但它是经由艺术家加工、转换过的对虚像的提炼与升华,因而这种直观性中也孕育着深刻的理性。”这个基本幻象是对虚像的转换、提炼、抽象与升华,是从物质中得来的抽象之物。“他性”是指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是现实事物的某种虚幻的光泽,如事物的动作、内在表达、陈述、显现、旋律等的幻象效果。“它离开实际背景,而得到不同的背景。”“他性,是直观重要的因素,预示着艺术的本质。”这些是直接指向艺术创造力的问题。例如,霍克尼在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上会尽力尝试绘画各个方向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人物肖像、南加州的风情、帷幕与舞台以及叙述性绘画等。有些主题与风格渐渐消失,有些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带着诸多艺术价值的“他性”基本幻象。

    三、赋予基本幻象“他性”

    无论是霍克尼使用电子产品创作出的系列绘画还是运用相机创造空间拍摄的照片,在形式、透视、色彩、构图等要素中以及他对空间处理的理念、方式手段中,我们都深刻体会到他那强烈的表现力和精神魅力。观察艺术家所受观念的影响和对待世界的认知以及对待艺术的态度,形成艺术家自身的基本幻象“他性”符号语言,了解了这些才是对艺术家有了真正的了解。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自身的方法形式来创造一个虚的领域,领域里的形式是指纯粹的表象,而形式是要具备可塑性的,因此艺术家要能明白自身艺术创作能够驾驭表现什么,而非指明什么,使之成为与实际生活分离的在概念之上的虚幻物。只有这种可塑的形式,才能称之为在表现什么而非故意为之的扭曲、修饰和随意拆分组接。当艺术家对于他所要表现的生活经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明晰时,“他性”变得更具意义和透明化。例如,霍克尼谈过文学与诗歌对他绘画创作影响深刻,他曾经常从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寻找题材进行相关的绘画创作。基本幻象表现的是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经验,会融合更多的主观因素,具有独特性,每一种基本幻象会成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因此这也是进行艺术分类的主要依据。

    四、结语

    本文主要概括基本幻象在霍克尼绘画中的体现,从而使人更加了解霍克尼基本幻象的建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什么艺术流派,基本幻象建构都会包含全部要素的基本创造。“基本”不意味着首先建立,而是实际呈现无数种的方法,在得到各种形式要素的地方建立。艺术家要会选择,采用那些可以利用的感觉材料,借以创造出其自身需要用来组织画面整个幻象空间的基本幻象形式。有的时候,在伟大的艺术面前要维持对实际环境的注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这种能力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体会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关联,从中借鉴优秀艺术文化,形成指向未来的可塑性。

    参考文献:

    [1]朗格.感受与形式[M].高艳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2]霍克尼,盖福德.图画史[M].万木春,张俊,兰友利,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