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五高中健美操教学设计

    

    

    

    摘 要: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重要问题来实施,并渗透模式的三大理念,落實“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评价、教学过程等要素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体育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2-00-04

    本案例源自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品牌培育项目—“体育与健康”季浏名师大讲堂的实践教案设计案例集,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9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王紫云。本课是对水平五(高二年级)《健美操:街舞风格》第四次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的指引下,以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基础,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念开展教学,紧扣“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3个关键点,重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健美操专项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挑战精神。通过前4次课的学习,学生对健美操动作有了一定了解,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意识和对美的追求,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编基础。针对操化动作不规范、舞台表现力不强等问题,应通过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增加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热爱。

    三、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

    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

    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美操动作技术的完整概念,通过分组探究和创编,将基本步伐串联成动作组合,并融入街舞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健美操动作组合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4种趣味性体能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通过多样化“学+练+赛”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技术并运用于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在比赛中提高师生、生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及动作创编过程中,强化同伴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健康行为意识。

    通过舞台展现和同台竞技的成功体验,积极营建学生流血流汗不流泪、胜不骄败不馁、为“对手”加油鼓劲等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氛围,很好地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乐观、战胜自我的体育精神,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和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正确的胜负观的体育品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的准备部分安排了健美操基本步伐的队形变化训练,包括动作创编和展示两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基本部分首先是分组学练,强调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动作技术的掌握能力;其次是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自身动作的表现力;最后是分组创编及比赛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所学动作的应用能力。体能练习环节包括跳绳、绳梯、跑点和攀爬绳(俯卧撑)等内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心肺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放松部分是在舒缓音乐的背景下,做全方位拉伸练习,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帮助学生平缓心率至恢复到安静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次课是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念和要点来开展教学设计的,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1.通过健美操基本步伐的队形变化训练,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健美操动作技术的要领和练习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创编及比赛展示等多种学练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其对所学动作的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精讲多练原则,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生也拥有更多的连续练习时间。同时,在学练过程中,重视男女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鼓励,使课程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不落下一人。

    五、重难点分析

    (一)健美操动作技术及其创编是教学方面的重点

    通过合作学练、分组探究、表演展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熟练动作,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在其中积极探究、自主创编,突出健美操动作技术在比赛展演中的应用能力。

    (二)同伴互助及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教学方面的难点

    在学练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互动,提高彼此间的配合默契度。通过语言提示、教师激励、同伴激励、比赛激励、自我激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赛展示中表现出应有的精神风貌,提高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要求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并结合健美操项目及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的。总体来说,这是一堂符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课。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练习效果良好,给笔者的反馈也很好。这让笔者更有信心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与此同时,由于上课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紧张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表达、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否做出及时性反馈等方面,这些都是笔者在后续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所要努力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说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关于“运动密度”的概念不同于原来的解释,季教授认为:运动密度是指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40分钟的课中,应该有30分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这不排除个别学生有等待练习的情况),但教师布置的练习应该让所有学生全员参与。运动密度和练习密度不同,练习密度是针对一个学生来计算的。

    参考文献:

    [1]吕慧敏,查春燕,董翠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学习目标设计[J].体育教学,2020(06):18-21.

    [2]田来,朱美珍,董翠香.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观与教学策略[J].体育教学,2020(05):10-12.

    [3]樊三明,朱春山,董翠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设计[J].体育教学,2020(03):32-35.

    [4]樊三明,董翠香.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师生互动的价值追求、理念定位与策略建构[J].体育教学,2020(03):32-35.

    [5]季浏.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06):12-22.

    [6]董翠香,吕慧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键要点确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J].体育科学,2020,40(06):24-31.

    [7]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

    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

    38(09):72-80.

    [8]党林秀,申德峰,丘颖杰,等.基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及案例[J].体育教学,2020,40(10):15-17.

    [9]董翠香.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