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姚广孝与“新明朝”的建立
摘 要: 姚广孝(释道衍)是明初著名政治家、高僧。作为“靖难”军师,他辅助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统治,建立永乐王朝。他帮助成祖治理国家,辅导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是“永宣之治”的重要推手。永乐朝改变了明太祖设定的皇位传承顺序,其治国理念、施政作为以及实际效果也都已与建文朝大为不同,在明朝历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称为“新明朝”。姚广孝是“新明朝”的重要缔造者,对“新明朝”的巩固也做出了贡献。他讲经说法,弘扬临济宗、净土教,临终前奏准释放名僧溥洽,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佛教。
关键词: 姚广孝;道衍;“靖难”之役;新明朝;佛教
姚广孝(释道衍,1335-1418)是明初著名政治家、高僧。他辅助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统治,建立永乐王朝,是“新明朝”的重要缔造者。他帮助明成祖朱棣治理国家,辅导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是“永宣之治”的重要推手,对“新明朝”的巩固做出贡献。他讲经说法,弘扬临济宗、净土教,临终前奏准释放名僧溥洽,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佛教。
已有的姚广孝研究,主要侧重于考察其作为“靖难”之役军师及生平事迹、①佛学思想,②以及诗文成就。③但是,迄今的研究仍不全面和准确,表现为使用传说舛误史料较多,缺乏对姚广孝于明朝历史转折和发展及中国佛教传承影响的全局性探讨。本文试图考辨姚广孝一生修为,突出其对明朝历史转折即“新明朝”建立和巩固及中国佛教传承的重要影响。
一、洪武高僧
姚广孝即释道衍,出生于元末江浙行省平江路长洲相城里(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祖父菊山“业医养亲,僦屋一而住,无寸田尺土,生计甚疏”。菊山生二子,长震之,次震卿。震卿娶费氏,生二子,长恒,“续祖、父箕裘之业”,仍行医为生;次天禧,即姚广孝。④
姚广孝幼年目睹贫穷家境,“不乐于医”,“欲读书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显荣父母。不就则从佛,为方外之乐”。但是,家里很难供他走读书科举之路。至正八年(1348),他选择“从佛”,“出家于里之妙智庵”,成为一名沙弥,法名“道衍”,字斯道。至正十二年(1352),他正式“薙发为僧”。
(明)姚广孝:《逃虚子集补遗·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64页。
当时,正值元末红巾军起义在各地爆发。次年起兵于泰州的张士诚,不久占领了平江,“城中僧坊,例皆军住”,
(明)姚广孝:《逃虚子集补遗·永定寺重建海印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66页。姚广孝并没有受到影响。他先往古刹北禅寺,从“虚白亮公”习天台宗,寻“弃之”。
(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日本株式会社国书刊行会1989年版,第329页。至正二十四年(1364),他转向禅宗,往杭州径山寺参谒禅僧愚庵智及,“咨叩禅要”。
(明)释文琇:《南石文琇禅师语录·姚序》,《卍新纂续藏经》第82册,第209页。
智及为禅宗临济宗第二十一世高僧,先后住持名刹杭州净慈寺、径山寺,宋濂称“自宋季以迄于今,提唱达摩正传、追配先哲者”,“一人而已”,
(明)宋濂:《护法录》卷一《明辩正宗广慧禅师径山和尚及公塔铭》,《嘉兴大藏经》第2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615页。是当时佛教领袖人物。智及以姚广孝“性颇慧,不倦开发,命掌记”。从师三载,姚广孝“得尝鼎脔,而知其味矣”,
(明)释文琇:《南石文琇禅师语录·姚序》,《卍新纂续藏经》第82册,第701页。得其法。两浙一带,南宋以后,禅林尊宿,“道重天下”“四方龙象奔走”,是当时佛学中心。姚广孝广参博究,“往来十余年,尽得旨要,声誉洋洋聿起江海间”。
(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第329页。对儒、道乃至兵法等“外学”,他也颇涉猎。他“少嗜学,喜为诗文”,
《明太宗实录》卷一九八,永樂十六年三月戊寅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73页。与诗文名家高启等结为“北郭十友”,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少师独庵衍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70页。相互唱和。灵应观道士席应真“读书学道,兼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姚广孝师之,“尽得其学”。
(明)林世选、王鏊等:正德《姑苏志》卷五二《姚广孝》,《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7册第810页。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每年都召集高僧到首都南京,举办法会,“为死者超升,生者解冤”。
明太祖:《御制蒋山寺广荐佛会文》,(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卷三《钟山灵谷寺》,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69页。其中,洪武四年(1371)“诏取高僧”,姚广孝名在其中,“因病免赴京”。
(明)姚广孝:《逃虚子集补遗·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64页。洪武六年(1373),姚广孝“请给礼部度牒,于觉林寺入册”,
(明)黄瑜:《双槐岁钞》卷三《姚少师》,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6页。即在苏州觉林寺登记,领取明朝度牒。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又“诏通儒学僧出仕”。他“赴京师礼部考试中式”,但“不愿仕,钦赐僧服还山”。
(明)姚广孝:《逃虚子集补遗·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64页。他随智及居于苏州穹窿山海云院,“辟小室,奉弥陀画像于西隅,昕夕面之西称念”,
(明)姚广孝:《逃虚类稿》卷三《莲华室铭并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18页。既习禅,兼念佛修净土。
他也曾四处游方。游嵩山寺,遇相师袁珙看相说:“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袁珙卜算其为元初以僧人身份辅佐元世祖的刘秉忠(释子聪)式人物,姚广孝“大喜”。
《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079页。至京口,他赋诗:“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明)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七《京口览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53页。同辈高僧宗泐诮之曰:“此岂释子语耶?”他“笑不答。”
《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第4079页。
其后,他先后担任几所佛寺住持。禅宗灯录称他“初出世临安普庆,迁住杭之天龙、嘉定之留光”。(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第329页。其住持普庆寺的起讫时间不明。宋濂有文称,洪武十一年(1378)九月,智及示寂,普庆寺住持姚广孝“自状其行”,为“请铭”。
(明)宋濂:《护法录》卷一《明辩正宗广慧禅师径山和尚及公塔铭》,《嘉兴大藏经》第21册,第615页。迁住杭州天龙寺时间亦不明。姚广孝曾记曰:“洪武初,余为僧,住持杭之天龙禅寺,寺众极清苦”。
(明)姚广孝:《陋容自赞其二并序》,(明)周永年:《吴都法乘》卷一二《道影篇》,《中国佛寺志丛刊》第35册,广陵书社1996年版,第1702页。住持留光寺未见其他记载。
姚广孝没有说法语录行世。今存其上堂说法语三则,第一则是普庆寺所说:
上堂,举修山主云:二破不成一,一法镇长存。若作一二会,永劫受沉
沦。修山主尽力只道得八成,普庆为他画虎添斑去也:二破不成一,黄昏候日出。一法镇长存,面南看北辰。若作一二会,隔壁猜哑谜。永劫受沉沦,圆通解脱门。喝: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第329页。
这则拈古,就五代龙济绍修禅师之颂加以阐释,不说一也不说二,提示学人破除执着,自悟本心。他说喝兼施,大机大用,展示出临济宗风。
从出家至选为庆寿寺住持,姚广孝完成了从沙弥到高僧的积累和转变。后来明成祖称他这一时期“轨行峻严,人皆尊仰。潜心内典,得其阃奥。发挥激昂,广博敷畅。波澜老成,大振宗风”。
明成祖:《御制赠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姚广孝神道碑铭》,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1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5页。
二、庆寿住持
从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至建文四年(1402)十月,姚广孝担任北平(今北京)庆寿寺住持。
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太祖册立马皇后所生皇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同时,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
《明史》卷一三九《叶伯巨传》,第3990页。决定分封诸子为王,以作“藩屏”。洪武三年(1370)四月,他首批封第二子朱樉、第三子朱、第四子朱棣等九子及侄孫朱守谦为王。朱棣受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二月就藩北平。至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去世,诸王奔丧回京,并奏请选取名僧,随而之国,为马皇后“诵经荐福”。
《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第4079页。左善世宗泐“举道衍等三人,太祖亲选衍住持北平之庆寿寺”,
(明)王鏊:《震泽纪闻》卷上《姚广孝》,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83页。跟从燕王朱棣。
庆寿寺位于燕王府西南不远处,是金元以来北平城内最重要的佛寺之一。姚广孝在此,“都是为了已故皇后,过着诵经、念佛、修斋的日子”。
[日]中村元编,佘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湾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467页。他上堂说法:
上堂:今朝三月十五,庆寿升堂打鼓。山门厨库交参,露柱灯笼起舞。直得开山和尚,向山僧拂子头上,将木剑绵虵横拈倒弄,踊跃欢喜而脱。咒曰:室利室利,苏噜苏噜。报禅流,休莽卤,蟭螟虫,吞却虎,大地山河无寸土。
(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第329页。
日本僧人无初德始于洪武初来中国,居天界寺,参谒宗泐,“机语契合”。后游方至北平,住庆寿寺。至此,姚广孝“来莅寺事”,以德始“为法门犹子”,“延致丈室,相与激扬临济宗旨”。
(明)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卷一五《日本德始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10页。
姚广寺不仅指导弟子习禅,也讲解佛经。先是,洪武十年(1377),太祖命高僧宗泐等注释《心经》《金刚经》《楞伽经》,颁行全国,令僧人讲习,冀以提高僧众义学水平,并统一思想。尽管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姚广孝也遵令讲解。如洪武十六年(1383)夏,弟子“智荣等五七辈,禅坐之余”,以宗泐所注《心经》请其“讲演”。他“始以旧所闻见,而于新注之中事相有所不能知者,句义有所局碍者,一一节解条析”。
(明)姚广孝:《逃虚类稿》卷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新注演义〉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05页。他又将该经注“画而为图”,“姑以孤山[智圆]、越溪[性澄]之说以释其义”,成图册,“用贻诸孙”“发挥本有风光”。
(明)姚广孝:《逃虚类稿》卷二《〈新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图释〉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第105页。史称,时“众集如云,法席一振”。
(明)释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北京顺天府庆寿独庵道衍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第329页。
三、“靖难”军师
姚广孝在历史上以“靖难”军师而闻名。假若没有“靖难”之役,他只会是一位佛教内稍有名气的道衍禅师,当时社会、后世众生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他。那么,他如何成为“靖难”军师?“靖难”之役中又怎样发挥了军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