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田夏

    摘要:时评型议论文由于其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行文的邏辑性、内容的感染性,对高中生思维的提升最为有效,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本文针对高中生在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对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进行剖析,并以问题的内部矛盾为切入点,提出了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时评型议论文 写作教学 问题 策略

    一、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方面,学生出现了“两不”问题,即“不会写”和“不敢写”。一是高中生对时评型议论文的概念不明晰、写作准备不充分,不会写。由于时评类作文出现晚,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材料为女大学生小陈举报高速公路上打电话的父亲的事件,2020年北京卷的材料中出现了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的时事材料,都是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为背景,如何分析理解材料、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立论都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大部分学生对其概念模糊,容易将时评型议论文当成传统议论文来写,抓不到写作的核心,不了解时评的特点,写作停留在感性层面。二是高中生拿捏不准立意、分析不好问题,不敢写。由于近几年高考作文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评型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分析、充分的论证、清晰的逻辑,这样的作文必须是敏锐而深刻的。但是,对于学业繁忙、缺少社会经验、没有系统训练的高中生来说,时评型议论文的写作极具挑战性,他们在认知层面缺乏对概念的理解和明晰的方法,在行为层面缺乏系统的训练和素材储备。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丙卷“小羽推广茶艺”的时评材料,需要深入探究该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主客观原因、现实意义以及相关启示,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若没有时评写作训练和写作素材积累,写作难度就很大。

    在教师方面,“技能”与“结果”成为教师的两大作文抓手,却忽视了“思维”与“过程”。一是教师重评讲、轻过程。在时评型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评讲的方式,以师传生受为主,没有进行多元评价,也没有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写作活动过程的规律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写作结果的“成果写作”。语文教师工作量大导致教学研究不足,如何安排系统写作训练,充分考虑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创建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写作训练课堂成为一大难题。二是重技能、轻思维。重技能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注重运用已有的写作方法、写作素材,甚至是套用写作模板,不为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思维能力而教。教师过于关注写作技巧,忽视写作过程与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为应试考试而写,不能把时评型议论文写作当成思维训练、关注时事的最佳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向社会发声的最佳途径,而是将其作为应试的一种技能。学生们对该种类型的作文缺乏兴趣,缺少体验。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探究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从时评型议论文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矛盾冲突入手。

    一是时评型议论文写作准备的特殊性与高中生写作准备不足的矛盾。时评型议论文属于议论文,但又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有其特殊的文体特征和知识结构。时评型议论文主要在于评论,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深入分析原因,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这需要高中生有指向性较强的写作准备,具备一定的时事分析能力和批判质疑精神。而现在的高中生写作准备明显不足,对社会生活、新闻时事关注不够,缺乏素材;对时评型议论文接触少,缺乏理性认识;对时评写作语言风格、文体结构了解较少,缺少写作准备。目前,高中生写作准备达不到时评的知识储备要求。

    二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与思维训练缺失的矛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语言是出声的思想,语言和思想是合而为一的。因此,练作文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当前,高中生思维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批判性、思辨性思维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但是,当前高中生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缺失明显,教师没有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并将其融入写作课堂之中。因此,高中生在写作时,对时评类的材料就难以全面、客观地分析解读,更难以逻辑严密地论证。

    三是作文评价方式创新与作文讲评效率的矛盾。时评型议论文是评论式文章,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自然观点、看法不同。时评型议论文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分析事件背景、解读社会热点,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准备,而当前写作课堂的讲评时间有限,写作教学研究不足。评价方式如何选择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的一大难题。高中语文教师对时评类作文的教学重在写作技巧和写作内容,充分关注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却疏忽了写作主体“为什么写”,过于讲究作文讲评的效率,以快速提升学生写作分数,从而缺乏创新。另外,在创新的过程中,又需要保证作文讲评效率,如何取舍与平衡,成为当前时评型议论文讲评的一大难题。

    三、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中时评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具体问题,解决上述矛盾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阅读入手进行指导,开展思辨性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解读能力,解决时评型议论文写作准备的特殊性与高中生写作准备不足的矛盾;二是侧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展科学思维训练,解决高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与思维训练缺失的矛盾;三是从写作评价入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讲评课堂,解决作文评价方式多样化与作文讲评效率的矛盾。

    (一)关注阅读行为,在思辨性阅读中做好写作准备

    首先,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剖析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比如在阅读“新华时评”“人民时评”等时评文时,要关注作者的观点,缜密严谨的行文逻辑,还要积累可以利用的素材。阅读结束后,再思考一下内容结构、思维特点、语言风格等,及时写下阅读心得。

    其次,制订合理的阅读教学计划。第一阶段要教会学生树立整体的阅读观念,学会快速阅读,把握框架结构,厘清作者思路;第二阶段要教会学生发现时评文的技巧,了解作者如何设置分段,文章的论证如何展开,素材如何应用;第三阶段要教会学生关注细节,时评型议论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如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的巧妙运用等。

    最后,指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思考。教師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对国家大事、身边小事的兴趣开展时评文的阅读,选择贴近学生的时事话题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让学生下载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客户端,阅读优秀的时评文。笔者以人民网2020年2月2日时评文《防控也搞形式主义,要责问更要问责》为例,教师应与学生们按照上述阶段完成阅读任务,从以下几点开展思辨讨论。

    思辨一:时评的引论暨导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提纲挈领作用?

    “疫情当前,务须实干。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不仅要不得,而且还会要人命。”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观点总结:导语言简意赅,直戳时评核心,直指热点背后的本质,彰显文章的思维深度。

    思辨二:时评的开头是否吸引眼球,引人注目?

    “明明说了减少人员流动,不出门、不走动,可是聚众开会比平时都勤、现场督导比往常更频;说是动员网格式、地毯式防控,实际上还是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教师设置问题,开头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作者开头为何点明两处矛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探讨。

    思辨三:该时评文章的主体架构是否合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该篇时评先说现象和问题,再说危害,最后说做法,可见逻辑缜密,评论有力。

    思辨四:时评结尾部分是否简明精辟?

    “像防治疫情一样,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这是群众的心声与期待。”师生探讨后得出:可见文章结尾收束全文,得出结论,反映了百姓心声。

    可见,阅读一篇时评文,不仅仅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更能作为开展思辨性阅读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自我思辨、在自我思辨中完成从知识层面积累到思维层面提升的过渡,为时评型议论文写作做好积累。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审题立意中融入思维训练

    思维的运用在时评型议论文中至关重要,好的时评型议论文必然有深层的内涵、严谨的论证、清晰的逻辑。马正平认为,从准备到具体行文,需要复杂且精细的“脑力劳动”,这就是写作的思维过程。“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运用主要集中于时评型议论文的审题立意阶段,训练固然也基于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思维能力分析题目或材料,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材料,融入求解性思维,教会学生破解题目的重要信息。以2015年新课标卷Ⅰ作文“女儿举报父亲违法驾车”材料为例,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运用求解性思维。

    问题一:写成什么样的文章?

    引导学生找到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写作。“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写“一封信”,格式要求明确,观点态度要表述清楚,还要分析论述,文体为议论文。

    问题二:材料中对写作还有哪些限定,或是有哪些写作要求?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找到材料末的写作要求。“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在文中以书信的形式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三: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引发质疑的事件是什么,又有哪些原因?

    学生们发现前两个问题可以在材料中快速找到答案。人物:父亲、小陈、警察。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时屡次打电话。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将其行为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引发网友点赞或质疑的原因就是文章需要分析清楚的地方,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自主分析得出不同的看法,接着就要进入第二步骤深入分析。

    二是让学生用问题搭建思维支架,融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生多角度分析材料。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即是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在时评中,对概念的厘清和对事实道理的判断是文章具备说服力的前提,这就需要学生融入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以明确自己的观点。

    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女儿角度)(2)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网友角度)(3)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警察角度)

    在学生思考后,师生交流探讨可以得出一些道理,这时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反思质疑、提炼整合,这些道理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迁移运用的雏形,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不同角度:

    (1)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女儿角度)(2)网友点赞是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法规的认可,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的方式方法,或是对警察公布该事件的方式方法。(网友角度)(3)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警察公开发布信息是否合理。(警察角度)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结论,比如: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女儿举报父亲违法,在“情”与“法”之间如何更好地平衡;交警严格执法要点赞,但在微博公布的行为值得商榷,需要尊重隐私,人性化执法。不管选择哪个角度,强调的都是说理性和思辨性,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最后还需要教会学生,以后再碰见类似的材料时如何解决问题。

    三是让学生用问题驱动思维运作,融入归纳思维,教会学生问题驱动写作。在学生运用归纳思维,自主归纳审题立意的阶段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问题驱动的方法。从知识层面提问:某一概念的定义是什么,需要写什么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写作有哪些具体要求,注意事项。从理解层面提问:此文的关键信息是什么,时评的事件的核心焦点在哪里,找到材料争议本质之所在。从分析层面提问: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角度可以入手。从评价角度提问:这一做法是否妥当,不妥之处即是可写之处。

    (三)优化评改课堂,在多元评价中发挥学生能动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一直是教师批改和讲评。时评立场不同,看法不一,合理辨析即可。因而时评型议论文评价方式可以多元,教师在评改教学中要注意实施多元评价,还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提升效率。

    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开展了相关实践,前期教师准备工作如下:

    (1)讲评课堂创建。教师创设评议情境,掌握好观察和指导的尺度。在互评课堂中,教师通过氛围调动,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并在评价中提升自我。

    (2)互评小组构建。笔者实习的班级学生人数48名,分为8个互评组,每组6人。在6人互评小组内,开展作文自改互评;8个互评组推优的8篇时评型议论文进入“作文评优会”;最后教师总结性评议。

    前期准备完成后,教师可通过以下三步构建高效多元的评改课堂:

    一是学生自己修改。让学生从写作活动客体转变为学习主体。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教師提前制定好自改的相关流程与规范,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指导:首先速读全文,检查字词句、标点符号等基本写作问题;其次细读全文,反思文章立意是否恰当、文章层次是否清晰、文章分段是否合理;最后品读全文,找出时评型议论文中论证、观点等核心部分的不足,细品开头、结尾、标题是否可以改进。真正形成反思性实践,从“写过了”转变为“会写了”。

    二是学生互相评改。评改他人需要比自评有更高的水平,这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机会。学生们分组进行互改,实际上就是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学生互相评改是在教师合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扣题不紧、论证不足、逻辑欠缺等问题;在总结中共同赏析优秀作文中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清晰的写作思路、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师还可以从立意角度、语言角度、构思角度等入手,打造生成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是教师点拨提升。在学生自改和互改后,学生们解决了部分浅层次的问题,找到了部分作文的内在深度问题,但是对于部分问题难以全面解答,对修改后的时评型议论文缺乏总结性评价和理性认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总结凝练好的方法、好的经验,分享学生的写作成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发现各自的写作优势,引导学生主体自觉反思。最后,教师综合各组汇报,对文章的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出在自改互评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欧阳彩珊.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4]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7]朱爽.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