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探析

    董向平

    摘 ? ?要: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上下严格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全国高校也认真贯彻“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政策进行网络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化危为机,以线上网络教学为载体、以抗疫一线感人故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引导大学生将社会意识和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思政课;在线教学;疫情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獻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26-03

    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面对疫情的倒逼,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战疫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线下教育经验和线上教育途径的汇合点,把灾难当教材,不仅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极大发挥了思政课作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的主要阵地的积极作用。

    一、疫情反推下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

    (一)在线教学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无论何时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认识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途径,是大学生了解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的窗口,更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培养社会意识和爱国意识的沃土。正如,习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第二,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上下一盘棋,不仅涌现出各社会群体的最美逆行者——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勇挑重担的人民军队、坚守初心的共产党员、众志成城的人民群众,更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用事实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在大学生所有课程中,只有思政课能够将抗疫故事最大化地、及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转危机为契机,最大程度发挥“抗疫教科书”的思想引导作用,这也是非常时期下高校思政课的职责所在。所以,为减少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政策下,全国各高校的思政课也必然实现由以教室为载体的传统面授教学方式到以在线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且,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疫情倒逼下的客观需要。同时,在线网络教学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也会是将来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二)在线教学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在线网络教学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虚拟教室,呈现“键对键”远程交流的信息化教学、智能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它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功能齐全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从学校角度来看,疫情下的师生通过互联网设备,在家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传统的“学生—教师—学院—学校”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下的虚拟教学管理模式。面对疫情,如何利用互联网设备和线上操作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形成有效、可行、创新的管理方法,这是全国高校要面临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来看,一方面,面对非常态化的在线网络教学,个别年轻教师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我探索或技能培训等途径灵活操作电子设备和各大教学软件平台从而组织混合式的网络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步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从客观来讲,很多中老年思政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其信息化素养和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对在线网络教学的资源和功能的灵活运用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在“茫然”状态下只能“临阵磨枪”,勉强实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相较在线网络教学,传统的面授思政课教学方式是以学校环境为载体,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能够让教师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学习状态感受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而且也便于操作,进行课程教学和日常管理,促进课堂有秩序、有实效、有感情、有温度地进行,这些是在线教学所没有的优势。

    从学生角度来看,在线网络虚拟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普遍高于实体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师生通过QQ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和雨课堂等软件平台建立虚拟教室,师生分离、听声辨人,个别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由于网络教学中教师无法对其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呈现“挂机”“出窍”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同时,线上教学大多数是教师主导课堂“话语权”,交流互动、观点碰撞的次数相较线下教学明显减少,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不强。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更加注重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情感体验,用真情感化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其实早已出现在国内教育市场如慕课平台,也正是因为其自身的弊端,所以并没有成为教育市场的主流。在线教育随着疫情的加速推进虽然实现了全民普及化,但是其认可度并不高。其一,在线教学平台自身的技术支撑、网络要求和服务保障要求过高,大多数家庭可能无法满足。疫情的出现导致在线教学的需求激增,呈现井喷式的火爆状态,全国“网民”同一时间“相约”上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系统崩溃、网络拥堵以致本应正常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断,全国师生的获得感瞬间降低。与大学生专业课的不同在于思政课的知识传授只是一部分,更加注重的是思想价值引领,更多体现为一种隐性教育。如果平台无法满足师生直播互动而只是通过录课让学生避开学习高峰期自学,思政课也缺少了“灵魂”的交流,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其二,在线教学平台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在达到平台所限制的上限后便会收取相关费用,这也让师生对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育平台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

    (三)在线教学的应对具有创新性

    疫情倒逼下的思政课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总体来说,其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特点,使多数教师在思考如何应对解决在线教学所存在的固有问题时,实现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各大平台在落实教育部线上教学的相关要求中,不断更新、增加原有的国家级、省级精品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扩大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种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和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法,发挥集群效应。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非网络高峰期自主观看学习通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布置相关随堂练习、章节测试在课下完成,其次运用超星学习通、钉钉、QQ群视频、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实时互动,合理把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直播互动讲解的时间比例,重点讲解本节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在线教学流程,加强在线教学过程管理,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克服在线教学中教师“自导自说”的弊端。无论是“面对面”教学还是“键对键”教学,教师要成为合格的“聆听者”,首先要了解学情,了解“解说者”的高中文理科背景、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快速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要借助于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特点,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以“时政”为主题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以PPT课件、视频剪辑制作等方式简短地分享战疫小故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讲解战疫小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思政课知识点,也可在平台设置开放式讨论题,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将“讲台”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教师也可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等的大数据功能,通过查看学生学习的动态数据和痕迹,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在線教学过程管理,做好学生的“牧羊人”。

    二、疫情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

    习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捕捉时事热点,用抗疫感人故事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饱满、更有温度,使思政课成为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一)讲好抗疫故事,防疫育人两手抓

    相比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现在的大学生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感触是最真切、最难忘,也是最值得骄傲的。面对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疫情危机,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全国上下一盘棋,不仅涌现出不同社会群体不畏生死、甘愿奉献的感人抗疫故事,而且也让社会中形成正确的“追星”一族,让广大民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既为中国共青团的一名团员,同为抗疫志愿者;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既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同为抗疫志愿者。因此,在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其一,要将全民抗疫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讲好抗疫故事的同时要大力宣传高校师生志愿者,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肯定,高度弘扬志愿者精神,传递身边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意识,深化爱国情怀。其二,要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追星”,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抗疫,涌现出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人民解放军、白衣天使……这些都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其三,要将科学防疫知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加强法治和组织纪律教育,尤其是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命健康、社会和谐、知法、遵法、守法、护法和保护生态自然的重要性。由此,思政课也从学生头脑中固有的理论说教更好地转变为真实体验和感受,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完美融合。

    (二)彰显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1]。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的一次考验。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不仅向全国人民而且向全世界人民提交了一份让世人震撼的时代答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带来的冲击,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做出“实时封城”“全民救城”的科学决定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习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这无不彰显高校思政课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使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只有更好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当下时政热点相结合,让教学内容富有温度、富有感情色彩,才能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塑造大国形象,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面对世界各国爆发不同程度的疫情时,中国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同世界卫生组织展开合作。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中国积极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施以援手,共享病毒分离等科研成果和抗疫经验,实现“一城”援助“一国”的伟大壮举,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军作战,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只有每个国家都控制住疫情,全球才有共同安全可言。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中国不仅塑造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的大国形象,而且也用实践证明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家作为一个最伟大的母亲,有担当、有作为,无论何时,都是中华儿女的榜样。将这一事实深入融合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加思政课的教育性,更易引导学生读懂中国,了解世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明确身为新时代学生的历史使命。

    三、结语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3],面对不可抵挡的疫情,全国高校思政课第一时间从“面对面”教学转为“键对键”教学,“有效打破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变危机为契机,及时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成效显著。只有坚守师者初心,积极探索,打破思维的藩篱,才能用好“战疫活教材”,增加思政课的教育性和启发性,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

    [2]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J].先锋,2020,(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0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