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
张翠方
摘 ? ?要: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是以传统翻转课堂为基础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但又与传统翻转课堂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之上的,因此项目实施前课上少量的有关项目的基础理论和实施计划的讲解是必要的。同时它又将教学目标隐含在具体项目之中,通过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与互动讨论、成果汇报和反思,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操作顺序和步骤更为灵活多变,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团队项目驱动;选择性;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31-03
新世纪以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广泛开展。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开始高度关注新媒体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促进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式学习,各有所得,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起来看,因国内接触翻转课堂的时间不长、理论积淀不深、实践探索存在各种局限,暴露出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团队项目驱动,将传统翻转课堂与新媒体工具结合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选择性”翻转是一种有效尝试和新的突破。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必要性分析
当前思政课程教育面临的困境促使国家、社会、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等文件多次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要抓住思政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环节;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在上述政策基础上,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很多值得推广之处。但教学现状仍然令人忧虑,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待完善之处:第一,日常课仍以单向灌输的“教—学—考”的教学机制为主,易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缺位的现象,当今高校思政课堂“低头族”众多的现象就是明证;第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采取了诸多办法,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学习竞赛等,但都存在无法普及全体学生的问题;第三,人才培养目标不全面,考核机制单一。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智能为前提,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关注不够;第四,传统翻转课堂改革暴露出学生没有项目驱动会茫然失控等问题,“翻转课堂需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提升教学效果”[2];第五,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脱离,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等等。而团队项目驱动的思政课“选择性”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是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的有效回应。
二、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相关
概念界定
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是以传统翻转课堂为基础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回应。它与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强调“学—教—练”顺序的教学机制不同,不是教与学的完全翻转,而是一种选择性的部分翻转,“项目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引导、选择性翻转”是其典型特点。它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之上,将教学目标隐含在具体项目之中,通过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与互动讨论,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的学习模式,因此项目实施前课上少量的有关项目的基础理论和实施计划的讲解是必要的,课后的案例自学与主动项目策划、项目布置和实施过程中互动式对话和讨论占主导、验收和反思是必要环节,“教”与“学”的相关环节课内外时间安排、操作顺序和步骤更为灵活多变。
第一,团队项目驱动。将“团队”和“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之中,构建引导式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入思政课教学必须“本土化”,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搭建生活化、活动化的项目建設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之间协作与探究学习”[3]。因为学生在没有项目驱动时会茫然,在现阶段还无法做到彻底翻转,必须具有可控性,通过项目驱动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选择性的生活化融入,最终回归生活世界。
第二,“选择性”翻转并不是思政课教与学的完全翻
转。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和特点营造的一种基于团队协作与竞争的学习情境。在传统翻转课堂“学—教—练”的机制前还有少数教师讲解基础理论和项目计划的环节,后边还有评价与反思环节;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由度高,选择性的目标驱动式翻转有助于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实效性。
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是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以及师生关系的灵活多变的调整和创新性注解,改善教学中学生主体缺位现象的一种有效尝试。它通过完成项目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意识,注重分享、合作和共同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在实施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在充分选择和利用有关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在实践体验、掌握吸收以及探索创新中获得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从而形成某些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4],可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基于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原则和关注重点
1.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缺失问题。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获取的知识还是获取知识的途径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传统的翻转课堂实施中存在学生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驱动和监控,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主体缺失,未能积极有效投入,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团队项目驱动和“选择性”翻转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局限性。
2.设置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团队驱动项目,树立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目标。目前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定或者获取信息的方式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脱离,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多元智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需要面对历史与未来、面对中国和世界,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智能型与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的积淀、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急需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应多元化、立体化,包含了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考量。
3.凸显“选择性”。“选择性”翻转课堂并非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全翻转,而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的选择性翻转。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真实的岗位工作制订项目任务,重新定义课堂内容,精制精选网络课程视频,重建课堂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5]。实际操作中,教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并制订相关项目计划,然后通过教与学的数次翻转完成项目。学生自学并完成项目前有一个基础理论和项目讲解环节,课后学生组合团队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克服传统翻转课堂的学生惰性。课上的成果汇报与展示可以促进交流与学习效果监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师生针对项目“选择性”的交流互动,更有利于监管和提升学习效果。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团队项目驱动的“选择性”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是要培养多元智能型人才,而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是无法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多元智能型人才的测试指标是多元的,它包括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评价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考核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测试学生的多元能力。教师、学生、项目实施中的相关人员等均可列为评价主体。评价也切忌期末一次性考核评价,它可以包括课前预习效果评价、项目实施中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测试评价,也可以具体量化评价。最后,根据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结果给出定性与定量的综合性评价。
(二)实施流程
现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分析,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1.“选择性”团队项目策划、情境创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四个选择”。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提前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团队项目策划,创设与历史、现实生活、职业规划等相关的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结合,学生团队通过阅读鲁迅、茅盾等作家的反映近现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小说,分析讨论、结合历史分析撰写小说评论等。
2.项目任务布置。课前教师通过网络线上发布团队项目策划书、相关理论教学视频与PPT等教学资源,学生课前先了解团队项目并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与传统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上交流不同的是在团队项目课实施前,师生有一个课上交流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讲解与项目相关的重点理论知识和团队项目相关的问题,为学生课后团队项目的实施扫清障碍,也有利于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选择性”师生交流与互动。与传统翻转课堂的课堂讨论交流不同,“选择性”翻转课堂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包括课前预习环节的学生线上反馈问题、课堂理论与项目讲解环节的理论讲解与问题解答、课下项目实施环节中的线上交流与指导、课堂展示环节的师生互动与总结、课后反思环节的师生对话等。这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是全面覆盖,都是紧紧围绕团队项目及指导项目所需相关理论展开的,更有“选择性”、更有“针对性”,对教学也更有“指导性”。
4.“选择性”的反思与总结。“选择性”翻转课堂最后还有一个反思和总结环节,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再认识和思考,但往往缺乏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就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的互动式对话与反思。教学反思中也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分享和共同提高。同时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应主要针对团队项目的策划的专业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和考核机制的有效性;师生主导与主体地位在项目实施中的分配比例等问题。学生反馈则是学习成果的分享和反思,特别是团队项目实施成果,例如优秀视频或者PPT等要发到班级QQ群或者相关教学平台,供全体师生评价分享,同时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并提出反馈性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改革实践的價值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元,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限。而传统教学改革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逐渐暴露出的问题也决定了“选择性”翻转课堂改革的方向和价值所在。第一,“选择性”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传统翻转课堂的问题和局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参考。第二,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体系和模式,在课堂与课外翻转中,在主动与被动的交互中,在团队与个人的协作中丰富和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领域和空间。第三,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强化了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正视听与辨是非,对于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团队等形式开展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第五,项目驱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并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转型和提高。总而言之,选择性的目标驱动式翻转有助于调控教学过程,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任晓莉,刘丽艳.翻转课堂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
[3]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
[4]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5]黄婷.“项目驱动”结合“选择性翻转”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