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聚焦学生体质:2021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关于体育的提案及建议
关键词:两会;人大代表;学生体质;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04-02
2021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数千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来自体育、教育界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促进体育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议,在加强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将重点关注体育要不要进高考、如何进高考、进了以后怎么考的问题。“体育中考、高考指挥棒导向的逐步明确,能引起全民对体育的重视。”
【通过体育活动,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交《关于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中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的建议》。他认为在“五育并举”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真正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有区别的性别教育。开展有区别的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性别教育中加强美育工作,引导学生建立自然、健康、阳光的性别审美观念,摒弃浮夸、奢靡、扭曲的性别审美取向,培养高雅而有个性的审美品位。
注重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例如,在体育教育中,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引导男生更多地参加足球、篮球、橄榄球、击剑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引导女生更多地参加艺术体操、跳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柔韧性的运动。
加强意志锤炼。根据学生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塑造勇敢、坚毅、担当等美好品质。例如针对男生设置军事技能课程、野外生存课程等,针对女生设置安全防护课程、团队拓展训练课程等。
【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何琳建议,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中。何琳表示学校健康教育在全民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对青少年群体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进而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何琳建议,健康教育应从体育与健康课中独立出来,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各年级的学生课程表,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计划,并将其纳入中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用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导向,推动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高中阶段的综合性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通过制度保障,发挥学校体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推动学校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建议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推进体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她希望完善体育中考改革,推出体育健康工作的典型,探索高中阶段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谈到教育的真谛时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终身运动者”或“身心健康者”谈的是四个基本方面:第一,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替父母承担好养护、照护、看护自我生命的责任。第二,终身运动的习惯。孩子们能够坚持天天运动,甚至还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生漫长,不在于你一时跑得有多快,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一生如此,就一定能到达你理想中的前方。第四,积极的心态,对未来抱有美好的预期。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关键在教育教学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全国各地也能开展类似的‘晒课表活动,以此督促各校能把体育课开齐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体育课、大课问、课外活动的衔接和联动,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好课后“三点半”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受用的体育锻炼习惯。
同时,叶仁荪建议,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关键在教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围绕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
【在高考中加试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罗家均建议:在高考中加试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近年来,青少年体质素质持续下降,这和应试教育脱不开关系。因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更重视学业成绩,学生学习时间长,体育活动时间相对较少。为此,近年来各级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在中考中加试体育。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中考之后,体育锻炼这件事就又被放下了。“很多家长有疑问,高考加试体育是不是又变成了应试教育?孩子学业已经很紧张了,增加体育考试是不是更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我觉得,如果每天学习八小时,能够拿出一小时来锻炼身体,效果一定比坐在那里死读书要好。”学生体质提高了,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能力都会相应提高,不仅不会耽误学业,反而对学业有促进作用。所以,要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既提高青少年体质,也能在全社會范围内提升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提升全民健身的参与度。
【建议增加体育课课时,建议中小学体育课分级授课】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体育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体育课,高中每周2课时体育课,这些课时仅能基本满足最基础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特长培养还难以保障。对此,他建议,在小学阶段增加体育课课时,以每周5课时为宜,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時间。中小学体育课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能、体质和特长状况,分为不同的体育级别,跨班级甚至跨年级上课,无须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按班上课的方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
【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将学生体育水平纳入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长崔海霞建议,“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将学生体育水平纳入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初中每学年末测试一次,中考体育成绩由三次成绩相加得出,高考也参照中考办法增加体育测试”。对于中小学生体育训练中的安全风险难以完全避免,极大影响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积极性的这一难题,她建议“建立事故风险分担机制。厘清安全责任,完善保险机制,既要购买校方责任险,又要购买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并引入第三方调解,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学校难以自行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安全事故纠纷实现能调尽调。
【加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建议:在加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方面,应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和选拔标准,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深入乡村地区;加大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丰富考核内容;建议高校增加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名额,将体育考核作为各类乡村专项招生计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乡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升学途径与机会。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对文化课教师与体育教师应一视同仁,在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吸纳退役优秀运动员加入体育教师队伍,逐步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规范体育课教学体系,在任职资格、教材编制、课时安排等方面规范管理,提升体育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
要建立完善的学校赛事体系。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覆盖项目广、晋级体系贯通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这些体育赛事适合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与,同时赛事各级别相互衔接,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示体育竞技水平的舞台。
【每天户外两小时,强身健体防近视】
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对于目前数据显示的大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已达到80%、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也超过了30%这一险峻现象感到担忧,因此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提出:“每天户外两小时,强身健体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