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政府对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的认识与对策

    柏友春 邓峰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印度核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在核意图上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约翰逊政府越来越担心印度可能会走上发展核武器道路。考虑到由此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约翰逊政府采取了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改变印度国内核舆论以及劝说印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等方法,试图以此阻止印度发展核武器。尽管这些应对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没能真正解决印度核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不愿意放弃发展核武器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约翰逊政府认为维持良好的美印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阻止印度发展核武器,美国并不想因该问题处置不当而干扰美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约翰逊政府;印度;核武器

    约翰逊政府上台后,对印度核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经过对印度核能力与核意图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由此带来的消极后果,约翰逊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印度发展核武器。但长期以来,主要是受档案资料限制,已有研究只是围绕美印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进行过粗略的考察,对诸如约翰逊政府究竟如何看待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美国具体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些举措到底发挥了何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学界仍语焉不详。① 有鉴于此,本文重点依据笔者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约翰逊总统图书馆搜集到的最新解密档案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史料文献,尝试就约翰逊政府对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的认知与应对的大致过程予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采取的相关政策的效果。

    一、约翰逊政府对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的评估与考虑

    印度的核事业起步较早,早在获得独立之前,国内就已开始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1939年,获得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杰出科学家霍米·巴巴(Homi Bhabha)回国,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印度核科学发展。1945年,在印度塔塔工业家族的赞助下,巴巴建立被誉为“印度核工业摇篮”的塔塔基础研究院(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从而奠定了日后印度核事业的基础。印度独立后,随着1948年原子能委员会的设立和原子能法的颁布,国家核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此后,得益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和平利用原子能政策以及加拿大的援助,印度的原子能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核事业初具雏形。②

    肯尼迪总统上台后十分关注中国的核武器进展情况,【关于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可参见詹欣:《冷战与美国核战略》,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同时开始担心印度会受此影响而走上发展核武器道路。【“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9,1961, Papers of President Kennedy, National Security Files, Robert W.Komer, Box 410,John F.Kennedy Library, Boston, MA.】 1961年6月29日,國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就曾要求美国驻新德里、巴黎、伦敦等地的大使馆和领事馆,搜集有关印度原子能发展的情报,并对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以及可能的意图进行评估。【“Indian Capability and Likelihood to Produce Atomic Energy,” June 29,1961,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Decimal File,1960-1963,From 791.5611/1-560 to 791.5622/8-162, Box 2135,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但是,印度核问题并不是肯尼迪政府的关注重点,美国的主要担忧在于中国获得核武器,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在亚非世界影响力的显著提高。为抵消中国核试验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甚至在1961年10月向国务卿腊斯克建议,应抢在中国首次核试验之前,帮助印度实现核爆炸。【“Indian Nuclear Program,” October 16,1961, Papers of President Kennedy, National Security Files, Robert W.Komer, Box 418,John F.Kennedy Library, Boston, MA.】

    约翰逊政府时期,随着世界核不扩散压力的增加、印度核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进行核试验可能性的逐渐上升,美国对印度核能力和意图的关注显著提高。早在1964年初,美国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司(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就针对印度核武器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在2月24日致国务卿腊斯克的情报备忘录中,情报与研究司指出,当前印度已经建立起相当先进的核能体系。除两座小型的研究反应堆之外,它还拥有一座40兆瓦的加拿大-印度反应堆(CIR)。最近的情报显示,印度人准备于本月试验性运转在特朗贝(Trombay)新建立的钚分离工厂,并将于5月中旬开始处理来自加拿大-印度反应堆的废燃料(Waste Fuel)。【该工厂对来自加拿大-印度反应堆的废燃料进行处理的目的,是希望分离出具有高度放射性的裂变产物并提取钚。钚(Plutonium)作为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材料。】 这样,印度能够在4~6个月内生产出武器级的钚,并可以在1~3年内制造出简易的核装置。该司最后表示,虽然他们认为当前印度不大可能进行核武器试验,但倘若印度国内或国际政治局势出现变化,特别是中国实施核试验,那么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XXV, South Asia,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0, pp.43-44.】 美国驻孟买领事馆也一直密切关注印度钚分离工厂的进展情况。5月1日,该馆领事杰克·米克洛斯(Jack C.Miklos)提醒国务院注意,除美、苏、英、法四国,以及12个西欧国家联合在挪威设立的一个试验工厂之外,印度是唯一拥有这一重要设施的非核武器国家。【“Inauguration of Indian Plutonium Separation Plant,” May 1,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4-1966,Science, From AE I to AE IRE-US, Box 3067,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5月初,在印度正式宣布启用钚分离工厂后,情报与研究司又展开了进一步的评估。在5月14日提交给国务卿腊斯克的第二份情报备忘录中,该司指出,考虑到印度当前的核能计划,新建立的钚分离工厂并不是一项很合理的投资。目前,印度人在技术上并不需要这样的工厂,他们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法获得以钚作为燃料的反应堆。至于研究所需要的数量很少的钚,可以用适当的成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情报与研究司最后表示,尽管尚未有证据证明印度已制定核武器计划,但它已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一旦印度在某时决定发展核武器,现在它所做的一切努力,将立即融入核武器计划之中。无论如何,当前印度发展核武器的时机,已比一年前变得更为有利。【“Indian Nuclear Weapon Development,” May 14,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Files of Robert W.Komer, Box 128,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与此同时,自尼赫鲁总理去世后,印度国内要求发展核武器的呼声不断增强,这更加引起美国对印度可能会制造核武器的担心。7月30日,印度报纸《政治家》(Statesman)发表了一篇关于印度核武器制造能力的文章。文章提出,随着钚分离工厂的完工,印度制造核武器的技术障碍已被克服,“如果它愿意的话,能够在12个月之内制造出核武器”。作者还援引相关专家的观点指出,印度甚至“能够以比中国更快的速度制造更多的核武器”。【“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Secretary of State,” July 31,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该文不仅在印度国内引发广泛注意,更刺激了巴基斯坦对印度核发展的恐慌。【“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25,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8月30日,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Mohammad Ayub Khan)在拉合尔举行的新闻会议上向媒体表示,有迹象显示印度正试图制造原子弹,并谴责这种行为是一种“巨大的灾难”。【“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August 31,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使美国认识到,如果不处理好印度核问题,将很可能使整个南亚次大陆陷入核军备竞赛之中。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印度政府不断公开做出各种表态。然而,令约翰逊政府感到不安的是,印度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并不一致。8月27日,印度在十八国裁军委员会的代表于全体会议上宣布:“尽管目前我们在原子能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印度政府决定,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核能力都不会用于非和平目的。不管其他国家进行何种活动,我们都不准备制造或获得核武器。”【“Telegram From U.S.Mission Geneva to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30,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9月1日的全体会议上,印度代表又重申了这一声明。可是3天后,该代表却在与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简称裁军署)署长威廉·福斯特(William C.Foster)的私人谈话中表示,他之前所做的声明,仅反映印度政府“当前”的立场。如果中国爆炸核装置,印度的立场将可能改变。【“Memorandum From Llewellyn E.Thompson to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on Nuclear Weapon,” October 1,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Files of Robert W.Komer, Box 25,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为进一步探究印度的真正意图,10月6日,助理国务卿菲利普斯·塔尔博特(Phillips Talbot)询问印度驻美大使B.K.尼赫鲁(B.K.Nehru),是否印度反對制造核武器的立场是坚定的,并且在中国核试验之后仍然能保持坚定?B.K.尼赫鲁回答称,印度的政策是明确和坚定的,即“在当前不制造原子弹”。【“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October 7,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Subject File, Box 31,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印度在公开声明和私下讨论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使美国对印度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怀疑:尽管“在公开姿态上,印度政府继续强调其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并反对核武器的扩散。然而,我们的经验表明,印度人能够采取一个秘密的立场,而这可能与他们的公开立场非常不同”。【“Indian Working Group of Thompson Committee-Meeting of September 10,” September 15,1964,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 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ORG-Organization & Administration-Calcutta to Defense affairs,DEF 7 Visits, Box 1,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約翰逊政府的这种怀疑,似乎不久就得以验证。中国首次核试验后的第八天,印度核武器计划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霍米·巴巴,于10月24日发表著名的广播演讲。他告诉印度民众,通过获得核武器,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对抗更为强大的国家的威慑力量。【Kalyani Shankar,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Politics of the Sixties, p.208.】 巴巴的公开演讲为印度的核武器支持者提供了绝好的专家论据,同时也给美国留下了他正在积极游说政府做出这种决定的印象。

    面对新形势,约翰逊政府加强了对印度核问题的评估。10月21日,第4-2-64号国家情报评估报告(NIE 4-2-64)出台。文件指出,印度现在已经拥有一个适度的核武器计划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设备。根据印度的技术能力,它可以在做出制造核武器决定后的1~3年内,制造和测试第一枚核装置。该文件在详细分析影响印度做出决定的一系列国内和国外因素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结论,印度在未来几年决定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要大于以往任何时候。【Document 3: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Number 4-2-64, “Prospects for a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Over the Next Decade,” October 21,1964, Secre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401.】 12月3日的中央情报局备忘录更是直接提出:“尽管中国核试验后,印度政府不断重申他们决定不发展核武器。但我们认为,随着压力的增加,印度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最终可能会被迫改变这一决定。”【“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on International Nuclear Weapons Programs and Attitudes toward such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 December 3,1964, U.S.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CK2349705884.】 1964年底,第31-64号国家情报评估报告(NIE 31-64)再度对印度核问题予以研究。该文件在肯定第4-2-64号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有关印度核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指出,尽管印度政府不断重申其意图并不是制造核武器,但国内要求改变这一决定的压力逐渐上升。一些重要的报纸、科学团体和政治家,已经呼吁印度获得自己的核威慑力量,甚至部分内阁成员也对政府的决定产生了质疑。该文件因此推断,在最低限度上,印度将继续加强核能力,这将使其在做出制造核武器决定后,能够迅速实施一个核武器项目。【“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Number 31-64, The Prospects for India,” December 10,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 Box 6,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约翰逊政府在对印度核能力与意图不断进行评估与判断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印度拥有核武器对美国利益的可能影响。面对印度核问题的严重性,至1964年4月,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的专家早已放弃帮助印度在中国之前获得核武器的构想,反而强调印度走上核武器道路的不利影响:首先,在全球层面,这将违背美国反对核扩散的整体战略。一旦印度进行核试验,以色列、日本等国可能纷纷效仿,维持核不扩散会变得更为困难。其次,在南亚地区层面,最令美国担心的是巴基斯坦的剧烈反应。它无疑将启动一个不计代价的核武器项目,倘若美国对此加以阻止,巴基斯坦很可能会转向中国寻求核援助。最后,在印度国内层面,发展核武器将对经济发展造成沉重负担。而要想印度在亚洲发挥制衡中国的积极作用,就必须维持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Elements of the Indian Nuclear Problem and U.S.Policy,” April 15,1964,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 Ceylon, 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Defense Affairs, DEF 17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S.-India to Defense Affairs, DEF 19 Military Assistance, Sept & Oct,1964,Box 2,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可以说,政策规划委员会的分析基本上代表了约翰逊政府的看法。10月13日出台的题为《印度核问题:拟议的行动方案》的文件,同样从上述三个层面对印度获得核武器的消极后果予以论述。该文件最终指出,尽管印度成为核国家将增强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也可以显著提高印度对抗中国的信心,但“总的来说,如果印度坚持当前不制造核武器的政策,将最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利益”。 【“The Indian Nuclear Problem: Proposed Course of Action(S),”October 13,1964,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mmittee File, Box 11,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經过上述持续的调查和评估,应当说约翰逊政府基本认定印度已具备较为先进的核技术,研制核武器对它并不存在太大的技术挑战,所需的时间可能也只是1~3年。至于印度的核意图,美国则认为,印度坚持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政策并不像其公开声明的那样坚定。在中国核试验之后,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已经大大提升。关于印度走上核武器道路的影响,不管在全球、地区还是印度国内层面,都可能会对美国的利益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印度的核能力、核意图与美国利益三大因素的叠加,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约翰逊政府会对印度核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了。

    二、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随着约翰逊政府对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认识的逐渐明晰,如何加以应对又成为摆在美国面前的棘手问题。印度政府强调,中国的核试验将严重损害它在亚非世界的声誉和地位。因为这些国家会把印度不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归结于科学和经济的落后,而忽视印度是出于道德才做出这一决定的。印度表示,由此所导致的“心理失衡”,会极大地增加国内要求发展核武器的压力。【“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October 7,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Subject File, Box 31,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为抵消中国核试验对印度的影响,约翰逊政府急于寻找途径维持印度的威望,并使其坚持当前的和平核政策。

    在中国首次核试验几日前出台的《印度核问题:拟议的行动方案》文件率先提出,为了向印度提供发展核武器的替代方案,美国政府应加紧研究,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同印度进行合作,帮助它实施一个或多个引发广泛关注的先进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The Indian Nuclear Problem: Proposed Course of Action(S),” October 13,1964,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mmittee File, Box 11,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这份文件获得通过表明,约翰逊政府开始考虑通过对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进行合作与援助,向亚非国家展示其技术的先进性。

    印度在1964年初对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加强两国合作关系的建议,一直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Memorandum From John G.Palfrey to Llewellyn E.Thomspon,” October 30,1964,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olitico-Military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Disarmament and Arms Control,1961-1966,From DEF-Non-Proliferation, Thompson Committee to DEF-Non-Proliferation, Indian and Thomp(NSAM 351),Box 10,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但随着10月16日中国成功实施首次核试验,转机随即出现。中央情报局在10月19日报告称,中国宣布核试验后不久,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总理便召集内阁的关键成员研究对策。在部长们的支持下,他要求巴巴迅速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展示印度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的能力。【“Indian Government Reaction to ChiCom Nuclear Explosion,” October 19,1964, U.S.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CK2349364742.】 印度的反应表明,为维持自己在亚非世界中的领袖地位,它开始急于通过显示自己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核技术能力并不逊于中国。夏斯特里政府的这一决定,让约翰逊政府构想的政策具备了实施的机会。

    11月23日,根据《印度核问题:拟议的行动方案》文件的指令,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向代理副国务卿帮办卢埃林·汤普森(Llewellyn E.Thomspon)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关于与印度加强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的前景的讨论文件》。该文件详细研究了包括钚和钍再循环(Recycle)、商业核电站建造等在内的十个潜在合作项目。原子能委员会认为,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可以将印度的核能力转移到和平发展道路上来,甚至可以为美国的核技术和设备出口创造更好的条件。【“Discussion Paper on Prospects for Intensifying Peaceful Atomic Cooperation with India,” November 23,1964,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mmittee File, Box 6,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为深入研究可行的合作方案,11月底,国务院要求美国驻印度大使切斯特·鲍尔斯(Chester Bowles)返回华盛顿。鉴于美国尚不明确印度的具体态度,鲍尔斯大使提议,可以派遣杰里·韦斯纳(Jerry Weisner)博士【杰里·韦斯纳时任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院长,他曾担任肯尼迪总统的科学顾问。之所以选择韦斯纳,是因为他熟悉核扩散的专门知识,且具备与印度领导人打交道的经验。参见“Visit to India by Dr.Jerry Weisner,” January 6,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olitico-Military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Disarmament and Arms Control,1961-1966,From DEF-Non-Proliferation, Thompson Committee to DEF-Non-Proliferation,Indian and Thomp(NSAM 351),Box 10,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访问新德里,与印度商议可能的合作项目。【“Memorandum From Turner C.Cameron to Talbot,” December 4,1964,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 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POL-Political Affairs & Relation.Prime Minister Nehru to POL 17,Zoo 1964,Box 5,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在该建议得到国务卿腊斯克的批准后,鲍尔斯大使返回印度询问夏斯特里总理的看法,总理对此表示热烈欢迎。【“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Secretary of State,” December 21,1964,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untry File, Middle East-India, Box 129(1),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韦斯纳博士于1965年1月14日抵达新德里。他与印度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围绕核不扩散、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1月20日,韦斯纳博士返回美国,随后向国务院递交了此次访问的总结报告。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韦斯纳博士认为,由于印度技术能力的限制,并不存在某项特定的科学成就可以直接抵消中国核弹的影响。尽管如此,博士还是坚定主张加强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因为这有助于重新树立印度的自信并恢复它在国际上的科学声望。【“Report on Visit of J.B.Wiesner and J.W.Joyce to India, January 14-20,1965,” January 28,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 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AE-Atomic Energy(Gen) to DEF-Defense Affairs, DEF 18-6 Arms Control & Disarmament, Box 12,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以韦斯纳博士的访问为契机,美印之间的合作讨论迅速升温。在美国方面的安排下,2月下旬,巴巴在结束于纽约举办的联合国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议后,随即前往华盛顿商讨合作事宜。【“Memorandum From the Under Secretary to Phillips Talbot,” February 20,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4-1966,Science,From SCI 6-1 India to SCI 22 India, Box 3107,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为增强美国合作与援助的力度,巴巴在与副国务卿乔治·鲍尔(George Ball)等人的会谈中强调,印度实际上是最为接近核武器制造能力的无核国家。如果印度全力以赴,它可以在18个月内制造出核装置,倘若美国提供设计蓝图,所需的时间将缩短到6个月。【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XXV, South Asia, pp.188-190.】 经过反复协商, 巴巴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格伦·西博格(Glenn Seaborg)终于就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达成初步共识。双方同意以西博格致巴巴信函的方式确定合作,并决定由新德里大使馆将信件正式移交给巴巴。【“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February 26,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4-1966,Science,From SCI 6-1 India to SCI 22 India, Box 3107,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2月23日巴巴離开美国后,国务院、裁军署、原子能委员会等机构对巴巴与西博格拟定的信件草案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和修改,从而确定了最终的协议文本。【“Seaborg-Bhabha Letter,” February 26,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olitico-Military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Disarmament and Arms Control,1961-1966,From DEF-Non-Proliferation, Thompson Committee to DEF-Non-Proliferation, Indian and Thomp(NSAM 351),Box 10,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5月4日,国务卿腊斯克将信件的最终版本交给新德里大使馆,嘱咐鲍尔斯大使择机转交给巴巴。【“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May 5,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4-1966,Science,From SCI India-UAR to SCI 6-1ISR,Box 3108,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西博格-巴巴协议是对双方一系列讨论结果的归纳。根据协议,美印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合作,应在以下8个方面探讨合适的后续措施:1.钍再循环领域的交流;2.关于印度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本国的铀和钍资源的联合研究;3.快速反应堆(Fast Reactor)方面的情报和人员交流;4.海洋商业船只的核反应堆(Maritime Reactors)研究;5.犁铧(Plowshare)项目;6.海水淡化(Desalting)项目;7.在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援助;8.讨论美国向印度转让钚的可行性,便于印度开展钚和钍的再循环研究项目。【“Memorandum From Myron B.Kratzer to Charles Johnson,” March 19, 1965,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National Security File, Files of Robert W.Komer, Box 25,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应当注意到,西博格-巴巴协议只是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它仅大致归纳双方都感兴趣的合作项目,强调应当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合作内容,同时美国也并未承担任何明确的义务。尽管如此,约翰逊政府却认为,这些初步的合作意向对于促进印度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将减轻印度将其关键原料(尤其是钚)用于武器目的的压力。【“Memorandum From Glenn T.Seaborg to the President,” March 3,1965,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National Security File, Agency File, Box 7,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同时,为突出印度核技术的自主性,淡化美国所发挥的作用,美印双方都没有公布协议的内容。

    按照约翰逊政府的设想,在巴巴-西博格协议达成后,应立即推动美印在具体项目上展开合作。可是由于印巴战争的爆发,以及巴巴在1966年1月的去世,导致合作进展格外缓慢。【“Indian Nuclear Problem,” October 13,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olitico-Military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Disarmament and Arms Control,1961-1966,From DEF-Non-Proliferation, Thompson Committee to DEF-Non-Proliferation, Indian and Thomp(NSAM 351),Box 10,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为鼓励印度继续与美国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保持合作,1966年初经过多次讨论,约翰逊政府同意向印度的塔拉普尔核电站【塔拉普尔核电站(Tarapur)是美国根据1963年8月8日达成的《美印关于民用原子能合作协议》,帮助印度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参见Brahma Chellaney, Nuclear Proliferation:the U.S.-Indian Conflict, pp.318-327。】提供浓缩铀。5月17日,美印双方代表在新德里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协议规定,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向印度出售价值大约1亿美元的浓缩铀,作为塔拉普尔反应堆的燃料。美方的供应时间将超过25年,并且印度可以选择延期付款。【“U.S.and India Sign Long-term Sales Contract for Supplying Tarapur Reactors with Enriched Uranium,” May 17,1966,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Files of Charles E.Johnson, Box 34,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塔拉普爾燃料协议是美国在西欧之外达成的第一个长期燃料供应协议,美国试图以此向印度证明它对援助其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决心。

    经过两国的努力,10月中旬,印度新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维克拉姆·萨拉巴伊(Vikram Sarabhai)率领代表团访问美国,试图推动合作的发展。【“Visit of Drs.Sarabhai and Sethna: Briefing Memorandum,” October 14,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 From Foreign Relations Miscellaneous to INF General, Box 16,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在10月17-18日的讨论中,美印原子能委员会以西博格-巴巴协议为基础,确定了具体的合作项目。双方同意以西博格致萨拉巴伊信函的方式,达成正式的技术交流协议。10月27日,在萨拉巴伊结束美国之行前,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向他转交了包含正式协议的信函。【“Telegram From Department of State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November 15,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4-1966,Science,From AE I to AE IRE-US, Box 3067,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西博格-萨拉巴伊协议主要包含7个领域的合作:1.利用钍生产电力的技术;2.热中子反应堆(Thermal Neutron Reactor)的再循环技术;3.研究技术可行、具有经济潜力的反应堆体系和核燃料循环;4.利用辐射(Radiation)提高粮食作物产量;5.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和储备技术;6.辐射在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利用;7.关于加速器项目的合作。协议的有效期为5年,规定通过报告、信件、访问和长期派驻代表的方式进行技术交流。【“Memorandum From G.F.Tape to Joseph A.Califano,” October 20,1966,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Atomic Energy(Gen AT 2,3/30/65),Box 3,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与西博格-巴巴协议不同,西博格-萨拉巴伊协议是一个规定了明确合作条款的技术交流协议。它实际上是对前一项协议的落实,表明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从理论探讨进入实际执行阶段。此后,以这两项协议为基础,两国在原子能方面的合作顺利开展,至1968年初,这已成为美印关系中最令印度觉得满意的部分。【“Memorandum From Mary S.Olmsted to Heck,” February 16,1968,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7-1969,Science, From AE 13 IAEA 3/1/69 to AE India,Box 2192,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三、约翰逊政府改变印度国内核舆论的尝试

    作为印度原子能事业的创立者和原子能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霍米·巴巴在印度核事务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1964年1月27日,他在第十二届帕格沃希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核武器是一个更为经济的选择,因为“同常规军事预算相比,制造核武器的成本更为低廉”。【Bharat Karnad, Indias Nuclear Policy, Westport, Conn: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8, p.67.】 此后,巴巴于10月24日的公开广播讲话中,更为详细地阐述了印度能够负担得起发展核武器的想法。巴巴告诉听众:“储备大约50枚原子弹的开支不到2100万美元,储备50枚左右的200万吨级别的氢弹,大约需要花费3150万美元”。【George Perkovich, Indias Nuclear Bomb : 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 p.67.】 巴巴发表的这些声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印度政府对发展核武器投入的判断,同时助长了国内支持核武器的舆论。

    1965年1月,韦斯纳博士在访问新德里时发现,印度政府高层对发展核武器的成本估算,普遍存在非常乐观的情绪。巴巴告诉韦斯纳博士,他估计制造一枚核装置的成本大约仅需1000万美元。虽然韦斯纳博士指出,法国在建立有效核威慑力量方面的投入将超过20亿美元,但印度国防部长却坚持认为,印度的花费将不会超过10亿美元。【“Notes on the Indian Nuclear Weapons Problem,” January,1965,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AE-Atomic Energy(Gen) to DEF-Defense Affairs, DEF 18-6 Arms Control & Disarmament, Box 12,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韦斯纳博士向国务卿腊斯克报告称,在印度没有人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究竟需要多少投入,他们严重低估了核武器项目的花费。他因此提议,如果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可以提供可靠的成本估算,将有助于印度人做出正确的判断。【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XXV, South Asia, pp.181-183.】 但是约翰逊政府此时的重心仍在于加强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故而韦斯纳博士的建议并没有获得高层重视。

    1966年初,由于原子能合作进展缓慢,韦斯纳博士的意见再次进入美国决策者的视线。5月23日,鲍尔斯大使致电国务卿腊斯克,提出应向印度官员提交有关核武器研制的成本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从而阻止印度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Program to Deal with Nuclear Pressures in India,” May 23,1966, U.S.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CK2349707118.】 国务卿腊斯克非常重视鲍尔斯大使的建议,他立即在次日的复电中将国务院所收集的一些机密数据交给鲍尔斯,并允许他秘密地透露给关键的印度官员。该文件主要从核威慑的可信性、运载工具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常规军事力量的影响等方面论证印度将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国务卿腊斯克对鲍尔斯大使提议的迅速反应表明,约翰逊政府正在严肃考虑通过树立印度对核武器研制高昂成本的认识,改变印度国内支持发展核武器的舆论。

    7月25日,根据第351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NSAM 351)的要求,国务卿腊斯克向约翰逊总统提交了题为《致总统的报告,对第351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的回应:印度核武器问题》的文件。该文件提出,应向印度政府领导人和非政府的舆论领袖提供进一步的材料(包括解密和未解密的),用于阐明实现和维持有效核威慑力量所面临的困难和成本;同时向他们强调,这种尝试将耗尽印度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人力资源。【“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the Indian Nuclear Weapon Problems,” July 25,1966,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s, Box 9,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以这份文件的出台为标志,约翰逊政府正式将改变印度国内核舆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予以实施。

    7月28日,国务卿腊斯克将国务院近东和南亚司印度、尼泊尔和锡兰处(INC)与中央情报局,基于非保密数据所完成的一项印度核武器成本研究发送给鲍尔斯大使。【“Memorandum From Carol C.Laise to Hare,” July 19,1966,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 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Indira Gandhi Official Visit to CR-Comm & Records, Box 13,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与此同时,美国十分担心一旦对这些材料使用不当,将会被印度公众视为美国有预谋地实施反对印度获得核武器的宣传活动,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出于这种考虑,国务卿腊斯克告知鲍尔斯大使,华盛顿当前正在研究三项合适的行动方案:第一,挑选值得信任和反对发展核武器的印度领导人,通过私下的方式将材料转交给他。第二,支持信誉良好的第三国(如西欧国家或日本)在印度发行包含相关数据的出版物。第三,鼓励富有声誉的美国学者和相关人士积极发表文章,从而影响印度的读者。国务卿腊斯克希望鲍尔斯大使对此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Telegram From Rusk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July 28,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8月10日,鲍尔斯大使在复电中表示,对于国务卿腊斯克所建议的三项行动方案,除方案一提及的人选需要进一步研究外,后两项方案应当立即执行。【“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10,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可是,美苏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双方最根本的分歧在于美国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从1964年到1966年初,两国在十八国裁军委员会的几轮谈判都因为该问题而陷入僵局。【姜振飞:《美国约翰逊政府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140页。】 谈判的久拖不决令急于解决印度核问题的鲍尔斯大使极为不满。他在1965年2月3日向国务卿腊斯克抱怨说,美国在核不扩散条约方面进展缓慢,正在错失解决印度核问题的良机。他并不赞成固守多边核力量计划,认为更聪明的做法是用该计划换取符合美国更广泛利益的协议。【“Memorandum From Chester Bowles to Dean Rusk,” February 3,1965,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Defense Affairs, DEF 7 Visits, Missions, U.S.to India 1965 to Cultural-Information, CU 1 General, India 1965,Box 8,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印度也对条约的进展感到焦急。1966年3月27日至4月1日,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总理在访问美国期间,表达了对核不扩散条约的关切。国务卿腊斯克将责任归咎于苏联,解释称条约迟迟没有进展,是因为苏联对北约尤其是联邦德国任何核安排的顽固态度。【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XXV, South Asia, pp.599-603.】 印度则催促美国尽快达成协议,并警告华盛顿,除非在核不扩散条约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否则印度国内要求发展核武器的压力将愈来愈难以抵挡。【“Telegram From Department of State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April 5,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 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由于政府内部和盟友之间对多边核力量的争论始终存在,约翰逊政府逐渐搁置了这一构想。经过不断讨价还价, 1966年12月14日,美苏之间终于达成一份不包括保障监督条款的临时协议。【高恒建、邓峰:《苏美会谈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结》,《俄罗斯研究》,2016 年第1 期。】

    随着达成核不扩散条约的前景逐渐明朗,美国开始加强与印度的协商。在美印之间围绕条约内容所举行的一系列讨论中,虽然印度一如既往地宣布支持达成条约,但它与美国在诸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Current Indian Policy toward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Information Memorandum,” October 30,1966,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NEA), Office of The Country Director for India,Ceylon,Nepel & Maldive Islands(NEA/INC),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n Political Affairs, 1964-1966.From Def.Affs.DEF 7 Visits'66 to Def.Affs.DEF 19 Mil.Assist.Box 15,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至1967年初,這些争议越来越可能成为印度接受核不扩散条约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根据美印的会谈记录以及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可以将双方的分歧大致归纳为五大类【谢尔顿·威廉斯在1969年出版的专著《美国、印度与核弹》中曾对美印的分歧有所介绍,参见Shelton L.Williams, The U.S., India,and the Bomb, 1969.】:第一,安全保证问题。印度非常担心“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它指出,要想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就必须对它的安全提供保证。【“Indian Attitude on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February 18,1967,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untry File, Middle East-India, Box 131(2),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第二,“和平核爆炸”问题。对于美国将“和平核爆炸”等同于核武器爆炸的主张,印度表示抗议。它坚持认为这种技术属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部分,因此强烈反对条约对此予以禁止。【“Memorandum From Glenn T.Seaborg to the President,” January 18,1967,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National Security File, Agency File, Box 7,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第三,“义务平衡”问题。印度认为,一个可以接受的核不扩散条约必须体现义务上的平衡。条约必须包含全面裁军的条款,使核武器国家限制并最终停止它们的核武器生产,以此作为对无核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回报。第四,核设施检查问题。印度担心条约所包含的检查条款,可能为巴基斯坦的间谍活动提供机会,同时也存在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第五,退出条款问题。印度反对签署国退出条约前必须通知联合国安理会的规定。它预料一旦采取这种机制,将妨碍退出行动的顺利实施。【“Government of Indias View toward a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April 11,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 Office of Bhutan,India,Maldives,Nepal and Sri Lanka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 1966-1975,From POL 1 General Policy(Background) to (POL 7 Visit Jha),Box 14,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尽管存在这些分歧,但印度政府一再表示,它对核不扩散条约的最终态度将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安全担忧是否得到满足。【“Jha Visit to Discuss Nuclear Matters,” April 7,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7-1969,Political and Defense, From DEF 1 India to DEF 12-5 India, Box 1553,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因此,有必要强调美印关于这方面的谈判。

    中国首次核试验后,印度一直要求核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作为它不发展核武器的补偿。为维持自身不结盟国家的形象,印度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由美苏同时提供安全保证,且保证的范围应当包含所有的无核国家,而不仅仅只是印度。【“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 March 18,1966,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untry File, Middle East-India, Box 133,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印度始终强调,这样的联合或平行的(Paralled)美苏保证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美国和苏联的援助义务务必相当,或是采取联合行动;二是条款所规定的援助义务必须是明确的和无条件的(Categorical)。美国认为,印度的要求很可能会使美苏的条约谈判陷入困境,并使当前与盟友的讨论进一步复杂化。【“Telegram From Rusk to U.S.Mission Geneva,” March 10,1967,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Subject File, Box 26,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在这样的背景下,1967年2月23日,裁军署建议,应当切断核不扩散条约与安全保证之间的联系,拒绝在条约中纳入任何关于安全保证的条款。【“Eighteen Nation Disarmament Committee Position Paper: Security Assurances and Non-Proliferation(U),” February 23,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olitico-Military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Disarmament and Arms Control,1961-1966,From DEF-Non-Proliferation, Thompson Committee to DEF-Non-Proliferation, Indian and Thomp(NSAM 351),Box 10,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为确保美苏达成最终协议,约翰逊政府立即采纳了这一提议。

    印度在遇到挫折后,转而采取折中的办法。它的新设想是,在核不扩散条约签署的同时,由美苏两国分别发表内容大致相同的声明,承诺当出现对像印度一样的无核武器国家的核讹诈或核进攻时,它们将提供援助。【“Memorandum From Lucius D.Battle to Rostow,” April 18,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nd South Asian Affairs, Office of Bhutan,India,Maldives, Nepal and Sri Lanka Affairs, Records Relating to India,1966-1975,From POL 1 General Policy (Background) to (POL 7 Visit Jha),Box 14,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为争取美苏对该计划的支持,印度派遣总理秘书L.K.杰哈(L.K.Jha)先后访问莫斯科和华盛顿。莫斯科之行显然令杰哈产生了较大的希望。当杰哈于4月12日到达华盛顿后,他告诉美国官员,莫斯科已在原则上同意发布这样的声明,只要美国愿意与苏联一起采取这样的行动。杰哈表示,苏联正在修改声明草案,并将在几日内提交给他。与此同时,杰哈于4月15日向美国递交了他所起草的声明草案,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Memorandum From Howard Wriggins to Walt,” April 15,1967,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Special Head of State Correspondence File, Box 23,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4月18日,杰哈将苏联发来的声明草案翻译成英文后,提交给约翰逊总统。【“ Indian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of Russian Text of Proposed Soviet Security Declaration Regarding NPT,” April 19,1967,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Country File,? Middle East-India, Box 132(1 ), 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面对新的变局,约翰逊政府对印度的提议慎重地进行了考虑。在对杰哈和苏联两份草案文本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后,中央情报局提出,两份文本之间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苏联的声明草案可能无法满足印度的安全保证要求。【“Intelligence Memorandum: Status of Negotiations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May 8,1967, Papers of Lyndon Baines Johnson President,1963-1969, National Security File, Subject File, Box 26,Lyndon B.Johnson Library, Austin, TX.】 有鑒于此,美国并未立即对印度的提议予以答复,而是等待苏联的进一步态度。不出美国所料的是,当杰哈将其起草的声明草案通过印度驻莫斯科大使馆转交给苏联后,引起了苏方的不满。苏联人认为,他们给杰哈的声明草案就是两国已协商好的结果,因此不同意再对文本做任何修改。【“Nuclear Security Assurances and NPT,” May 27,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7-1969,Political and Defense, From DEF 15 IND-US to DEF 1 India, Box 1552,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苏联的回应意味着印度所希望的美苏联合安全保证彻底落空。

    由于印度最重要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美国劝说印度参加核不扩散条约的前景逐渐暗淡。1968年7月1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同时开放签署,印度最终放弃加入该条约,也标志着约翰逊政府努力的失败。结 语

    约翰逊政府时期,印度核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核意图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其拥有核武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促使美国采取美印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改变印度国内核舆论,以及劝说印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应对措施。至于这些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则需要分别予以探讨。

    毋庸置疑,美国在原子能方面与印度的合作与援助,成功地增加了印度对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印度将一些关键的核原料与技术转而用于核武器发展,从而对抑制印度走上核武器道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该措施对印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印度大力发展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展示它的和平利用的核技术,来抵消中国核武器试验的影响,并恢复自身在亚非国家中的威望。可是,这样的设想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这部分是因为印度技术能力的限制,部分则由于美国援助的成分,使得其很难被完全视为印度独立自主的科学成就。

    由于约翰逊政府在尝试改变印度国内核舆论方面的低调与谨慎,因此很难确切评估这种方法的效果。但是,印度一些重要官员确实以核武器发展的巨大投入为理由,反对印度走上核武器道路。例如,印度副总理莫拉尔吉·德赛(Morarji Desai)在1967年9月访问华盛顿时表示,他反对发展核武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印度可能无法负担其费用。根据他的顾问的估算,一个核武器发展计划需要花费超过50亿美元,而印度无法在从事该计划的同时维持其常规军事力量。【“Desai Visit to Washington,” September 16,1967,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Central Foreign Policy Files,1967-1969,Political and Defense, From POL 7 India to POL 7 India, Box 2193, 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这种措施更为明显的影响则体现在,一些印度官员甚至直接引用了源于美国的数据。例如,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萨拉巴伊曾在否认印度实施核武器计划时指出,印度不会发展核武器,因为这将使国家不得不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构筑核防御体系。【“Telegram From Department of State to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August 25,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根据国务院的调查,这一数字恰恰来源于印度外交部官员贡萨尔维斯(Gonsalves)与新德里大使馆官员的某次谈话,尽管当时贡萨尔维斯驳斥该数字十分荒谬。【“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New Delhi to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26,1966, RG 59,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ubject-Numeric File,1964-1966,From DEF 12 India to DEF 17 India, Box 1655,National Archive II, College Park, MD.】 由此可以看出,约翰逊政府影响印度舆论的措施,实际上发挥了某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潜在地有助于推动印度国内反对核武器舆论的壮大。

    约翰逊政府曾对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限制印度发展核武器抱有很大的希望,可令美国始料不及的是,它没有成功说服印度签署该条约。美印谈判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两国在条约所涉及的安全保证、“和平核爆炸”、“义务平衡”、对核设施的检查以及退出条款等问题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而究其根本原因,在印度方面,是因为“不愿意放弃核武器选項”;在美国方面,则是由于与印度进行的谈判,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其威胁到美苏达成最终的核不扩散协议。

    至于约翰逊政府处理印度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总体政策效果,1974年5月印度实施的核爆炸,实际上表明美国并没有成功解决印度核问题,至多也只能说是延缓了印度的行动。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印度不愿意放弃发展核武器的选择权。而就约翰逊政府来说,则是其政策选择的结果。约翰逊政府在制定应对印度核问题的措施时,其决策始终遵循一项基本原则:维持良好的美印关系对美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任何举措都不应破坏这一关系,即使是印度走上发展核武器道路。也正因如此,约翰逊政府始终拒绝利用它给予印度的巨额经济援助对其施加压力,尽管这实际上可能是美国可以使用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约翰逊政府的这一政策选择注定了它无法根本解决印度核问题,而这实质上也是此后美国历届政府未能处理印度核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任东波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s Interpre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towards Indian Nuclear Weapon Problem

    BAI You-chun, DENG Fe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