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位的幼儿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芮丽娇
摘 要:我国儿童观的变化,刺激了供需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家庭对早期阅读越来越重视,逐步形成了巨大的幼儿读物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幼儿读物市场逐渐扩大,品种和数量急剧扩张,幼儿读物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作为幼儿读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幼儿期刊,本该享受儿童观变革带来的红利,但是大多数幼儿期刊的征订数却在逐步下滑。这是因为很多幼儿期刊在落实“儿童本位”这一理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幼儿期刊想要回归儿童本位立场,构建健康的幼儿期刊生态系统,首先,期刊编辑室要遵循市场经济和幼儿年龄特征的双重规律;其次,要从学前教育的需求侧入手,引导家长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观念;再次,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
关键词:儿童本位 儿童观 幼儿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儿童观的建构一直在进行中,儿童成长从强调“目标本位”转变为“儿童本位”或者“儿童发展本位”;教学中的儿童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展的人”;儿童的学习内容从“学科体系”转变为“生活体系”。[1]
国家层面儿童观的变革,刺激了供需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家庭对早期阅读越来越重视,逐步形成了巨大的幼儿读物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幼儿读物市场逐渐扩大,品种和数量急剧扩张,幼儿读物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作为幼儿读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幼儿期刊,本该享受儿童观变化带来的红利,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一、我国儿童观的变迁和含义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态度。古今中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儿童观。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时期之前,该时期初步萌芽的中国现代儿童观为“成人生活的预备”;第二阶段的儿童观则是五四时期形成的“以儿童为本位”的个人主义儿童观。[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观变革,体现在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中。1981年公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和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两个文件,首次将儿童观念转化成法律性文件,人们开始建立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把儿童看成儿童,用对待儿童的方式来对待儿童,并将这两个文件视作指导有关儿童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进入新世纪之后,学前教育政策愈加凸显儿童的地位,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及2012印发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三个国家性政策文件为学前教育学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了这样的儿童观念:儿童有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价值和意义,儿童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发展阶段。所有的教育活动(不仅限于学校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用儿童的视角来观照。以儿童为本位意味着儿童的地位真正確立了。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将会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用以保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生活、社区及学前教育阶段中儿童各方面的权利。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即尊重儿童之为儿童的独特性,指不把儿童看作未完成品,然后按照成人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仅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3]
二、幼儿期刊的儿童观及其偏差
我国儿童观的变革所带来的最显著的成果便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教育界、儿童文学界、出版界等,并成为具有导向的主流儿童观。人们也对此达成了共识——“一起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儿童”。
就幼儿期刊(即给3—7岁幼儿阅读的期刊)而言,儿童本位观之于幼儿期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期刊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编辑组稿、编稿提供依据。明确儿童本位观,是创立幼儿期刊特色,提高幼儿期刊核心竞争力,促进幼儿期刊长远发展的根本。
幼儿期刊所秉持的儿童观体现在其办刊宗旨中,办刊宗旨是期刊的灵魂和核心,如《东方娃娃》(创刊于1999年)的办刊宗旨是“蹲下来与儿童说话,亲近儿童,尊重儿童,引导儿童”,《幼儿100》(创刊于2008年)是“还给幼儿的100种语言”,《幼儿园》(1979年创刊)是“倡导最新的幼教理念、营造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情感与智力的健康教育”,《嘟嘟熊画报》(创刊于1956年)是“让孩子边玩边学,快乐成长”,《幼儿画报》(创刊于1982年)是“为了今天的幼儿,为了祖国的明天”,《幼儿智力世界》(创刊于1983年)是“促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开心幼儿》(创刊于2009年)是“开心阅读,健康成长”,等等。可以看出,以上幼儿期刊均在理念上紧跟时代和国家的步伐,明确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然而,知不易,行更难。很多幼儿期刊在落实“儿童本位”这一理念上,也即在贯彻办刊宗旨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期刊定位模糊,低估了年龄差异带来的发展差异。现在很多期刊的封面上,都一厢情愿地印上了“适合3—7岁幼儿阅读”,以为有了这样的字样就可一劳永逸,吸引5个年龄层次的家长来订阅。4岁幼儿只需5以内的数字,杂志中却出现了50以内的数字。6岁幼儿只要求能对阅读感兴趣,却被家长拿着杂志在指认汉字和拼音。
第二,期刊内容偏离幼儿的现实生活,无法刺激幼儿的已有经验,无法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幼儿的生活世界具有直观性、创造性、自然性的特点,想要引起幼儿的兴趣,话题就得围绕幼儿的真实生活。很多幼儿杂志上会出现一些民间传统故事、成语故事等,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虽寓意深刻,却无法为幼儿所理解,更别说激发他们的兴趣了。
第三,期刊选题及叙事方式偏成人化,过多关注知识的灌输,说教意味太浓。在选择故事上,成人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的定向思维来选编故事,教育意义被排在了第一位,想用自己理解的“趣味性”来“引导”幼儿。
第四,期刊“小学化”倾向严重,一味迎合家长幼小衔接的需求。许多幼儿期刊以家长的眼光增加了许多幼小衔接的栏目和内容,如书写数字、学认汉字,虽然这部分内容配上了大量的图片,又或者用点数来代替数字进行运算。这种跨越阶段的训练会让幼儿产生拒绝学习的态度,错过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影响其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五,幼儿的多元智能得不到发展,期刊栏目多集中于语言、艺术、数学等领域,缺少对科学探索、心理健康、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关注。往往一本幼儿期刊里以故事、数学、绘画、游戏等栏目居多,且鲜有改变,逐渐形成固定框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几个领域更易于表现,操作上也更加简便。
给3—7岁幼儿看的期刊,没有站在3—7岁幼儿的立场,杂志上不是他们想看的内容,而是成人希望他们看的内容,怎么能够让他们喜欢得起来?不被目标受众喜欢的期刊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在童书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的对比下,期刊的总印数、总印张均却呈下降态势,幼儿期刊征订数也在逐步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幼儿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幼儿期刊坚守“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矫正在“儿童本位”落实中出现的偏差,编辑出版真正让儿童喜欢的期刊变得迫在眉睫。
三、回归儿童本位,构建幼儿期刊良性生态圈
幼儿期刊想要做到知行合一,回归儿童本位立场,不是幼儿期刊单方面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幼儿期刊生态圈。我国已经在学前教育政策层确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旨在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构建健康的幼儿期刊生态系统,首先得从期刊本身入手,期刊要遵循市场经济和幼儿年龄特征的双重规律;其次要从学前教育的需求侧入手,引导家长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观念;最后要加強期刊与幼儿园的合作,搭建资源平台。希望三方合力,争取达到1+1+1>3的目的。
(一)遵循市场经济与幼儿自身特征的双重规律
改制后,大多数幼儿期刊是企业性质,作为营利性机构,幼儿期刊的目标受众是3—7岁幼儿,以受众为中心,就是以3—7岁幼儿为中心,这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作为学前教育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本位观是学前教育学的出发点,以儿童为本位真正确立了儿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在幼儿期刊范畴内,“受众中心论”和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教育观是高度重合的,不管是在出版行业还是在幼儿教育领域。
真正落实“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就要以《指南》为工作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细分受众年龄段,定位准确。《指南》将幼儿分成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期刊也应该按此划分方式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而不是一股脑儿地贴上“3—7”的标签。有经验的编辑甚至会将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难易程度区分开来,年龄越小,哪怕是相差几个月都是有差距的。而在设置栏目的时候,同一个栏目属性下,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可以做不同程度的探索,应该由浅入深,并且具有内在逻辑性,始终以《指南》为依据。
第二,内容都要更加紧密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对幼儿来说,“一日生活皆学习”,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活动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索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探究事物的热情。“小班幼儿侧重于生活类阅读材料,对新颖的、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直观的材料较感兴趣。中班幼儿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阅读材料,对动物、卡通类、可以操作的以及能理解的材料特别喜爱。大班幼儿侧重于社会类、生成性阅读材料,喜爱有文字的阅读材料,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寻找相适应的各种阅读材料。”[4]
第三,幼儿期刊编辑要多亲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编辑要“用儿童视角去观察和发现,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提问,再用儿童喜欢的幽默语言进行知识的解答和讲述,再用有趣的设计吸引孩子的目光,同时提供亲子阅读,增加互动”[5],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寻找幼儿园长期合作,编辑有空就入园进班,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他们的语言,参与他们的游戏,揣摩他们的思维模式;二是组织幼儿类专题活动,利用难得的机会亲近幼儿,验证心中选题的可行性。
第四,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国内学前教育界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划分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指南》也是按这五个领域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的。幼儿期刊在优化语言、艺术栏目设置的同时,也应增加对心理健康、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关注。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家长不光在思想上特别重视对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行动上也很有执行力,且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愿意去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但是家长不是教育专家,他们对早期阅读材料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他们认为,应该尽早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把幼儿读物片面地理解为幼儿智力开发材料,让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所以他们希望幼儿期刊提供纯知识类、智力开发类等内容,并把这个作为订阅期刊的重要标准。家长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等,没有足够意识到幼儿是正在发展的人,有充分发展的潜能,而且存在发展的个别差异。幼儿是完整的人,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方面,幼儿期刊是可以很有作为的。幼儿期刊有能力、有资源帮家长进一步提升教育力。在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因其注册、运营的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幼儿期刊延伸数字化路径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幼儿期刊可以借助其微信公众号开办“家长课堂”,组织以家长为主的阅读俱乐部,定期召开分享会,分享的内容主要围绕幼儿教育问题,以期在提高家长教育力的同时,创造一个和谐的小氛围,以此来推动亲子阅读,为期刊新的栏目选题提供资源和建议。幼儿期刊还可凭借自己的出版资源,邀请幼教专家先以线上的形式作讲座,在微信公众号上传相关音频和文字,待到这个话题引起足够讨论以后,还可以举办线下活动。在活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将以儿童为本位的观念融入阅读活动和专家讲座中,用内容的专业性来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专注点。
(三)加強期刊与幼儿园的合作
作为学前教育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6]幼儿期刊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搭建资源平台。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欲望很强烈。除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幼儿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资源。幼儿期刊可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双向互动,取得共赢的效果。
幼儿期刊除了注册微信订阅号,还可以注册服务号,在微信服务号上搭建资源平台,将以往所有出版资源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进行分类梳理,和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相连接,为幼儿教师提供全面、立体、优质的内容资源,也将幼儿教师从繁杂的资料收集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幼儿、观察幼儿。
搭建资源平台是一个双向的流转活动,幼儿期刊在上传资源的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将课程生成中的新的兴趣点、关注点都建构到资源平台中。在这个资源平台中,幼儿期刊编辑和幼儿教师既是信息的编辑者,同时也是把关人,调整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平台资源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个周期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学年,即小、中、大班的完全形式,同一主题“春天来了”在小、中、大班都可以开设,但主题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建议都是按年龄层次设计的。
综上所述,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反思幼儿期刊发展中儿童观的偏差,正确认识儿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幼儿期刊的定位,做好选题策划,打造匠人编辑。在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下,在学前教育政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的指导下,幼儿期刊应立足儿童本位,锻造核心竞争力,为培养身心健康、拥有独立人格的儿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柴纯青.我国国家层面儿童观的主要转变[J].中小学管理,2018(5).
[2]王黎君.从晚清到五四近现代报刊在中国现代儿童观生成中的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6.
[4]贺红,蒋蕙.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2):33.
[5]曲亚洲.如何打造幼儿期刊的核心竞争力?[J].出版广角,2012(11):58.
[6]刘晓晔,王壮.学前教育供给视角下幼儿期刊专业化发展路径[J].中国出版,2020(5):27.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