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于洋 张连菊 李林
摘要:针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如何降低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能力,确保专项资金在项目中合理使用,成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黑土地保护;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关于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构建黑土地保护政策投入体系。从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就能看出合理使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的重要性。黑龙江省自2015年以来,大力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资金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现状
1.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使用现状
黑龙江省2015年确定了9个县(市、区)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项目资金总额达到26000万元。以克山县为例,克山县项目总投资2870万元。该项目在申请初期就制定了《严格执行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办法》,办法中包含规范经费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有效施用等具体的资金管理规定。根据2019年克山县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显示,该项目在完成设定目标的同时,实现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成本降低5%的超期目标。
2.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始终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保证资金充分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放宽地方资金使用权限,使项目更快更好完成,超预期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以嫩江县为例,项目申请阶段制定了《2016年嫩江县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在实施方案中,对每一笔经费的预算支出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绩效评价工作贯穿整个项目期,项目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绩效目标导向不坚定
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承担主体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往往只重视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对于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不重视;有的项目以联合项目组进行申报,但只针对项目承担主体进行资金使用绩效考核,项目承担主体对考核结果负责,其他参与的项目组不承担考核责任;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往往被认为是监督工具,其奖励激励特性被无限弱化,并且绝大多数绩效评价奖励工作没有可参照执行的标准,导致奖励激励机制形同虚设。
2.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具有紧迫性、专业性以及复杂性等特殊属性,选择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充分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化设定,对项目资金需求的评价存在片面性。同时,对项目的可行性、经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以及经费支出过程都没有具体的绩效指标评价要求,这也导致了绩效评价体系作用无法得到根本体现,绩效评价工作失去意义。
3.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自2015年以来,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作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在连续性项目审批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项目预期目标,而忽视了上一期项目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延续性的指导作用。同时,有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并未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对下一步项目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对工作人员个人业绩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直接影响项目实施。
4.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的监督管理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项目承担主体不重视内部审查监督,对外部监督意见置之不理,没有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监督考核制度,极易造成项目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比如,有的项目没有充分考虑项目运行期时长,资金使用大多集中在项目后期,甚至有的项目已经完成,资金仍未按预算执行完毕,这就导致资金利用率低,造成资金额度浪费。
三、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1.强化绩效目标导向
项目实施始终要以绩效评价目标为导向,绩效评价工作应贯穿整个项目流程。一是强化政策指导与管理,制定统一的项目管理流程,将绩效评价作为项目主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每一个项目工作环节中嵌入绩效评价内容。二是树立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理念,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影响因子,为项目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工作人员纠偏纠误,指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三是落实奖惩管理机制,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分级考核评价,做到“有功必赏、有错必罚”,激励工作人员发挥自身潜能和作用,为项目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2.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健全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评价这一杠杆的作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健全适合地方项目落实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收集地方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生态等信息,为项目落地提供基础参考依据。二是科学设定绩效评价分析方式方法,从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定性比较分析,从资金预算、项目管理费用和专项费用三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三是复制推广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提高同类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可复制、可借鉴、能落地的实用模式。
3.提升评价应用成效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充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自觉意识,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一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项目是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指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期做阶段性绩效评价,检验完成度。二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项目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从项目预算、资金使用计划审批、成本核算和项目结题审计等方面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三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项目工作人员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责任的重要指标,自上而下开展自查工作,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工作效率、项目资金使用风险防范得到提升。
4.完善指标监督管理
完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内部审查监督。项目承担主体应当主动接受内部监督,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整改,从内部规避可能存在的風险。二是加强外部横向监督。项目承担主体要重视主管部门和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内部监督与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地对项目实际产生的效应反馈的外部横向监督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查找自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制度。项目主管部门应细化资金使用目标,合理安排资金预算比例,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邵舒扬.山西省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与应用[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6.
[2]安晓宁,郭冬泉,闫晨曦.中央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典型案例分析——“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绩效评价[J].中国农业会计,2018,000(012):4-5.
[3]胡津峰.浅谈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会研究,2014,000(016):23-24.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20年度黑龙江省会计学会会计立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