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席俊义
摘? 要: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思路。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以丰富的题材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透过文字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古诗词教学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古诗词在遣词造句上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如传统的对偶、顶针、起兴等,虽然篇幅精短,但是含义隽永深远,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古诗词蕴含着中国人谦逊、平和、爱国、修身的文化品格,对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大有裨益。人文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无数文人墨客精神的提炼,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诗词的文学特色正好涵盖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范畴,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启迪。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古诗词作为着力点,利用古诗词独特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注重讲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借助信息化教学解析古诗词意境,启发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以此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精讲古诗词的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古诗词语言讲究精炼,创作中追求对文字的推敲,运用独特的创作方式,阐述对大自然、家国大事、人生境遇、悲欢离合等情真意切的情怀。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对蜀道地势险峻、高低落差大的描写。作者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蜀道险峻的地势比喻为“上青天”,让学生可以直观想象蜀道的艰难险阻,启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便于理解诗中所阐述的蜀道峥嵘、崎岖、险峻的地势,了解李白借险峻地势对友人西游的担忧和美好祝愿。这首诗的语言结构自由奔放,灵活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在描写蜀中险要环境时,一连三环韵脚,如“烟”“道”“颠”“壁”等,充分展示了这首诗独特的语言特色,拓宽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更上一层楼。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在理解古诗词独特韵脚、句式变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融入人文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中国文人自有一身風骨,家国情怀是古诗词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或激情洋溢、或忧心忡忡、或言辞犀利地表达对国家政治、民众生活、残酷战争的深切关怀。例如,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高适等,主要以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环境、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情节,抒发对战争的痛恨、爱国将士的赞美和统治者不作为的担忧等情怀。
另外,还有以婉约清丽为主的婉约派词人。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创作于南宋与金国频繁战争的年间。词人当时正在体验国破家亡的悲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只有美酒能够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对昔日家乡繁华、夫妻和美生活的怀念之情,把词人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让诗词抒发的情感更加强烈,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
三、应用信息化教学,启发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
古诗词虽然只有寥寥几十、数百字,但是却给人一种“欲语还休”的感觉,不同学生可以品读到不同的味道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古诗词深邃、艺术化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赏析李煜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李煜描绘的南唐秀丽景色,以及他身为亡国之君的矛盾和哀伤之情。李煜的《虞美人》描绘了美丽的春花秋月,如此美景却让词人心生悲伤,恨不能让时间飞快流逝,以免勾起自己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故国之景是词人内心难以掩饰的痛。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有关江南风情的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缤纷绚烂、姹紫嫣红的美景,以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结合画面美学习古诗词,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韵脚、韵律和对仗等技巧,写出富有学生个人味道的古诗词,让学生的语言思维、语言建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
四、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抓住古诗词的语言、意境、审美和情怀来开展教学,全面推进学科素养的培养进程。古诗词教学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开辟了全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习、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成长为有担当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郁洁. 利用古诗词教学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7.
[2]唐波. 探析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