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封市脱贫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本文分析了开封市脱贫增收现状、开封市脱贫增收帮扶措施及成效,研究总结了开封市实施扶贫战略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稳固开封市脱贫成效的长效机制对策,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开封市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巩固开封市精准脱贫成果,保证脱贫的可持续性,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一、引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控制风险隐患、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丰富反贫困的机制创新,构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提炼和优化开封市脱贫机制,提高贫困社群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践行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具体体现和现时需要。

    二、开封市脱贫增收现状分析

    (一)开封市扶贫开发现状

    随着国家不同时期贫困情况、贫困人口变化的需要,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扶贫政策,瞄准对象范围“大水漫灌式”演变到“精准滴灌”。开封市紧跟国家的政策,从居住、生产、生活、卫生、教育等方面,开展精准扶贫,出台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措施。

    开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总共是26万余名。截至目前,已经有24.7万贫困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406个贫困村已经实现全部脱贫。2014年,贫困发生率是4.65%,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2%,下降4.33个百分点。同时,开封市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呈现大幅度提高,2019年,开封市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已达1.1022万元,比2018年增长了43.55%。

    (二)开封市脱贫增收帮扶措施及成效

    财政投入和金融脱贫方面。开封市政府出台了《开封市金融扶贫实施办法》,扶持一些有创业潜质和技能素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能力强的带贫企业,推广十大金融扶贫模式。此文件的推出为开封市的金融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出台以来,开封市的金融扶贫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就业脱贫方面。为推进开封市的就业脱贫攻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政府精准施策。《关于进一步强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更加完善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帮扶措施。二是做到精准摸底,全面入户调查以获得基础数據,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对贫困劳动力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三是确保精准服务。采取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以满足贫困劳动力的不同就业需求。四是积极开展精准援助。给外出务工有困难、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

    产业脱贫方面。开封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确立了“1+2+2+2”和3个“80%”的产业覆盖带贫目标以及产业倍增计划,更在近期出台了“十链百园千基地”方案。脱贫攻坚以来,开封市来共认定各级带贫龙头企业270个,覆盖贫困群众95773人;扶贫车间87个,覆盖贫困群众817人;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264个,总投资48504万元,带贫43582户。另外还有1965个带贫合作社和88个家庭农场带贫33万人次,产业叠加度达到3.4。

    医疗保险和救助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和因残。为致力解决这类问题,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开封市出台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医疗保障“资金池”专项资金,专供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三、开封市脱贫增收存在问题分析

    (一)贫困户自身抵御返贫的能力不足

    一是有些农村贫困户的综合素质不高,一味的依靠政府,怀有等靠要的思想并且有些特别严重,不愿意学习技能。脱贫干部组织的一些帮扶措施、技能培训,有些贫困户不去学习。二是贫困户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于先进技术和技能的学习能力不强,往往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三是贫困户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家务工或者外出务工,来源单一并且易受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

    (二)脱贫增收帮扶工作存在不足

    开封市在脱贫增收帮扶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政府脱贫增收帮扶资金的利用率总体不高。资金的下放、分发、划拨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且帮扶面非常广,工程报建手续繁琐,项目推进效率低。二是脱贫增收帮扶项目市场的竞争力不足。有些帮扶单位所采取的帮扶工作不具备长效的造血能力和功能。三是扶贫增收的工作开展不长久、具有阶段性。有些帮扶干部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脱贫、如何可持续脱贫,把帮扶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四是扶贫干部激励机制未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返贫预警监测与评估

    目前开封市对贫困户的管理仅限于贫困人口的识别方面,即对照贫困人口识别的标准,所做的贫困人口信息更新核查核实工作,只保证了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不漏评、不错退,并没有对脱贫质量进行预警监测。对脱贫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及致贫主因等情况没有划定预警界限,对脱贫后比脱贫前家庭综合情况下滑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不利于脱贫成效的巩固提升。

    四、开封市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分析

    (一)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自主开发壮大、政府主导建设、嫁接引进等方式,坚持外部与自建并举,尽快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实现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扶贫能力、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主导企业覆盖所有特色产业。

    积极推进旅游扶贫,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开封独特的旅游资源,建设以自然风光、优美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支持黄河滩涂、有机、休闲农庄等产业发展,带动扶持贫困人口参与种植、采摘、休闲、观光旅游服务业等“红利”让贫困人口在旅游业发展中,增收促稳定脱贫。

    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加快完善农村综合电子商务体系,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建立脱贫增收责任制。实施区级政府扶贫增收第一责任主体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建立扶贫增收工作的逐级监管制度。实施定向帮扶,开展创造性帮扶和长效帮扶,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建立内部动力支持机制。对贫困人口贯彻扶贫先扶志的思想,消除一味依靠政府、“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走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道路。对当前扶贫培训体系进行再更新与完善,重视农民能力和技能培训。

    建立扶贫干部激励机制。贫苦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真正为农民增收考虑的优秀的人才,对于这类人才,应该选拔、培养、培训,为脱贫攻坚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和持续力。对于在脱贫增收表现比较优异的扶贫干部应该设立一系列的奖励和激励制度。

    建立巩固村级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农村集体收入增长机制,对产业示范园区进行投资,建立扶贫基地,增强村集体收入增加能力。二是设立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保障的帮扶资金。三是建立贫困户增收体制通过小额贷款和成立互助资金的形式为贫困户提供帮扶资金基础。

    建立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相互结合的脱贫增收长效机制。一是把巩固脱贫成果、促進脱贫可持续的关键点放在积极培育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二是完善农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是对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灾害或者意外产生的贫困人口,要持续关注,增加救助的力度。

    完善长效脱贫考核机制。一是注重贫困户脱贫监督、定期对脱贫家庭进行检查,重点评估和检查资金是否落实到位、项目的建设情况及脱贫机制的有效程度。二是建立贫困户脱贫增收考核指标体系,确定达到什么标准才是实现贫困户的长效脱贫。

    (三)构建动态监测机制

    贫困户的生活状态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要实现对贫困户的生活状态进行可持续的监测就需要构建科学的监测体系,需要运用科学的系统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对贫困地区的一系列数据包括:扶贫政策的告知、贫困村的户数数量、各贫困户的贫困状态、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人、帮扶资金的使用状况、目前的脱贫成效等进行及时的记录、完善和更新,及时了解掌握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并开展针对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诉求的下一阶段的帮扶。

    (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共进

    把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产业的可持续性培育、特色效应和带动能力效应,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二三产业,并积极促进三产的融合,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约化水平,探索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要注重打造脱贫攻坚的人才帮扶合力,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荐人才、返乡大学生、学校机构学院退休教师及退伍军人等投入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去。抓好精准扶贫的规划图,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无缝对接。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体制,形成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五、结语

    脱贫增收要治标,更重要的是要治本。既要在短期内解决扶贫问题,又要实现长期扶贫增收,而脱贫成果的长效性的关键在于建立脱贫增收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开封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ZXSKGH-2020-556)。

    作者简介:刘梦丽(1990.2—),女,河南省永城人,开封市龙亭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地理学专业 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