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困境与出路

    常贵想

    摘 要: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兼备的人才。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应协同发挥作用。高职院校理应重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审视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从学校和专业课教师两个层面,探索有效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困境;出路

    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兼备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要协同发挥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行动,是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倡导推行的“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立体的育人理念[2]。其本质就是主张将德育的元素融入到专业所开设的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这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的教育理念创新,是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模式的具体行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将学生塑造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等重要。思政课程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作用,而课程思政则是指除思政课以外的所有课程都应当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不仅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诉求和理论创新。这是以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指归,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國理政实践得出的教育成果,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困境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重要意义认识不深

    专业课课堂教学是思政课以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专业课教师有责任做好课程思政的主要落实者、实施者和推动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就要夯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专业课大力践行课堂思政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如今课程思政新理念指引下,专业课教学需要秉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不可割裂的新教育理念。我国古人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能力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立身社会的方法和习惯。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过多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片面认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思政课专任教师们的事。在这种错误教育理念指引下,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欠缺不少,远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时代发展对德技兼备合格人才的要求。

    当下,我国“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全面实践,是从教育与价值、教育与美德的维度倡导人们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3]。凸显并重视专业课育人的情感价值目标,转变以往旧的教育理念,尝试重组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知识体系,充分了解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让专业课教学富含社会主义政治教育情愫,是时代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该同向协同发力,而不是相互割裂的“两张皮”。专业课教师要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二)专业课“课堂思政”理论知识掌握不够

    高职院校专业课知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真理性等特点,其内涵的政治教育因素往往是隐含潜在的。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深厚、技术技艺高超,多为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技能工匠。在过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他们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系统的搭建,而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领上重视不够。新时代课程思政行动大行其道的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师深感德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的不足,对专业课教材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因素缺少发现和挖掘,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生硬地将德育元素添加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课程德育建设泛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机械化、德育建设课程标签化严重。

    (三)专业课“课堂思政”实施力度不够

    专业课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方式方法不多,以生硬嵌入为主。课程思政理应立足于专业课程载体,创新教学思维,设计好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既要做好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又要较好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但现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方法方式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既包括前瞻性研究和问题式研究,也要更多注重实践研究。文件的适时出台,为我们下步搞好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道路和方向。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出路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课程思政行动顶层设计

    在教育部《指导纲要》的精神指引下,要科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学校个性的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研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和考核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全面推行落实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主抓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同时给予合理的制度保障,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各项扶持,鼓励组建课程思政“金牌”教师队伍和团队,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鼓励全面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系统深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熟知德育基本规律。为此,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把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诸环节抓实抓细抓好,要下功夫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方面的全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建各级研究团队,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对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进行全面科学地研究和总结,并及时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对外校际交流,组织专业课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积极借鉴课程思政建设先进院校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也是搞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双高计划”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要注意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以评促建作用,在日常各项评估及教学科研成果评比评选中,对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优秀教学科研成果给予适当政策倾斜。还要大力推行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双效果”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传授效果,又要关注价值目标的达成度,激励引导专业课教师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二)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专业课教师主体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者先受教育”。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自觉提升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站位,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各找各的调、各吹各的号”[4],要牢固树立思政教育系统化思维,全面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方法,确保“课程思政”成效落实、落地。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实施全面育人的有力抓手。

    目前在校的“00后”价值取向多元,知识来源呈现碎片化、网络化的趋势,他们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和思政课等兴趣不高。只有大力改造开发专业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情感体验中凸显思想和价值引领,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专业课教学,要思考如何把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因子挖掘出来,契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教育,让青年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精神和增强技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共同发展的思政教育任务[5]。在课程思政方法上,要多考虑采用新技术、新媒体形式,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增加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专业课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实习、实训等第二、三课堂教育渠道,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各种社会劳动实践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6],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

    专业课课程思政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参与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育学习培训,一以贯之地将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融为一体,不断提高自我政治修养、育人意识和人文素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各类专业课程学习中逐渐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个自信”。当然,课程思政实施本身对广大专业课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思政教育过程,它有助于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加深教师们对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解和完成。

    我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崭新的课程革命。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抓好顶层设计,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为课程思政工作营造良好的大氛围和大环境。专业课教师要适时转变教育理念,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充分了解和掌握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科学设计课堂思政教学方案,让课程思政行动更富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情感、价值三者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才能最终形成我国社会主义高职教育思政育人的良好大格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2]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5-17.

    [3]丁义浩,王刚.“课程思政”引领教育回归“初心”和“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9.12.23(9).

    [4]彭愛萍.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的五大误区[N].中国教育报.2019.12.10(9).

    [5]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6]窦 岚.怎样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9.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