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转变及实现路径浅析
王厚军
摘 要: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水利出版人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和任务。本文从探讨解析黄河治理历史文化的价值特点、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文化的价值转变等理论研究出发,结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在开展黄河文化出版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以期为聚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出版界同仁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代以来无不以黄河的治理作为国家大计。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年时间内5次考察黄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倾力推动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黄河治理进入了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转变的内在推动,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的现代性驱引。讲好黄河故事,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成为新时代赋予水利出版人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和任务。
一、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价值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黄河治理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时期,黄河不仅仅是自然之河、政治之河、社会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还要成为生态之河和发展之河,乃至幸福之河。作为幸福河的黄河,其历史文化定位与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农耕文明下的母亲河,体现着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
1.黄河七十年安澜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突出体现,也是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河与古老的中华民族一道,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九曲黄河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安澜。黄河70年安澜是全体黄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成果,更是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的集中反映。要挖掘黄河治理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黄河治理的巨大成就和文化内涵,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黄河文化文脉。
2.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突出特征
随着中国目前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尤其是秦岭以北的年降雨量的增加,黄河流域的生态正逐步转好,黄河流域迎来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发展空间。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着发展空间与发展资源的差异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要大力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要着眼长远减少黄河水旱灾害,加强科学研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灾害能力。要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其幸福之河的定位,不仅包含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包含黄河流域的生态布局、工农业的产业布局、全国经济格局,包含流域亿万人民群众的人文体验,还昭示着黄河治理历史文化进入一个新的保护传承弘扬阶段。总的来说,幸福河应当是能够推动新阶段黄河治理高质量发展、促进维持黄河自身健康、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群众具有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是安澜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总之,要从新时代黄河文化的高度深入挖掘其内涵要义。
二、传承弘扬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基本思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是水利部直属的专业科技出版社,是國内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专业出版机构,近年来在黄河治理古籍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其中《中国水利史典》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中国水利史典(二期)》3000万字、31个分册的出版工作也将于2021年年初完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水利部党组工作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要机遇,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策划出版,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1.深入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内涵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结合中央正在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及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具有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突出其文化比较、社会大众需求和国际视野特点,彰显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2.持续宣传普及新时代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要持续加大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讲好70年黄河安澜和历代黄河治理的辉煌成就,讲好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和工作措施,讲好建设黄河幸福河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讲求宣传效果和内容感染力,创新宣传普及的形式和载体。
3.高度重视历代治黄文献史料整理
几千年来黄河的泛滥与治理贯穿了中国的历史,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就不断有着黄河治理的历史记载。到了宋代之后,黄河治理的文献开始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公私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因此,深入总结历代治黄经验,重视文献史料整理,是保持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
1.加大选题策划力度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近期积极策划黄河治理文化“一史、两解、三图、四典”等系列图书项目,“一史”就是《黄河治理简史》。黄河治理简史,既是中国简史,也是一部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两解”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水利视野解读》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河历史文化解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水利视野解读》从水利的角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诸多政策要点进行理论解读;《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河历史文化解读》主要论述走出传统农业文明的黄河治理历史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三图”指《黄河历史地图集》《立体黄河图》和《黄河百年经济拼图》,该项目可作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史解读。“四典”指4本黄河治理古籍,即《治水筌蹄》(《中国水利史典》)、《河防一览》、《治河全书》(未出版,有定稿)、《历代治黄史》(民国著作,可以考虑整理出版)等,也可统一在《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和《中国黄河文化大典》中加以体现。
2.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黄河文化时间跨度大、体量大,既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基础性资料准备、整理工作,又需要高层领导的推动与协调。要加强选题策划,选题是出版项目的灵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既要立足本行业,从水利史、水文化的视角做精、做深,将黄河文化的价值与时代价值、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又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高层次专家智慧,提高选题策划质量。要加强经费投入。出版行业的市场化是社会的客观选择,如何在众多出版社、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这既需要我们自身队伍的实干开拓和作者的努力,更需要直接的经费投入和支持。要培养专业队伍。当前我们的编辑队伍既需要普遍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有专业方向的延伸与精进,更需要跳出传统编辑的思维,开拓选题、编辑、出版的深度。要提高出版质量。历代治黄文献卷帙浩繁,文字文法转换难度大、要求高,既要严格编辑流程管理,又要精心设计装帧、搞好印制生产,力求达到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以巡视整改实际成效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mwr.gov.cn/xw/slyw/202102/t20210221_1500684.html,2021-02-21.
[2]匡尚富.探析幸福河内涵要义与指标体系[N].甘肅日报,2020-10-11.
[3]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4]李学勤.黄河文化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5]葛剑雄,胡云生.黄河与流域文明的历史观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作者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