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及其时代启示

    王巍

    【摘 要】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作为一门艺术,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值得去学习,主要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丰富内容、科学方法。新时代新征程,回顾、学习和总结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依据、内容、方法等相关内容,有助于丰富调研手段,增强调研意识,牢固树立调研为民的价值观,助力新时代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毛泽东;农村调查;依据;内容;方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1-0054-04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新时代迎来新征程,党和人民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对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指导,值得我们去很好地研究并且加以创造性运用,所以必須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

    一、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内容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所收录的调查报告,其时间主要集中在1930至1933年之间,调查的范围遍及赣南、闽西广大农村地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重点集中在土地状况与土地政策问题、阶级状况与阶级政策问题、工商业状况与工商业政策问题、政权组织与建设等与土地革命成败密切关联的重大问题上。当时农村的土地状况十分糟糕,土地兼并现象已成普遍。农民因无地或少地,生活困窘。鉴于农民的土地状况不佳,毛泽东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土地政策,并且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P.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把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的十分清楚明了,着重指出了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在土地革命的初期,苏区时常发生一些破坏工商业发展、侵犯工商业者利益的恶劣现象,苏区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毛泽东在苏区农村调查研究中,对工商业所要采取的恰当政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党的高级决策机关如果不熟悉商业状况,就“始终不能给同志们以行动上的具体策略”。[2](P.56)在对工商业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毛泽东进行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涉及工商业问题的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赣南、闽西所进行的土地革命中,腐朽的旧政权被逐渐推翻,新的苏维埃红色政权得以逐步建立。毛泽东围绕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这对于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大有裨益,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二、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方法

    关于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说:“调查应当是客观的、全面的、历史的、联系的、本质的。”[3](P.59)调查研究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而又科学,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光芒,其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是贯穿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始终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毛泽东进行的所有农村调查研究报告中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科学的调研方法。有例为证,毛泽东在衡山县城期间进行考察,“他把考察到的情况和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当他从统计表中看出贫农在农会中占百分之九十时,很高兴。”[4](P.177)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充分运用了大量统计数字方法,其调查研究报告中,不仅包括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商品价格等大量统计数据,还含有人口成分统计表、文化程度统计表、旧有田地分配表等综合性比较强的统计图表。毛泽东注重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寻乌这个城的人口成分按职业占比进行统计,指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共占百分之七十一,便知这个城市还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5](P.170)据此分析寻乌县还完全是一个农业手工业城市。大量详实而又准确的统计数据支撑着毛泽东苏区农村的调查报告,因而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座谈会调查法

    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是调查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座谈会调查法也是毛泽东倡导和使用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他指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忠实可靠的方法,是比任何大学都要高明的学校。”[2](P.16)毛泽东苏区农村大多数的调查研究采用了开调查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由于人数多,参会人员职业多样且阶层广泛,所以能集中地收集不同方面的信息,快速了解大体上的情况,节省在调研上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调研效率。其缺点就是相对粗糙,不够精细,这样所获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就需要辅以走访调查等其他调查方法。寻乌调查可作为一个典型,调查中除了用到开调查会的方法,毛泽东还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广泛了解了“各行各业群众的生活和思想状况”。[6](P.54)

    (三)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分析方法。列宁指出,对待阶级社会,“就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7](P.30)毛泽东同样十分强调运用阶级分析法。他认为,了解社会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运用阶级分析作些周密的社会调查。他在《调查工作》一文中指出,“社会经济调查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4](P.305)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毛泽东选集》收录的首篇文章便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做了清晰的划分并且逐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四)矛盾分析法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8](P.213)毛泽东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理论,同样重视掌握和运用矛盾分析法。他深刻指出,“对立统一,阶级斗争,是我们办事的两个出发点”。[2](P.23)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矛盾分析法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在调查内容上,要重视揭露和分析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关系。在调查方式上,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正确把握和处理普遍性调查与特殊性调查之间的统一关系。毛泽东强调,“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细微末节,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9](P.382)

    三、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启示

    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重温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于领会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做好乡村调查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新时代乡村调查研究工作涉及的内容无疑会是更广泛更复杂的,这就要求各级党政干部掌握和运用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数量分析法和现代大数据相结合。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P.274)要适应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化的特点,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丰富调研手段,就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数量分析中去,这样就给各级工作者提出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调查研究者的数据运用能力是调查研究工作与大数据时代相结合的契合点、连接点与发展点。在考虑将调查研究工作融入大数据时代潮流时,了解大数据技术的自身特点、为何调查研究工作能够利用大数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数据量巨大使得获取的信息更加有价值;数据类型复杂使得获取数据的途径多样化;数据处理速度快,提高了调查研究工作的效率。既然大数据技术如此便捷,调查研究工作者就要在坚持毛泽东数量分析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得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更加精确。

    第二,各级党政干部务必要切实增强调研意识,大兴调研之风,扎实地做好调研工作。党政干部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領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要重视调查研究,努力增强调研意识,大兴调研之风,这是由调查研究对党政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决定的。关于其基础性作用,毛泽东曾有系统的论述,大致讲来包括四点。首先,“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P.109)党政干部只有在对乡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中,才能真正把基层情况摸准、吃透,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想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应对之策,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到。“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P.110-111)再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是使政策不致落空的不二法门。“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1](P. 111)形式主义的错误就很容易发生。最后,只有通过深入细致而又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存在着的矛盾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进而才能增强领导力。若事前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部署,遇事胡乱地处理一通,就会使“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2](P.5)毛泽东在增强调研意识和大兴调研之风方面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征程,国家和民族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已经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需要千千万万的党政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来擘画民族复兴的这张蓝图,在全党全国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调查研究氛围,把调查研究这个科学的工作方法内化为干部的核心素质,依靠扎扎实实搞调研,切切实实把各项工作胜利向前推进。

    第三,各级党政干部务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从事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11](P. 27)因此,只要共产党人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就必须要始终牢牢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其视为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佳方式。习近平1988年调任宁德地委书记,他上任伊始便召集熟悉当地情况的干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习近平经过实地调查认为当时闽东的工作首先要围绕老百姓温饱问题的解决这一中心环节展开,应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的重点。应该说,习近平在从事调查研究和制定政策时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群众路线的践行是统一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就必须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群众路线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灯塔。如果脱离了群众路线,忽视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调查研究的方法无论多么系统科学,过程多么周祥,都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也就意味着违背了调查研究的初衷。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场景屡见不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收效却并不怎么明显,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有些领导干部仅仅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把调查研究当作“走台秀”,没能认真做到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困难,回应群众的期盼,这样的调查研究就失去了其原本固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大力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调查研究,下大气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党政干部要重视解决农村脱贫问题。中国农村穷困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并且亟需解决的大难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农村贫困问题。邓小平讲,“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10](P.225)所以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这是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艰巨任务需要狠抓不懈,一代接着一代干,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的路是一条共同富裕的路,不是少数人的脱贫致富,而是全体的脱贫致富。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要确保全体致富,避免遗漏,就必须要扎扎实实、细致周密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2](P.163)扶贫、脱贫要做到精准,就必须要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些特困地区进行一轮又一轮调查研究,彻底了解情况,明确真正需要扶贫、脱贫的对象。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巩固脱贫攻坚已取得的成果,同时发现脱贫攻坚中的问题,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利解决存在的问题,严防返贫。只有真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调查研究这个脱贫攻坚的武器,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才能慢慢地啃完,并且会啃的很细致、很扎实。这样,到了2020年,中国共产党才能满怀信心地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这项工作,他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12](P.24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调研考察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太行山区的河北阜平骆驼湾村,到道路崎岖的甘肃布楞沟村,再到湘西土家族聚居的菖蒲塘村等的历次调研考察,习近平心里总是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通过调研体察民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加以解决。习近平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因此,从中央到基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助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4]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8]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13.

    [9]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82.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225.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