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刘云
【摘要】目的 研究青年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择取72例,依据年龄分组,其中≤42岁为青年组>42岁为中老年组,各36例。结果 超声影像学检查中,青年组超声恶性征象比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腋窝淋巴节比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ER、PR阳性比例少于中老年组,HER-2阳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青年女性较中老年女性超声恶性征象更高、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
【关键词】青年女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病理类型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病就会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生活。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愈加年轻化,威胁着青年女性的生命健康[1]。所以对于乳腺癌来讲,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死率。临床上主要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早期乳腺癌,同时评价肿块良恶性。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开展,研究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及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72例,依据年龄分组,各36例。青年乳腺癌组中,年龄24~44岁,平均(34.8±5.29)岁;中老年乳腺癌组中,年龄45~76岁,平均(60.84±6.24)岁。72例乳腺癌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符合临床关于乳腺癌诊断标准。对比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方法:72例乳腺癌患者均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检测,检测频率设置为7~13 MHz。超声检查时,患者需采取平卧位,并将双侧乳腺、腋窝暴露,以乳头为扫描中心,对周围乳腺进行扇面扫描,随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面扫查乳腺,包括腋窝、乳头及乳晕区[2]。扫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肿块,要进行多方位扫查。超声检查中对恶性肿块的定义为: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灶、周边高回声晕环及淋巴结肿大。
1.3 病理学检查
结合国际病理分期标准,本文采取T1-T4形式描述肿瘤体积及病灶累及范围。可将手术过程中所见肿块体积分为以下几种:T0:未见原发肿瘤;T1:可见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2.0 cm;T2:可见肿瘤最大直径超过2.0 cm,且不超过5.0 cm;T3:可见肿瘤最大直径超过5.0 cm;T4:肿瘤累及胸壁或表皮[3]。
1.4 免疫组化
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ER与PR分成阴性组、阳性组,将患者肿瘤细胞核进行计数染色,若存在1%以上的细胞核染色呈阳性即为阳性组,若少于1%为阴性组。人体HER-2受体分为两种表达形式,即阴性组与阳性组,阴性组包括0及+,阳性组包括+ + +及以上,若HER-2表达为+ +,需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判断,若有扩增为阳性组,无扩增为阴性组[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3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计量资料均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应用x2检验,P<0.05,表明文中应用数据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超声恶性征象
超声检查结果表明,青年组乳腺癌患者超声恶性征象比率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对比青年组及老年组腋窝淋巴结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发生异常肿大概率可知,青年组发生腋窝淋巴结肿大风险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对比青年组及老年组免疫组化特征
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组化特征,青年组中ER及PR呈阳性比例均少于中老年组,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HER-2呈阳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青年女性与中老年患者病理类型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有所不同,主要影响因素如下:青年女性新陈代谢能力较中老年女性强,体内营养物质较多,更有利于肿块生长;青年女性卵巢功能较强,雌激素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肿块生长;青年女性乳腺组织更致密,不易发现肿块;除上述几种生理因素外,青年女性缺乏对乳腺癌的认知,没有定期进行乳腺檢查;青年女性更易发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进行相关检查时,可能出现漏诊或误诊,进而延误病情[5]。因此,要加大对青年乳腺癌的重视,掌握青年乳腺癌病理及超声征象,这对于早期诊断、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女性自身也要重视乳腺癌,定期进行筛查。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中老年组,青年组在超声检查中,恶性征象比率更高,包括周边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灶、边缘毛刺征等;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肿大比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患者ER及PR阳性比例少于中老年组,HER-2阳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
综上所述,青年女性与中老年女性相比,超声恶性征象比率更高,侵袭性更强,所以临床要重视青年女性乳腺癌。超声影像学征象对于早期诊治乳腺癌来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晓琴,邹 丽,胡 慧,钟洁愉,刘晓岭,孙德胜,韦 伟.术前超声造影联合细胞学检查判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122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0,28(01):49-52.
[2] 林鸣琴,庄淑莲,杨 爽,曹君妍,张 婷,肖嘉哲.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03):75-79.
[3] 付明刚,李龙均,高军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04):347-350.
[4] 王 璐,史鹏丽,郑继慧,李伟杰,马灵芝.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30(03):169-172.
[5] 黄佩佩,朱张茜,陈艳梅,陈 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05):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