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论下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发展路径
张晓晶 马佳
内容摘要:文科实验室给文科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平台。通过该平台,文科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就业。然而,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不容乐观。为了提高文科生就业率,就必须建设好、利用好文科实验室这个教学资源。本文通过介绍文科实验室的功能、目前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提出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設、发展的新路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间接培养多元化、实践型文科生,促进文科生就业。
关键词:协同创新 文科实验室 发展路径
一.文科实验室的功能
文科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资源。它给文科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平台,在校学生通过实验室的亲身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知悉日后工作的流程和形式,为其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而目前我国部分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却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文科生的学习与就业。
二.目前国内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理工科高校中的文科实验室不受重视,建设思路不够清晰,错失建设的最佳时期
在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和权威政治的双重夹击下,我国大部分理工科高校仍然不得不全力发展理工科目,文科类专业边缘化现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改观,文科实验室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此外,部分理工科高校对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师资力量和实验场地等硬件条件支持力度小,导致许多文科实验室发展缺少助力,有心建设,无力发展。长久以来形成恶性循环,文科实验室被众人认为是文科教学的“附属品”。文科实验室长期在如此“积贫积弱”的窘境下艰难前行,自然缺乏合理的建设蓝图与明确的建设思路,处于自发分散的初始状态。
在此“低度重视”和“模糊建设”的双重“耽误”下,文科实验室未能抓住建设红利期,导致许多理工科高校不得不拖着“理强文弱”的“残疾身体”步入21世纪高校招生狂潮中。
(二)部分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协作程度低,不能享受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学科联动红利”
当今高校教育中学科种类纷繁,学科性质迥异,再加上“文人相轻”的劣根思想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理工科高校各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文理学科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日益加大,学科教育教学互不干涉,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和联动,实验室之间的利用上更是“零交叉”,难以实现文理科的系统研究和“学科联动”。
在如此“低利用率”和“低协作率”的“超低效益”下,文科实验室自然不会得到建设者的青睐,在理工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地位低下,其建设与发展也自然举步维艰。
(三)部分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利用方向单一,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建设方向
目前我国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实验室最主要的利用方向就是课堂实验教学。除了上课,其很少处于开放状态。这样封闭的管理方式虽然省时省力,但是会造成实验室资源的闲置,直接缩减文科实验室的多元利用途径,造成隐形的科研和经济损失:面向学生的教学“产品”只能面向学生,文科实验室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学校教学,由此不能发挥文科实验室联系高校教学与科研、产业商业的纽带作用,导致其在科研领域和商业产业领域的作用大打折扣。文科实验室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不仅丧失其原本价值,更损失了文科学生在科研和就业上的潜在机会和利益。由此,文科实验室利用方向单一造成直接利益损失和既得利益损失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先天畸形”和“后天营养不良”的双重打击下,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寸步难行,难以成为造福文科学生的有利教学资源,直接导致文科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过低,就业时屡受打击。而反观我国,本科、研究生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愈发突出,文科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解决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其实践能力。由此,文科实验室在文科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打造新型文科实验室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三.“协同创新”概述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 Haken)提出,是指各种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彼得·葛洛教授(Peter Gloor)提出协同创新理论,其核心思想为“整合”与“互动”,其性质一般表现出如下:
1.系统特性。协同创新强调各主体要形成一个有机生态系统,相比于物理的组织结构组合,生态系统更突出表现各主体间以及内部与外部的互动、互补、交流、创新、发展,是一个有生命的动态系统。
2.动态特性。相比于传统主体间的合作,参与协同创新的主体会更多,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主体和协作项目制定不同的个性化规则,并且要能够随着实际需要而动态变化。
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组织形态等一个重要创新和突破,其运行机理和基本诉求与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具有高度一致性。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协同创新是指,文科实验室和学校理工类实验室、各专业优质师资和学生、社会力量共同合作、创新、发展,整合一切优质资源,让理工类高校文科实验室取得创造性发展。
四.协同创新理论下文科实验室的发展路径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合理规划建设发展
新形势下要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突破,最根本的是教育理念和观念上的创新。文科实验室在理工类高校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式发展,从观念上首先要破除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落后观念,其次要克服文科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重理论传授而轻实验实践教学的理念。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公共管理学院有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法学、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公共管理学院实验中心始建于1994年9月,20多年来随着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实验中心的内涵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实验中心现由公管仿真模拟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组成。以往实验中心的跨学科发展仅停留在公共管理学院内,没有实现院内院外、校内校外的联动。现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院与其合作申报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合作开设跨学科实验课程,这便是突破思维限制,迈向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通过构建文科综合实验室,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益,表现出协同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即整合与互动。
文科实验室不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教学环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建设好文科实验室,培养出多元化、实践型文科人才,推动文科学生就业。
(二)以跨学科教学为抓手,创新文科实验教学
学科与学科的划分是人為的,其有利于专业深度的钻研,但对于高校的本科生来说,将目光局限于单一学科并不是一件好事。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不应该有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的划分,而跨学科协同创新将不同学科的思维、内容进行整合与创造,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成长。目前我国大部分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实验室协作协调程度较低,不能与其他学科形成联动交叉,由此形成学科之间的藩篱不仅限制了本学科的深入发掘和拓展,更限制了多功能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重视文科实验室的跨学科建设。
文科实验室的跨学科建设并不是各个分实验室的简单叠加,它要求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机构、教学体系、课程融合创新的构建和开发,将不同专业有相似性的内容进行重新编码和整合,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实验课程,以实现实验教学育人功能的最大效益,这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系统性,也是协同创新的价值所在。
在这点上,我国部分高校也摸索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重庆邮电大学法学系与重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重庆华龙网集团研发的“互联网+法律”就是将法学实验室和计算机室统筹起来,法学实验室利用互联网数据调查取证、侦破案件、定罪量刑。该系统不仅可以提取网页表面的数据,而且可以获取底层源数据,完整地还原违法痕迹。此种实验室的联动对文科专业的实验课进行文理贯通,凝练出立体化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提升文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扭转文科生不利的就业局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具有深刻意义。
(三)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拓展人才成长路径
协同创新理论强调不同主体间的跨领域合作与创新,产学研结合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是人才的最终目的地,因此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参与配合。实验室突破制度的障碍,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以此培养文科学生“说”、“讲”、“沟通”的能力。不断制定和完善师生的激励政策,制定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促进科研和学习的进步。
此种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中稳步前进,就是协同创新动态性的体现。在当前文科实验室的生存环境下,产学研结合无疑是一条可大胆尝试的路径。
五.结语
理工科实验室教学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裨益良多已经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认可的不争的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科实验室对于文科教学的作用也显著增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文科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增强理论知识储备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合理规划建设思路、建设学科联动型文科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结合才能建设好、利用好文科实验室,才能培养创造性、实践性文科人才,有效解决文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一萍,刘希等.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5):15-18.
[2]张双燕.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创新探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93-95.
[3]罗慧君.大学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6:13-15.
[4]王娜,张应辉.高水平本科教育背景下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01):32-35.
[5]宋雪龄.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9:25-2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0212X
【指导教师】刘秀凤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