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道周小楷的艺术特色

    邵仲武 李丹

    摘 要:明代书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明代书法家们大都取法高远,以晋唐书法为学习对象,涌现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書法名家,黄道周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文章主要对黄道周的小楷艺术特色进行钻研与探析,从黄道周的生平入手,从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等角度对黄道周的小楷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分析他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黄道周;小楷;艺术特色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字螭平、螭若,号石斋,明朝末年书画家、学者、文学家,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南明隆武(1645-1646年),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

    黄道周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黄道周擅长小楷、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以小楷和行草书成就最高。他在楷书上主要取法钟繇和王羲之,画短意长,用笔挺拔,但是黄道周的字相较于钟繇的拙朴淳厚和王羲之的委婉含蓄,更显得清新秀逸。他的楷书作品例如《张溥墓志铭》《孝经颂》《壬申元日诗册》等,被狱卒广为流传,他的楷书作品也因此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字体方整呈扁式,风格上质朴古拙,笔法非常劲健。他的行书和草书,以学习二王为主要,行笔转折刚劲,用笔生辣且方折、圆转结合并用,体势偏方,书风洒脱雄健,奔放飘逸,绵里藏针,浑朴厚重而又显得张扬欲勃,字如其人说的便是黄道周。

    一、黄道周小楷的艺术特色

    (一)用笔遒媚丰腴

    黄道周打破了台阁书风,作书崇尚“遒媚”,所谓“遒”不是生硬,更不是激动、狂乱,而是清爽峻力,刚健而不松垮,紧结而不败懈,骏爽而不蔫悴。“媚”不是搔首弄姿,矫揉造作,而是气度风韵娇媚而不粗野,温婉而不轻贱,不流俗。“媚”在明代的流行,源于社会新变,思想个性逐渐解放,士人们极力摆脱传统儒学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这样以“遒媚”为宗的书学思想,便展现在黄道周的小楷作品中:首先,“媚”书之生在于合理用笔,“媚”书不是静止的美,而是动态的美,黄道周在写字时运笔动腕灵活圆转,流动不滞;其次,“媚”书之生在于点画和结构,黄道周小楷注重点画和结构安排,结构是鉴赏书法作品有无韵味和是否“遒媚”的基本;最后,“媚”书之生在于书法物质材料,黄道周在写字时对其所用的毛笔和纸张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与其“遒媚”书风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黄道周以《孝经颂》为代表的一路小楷,取法钟繇,去除唐、宋以后的流俗谄媚之风。崇祯辛巳即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日,黄道周仍然羁于牢狱之中。此篇正是其狱中之作。此书法具备古厚奇崛风韵,笔法圆浑,结构多用古隶奇字,又有几分老拙的神韵。他的技法、笔法绵里藏针,简直犹如君子藏器。

    黄道周的小楷简约清明,在用笔上亦善方笔。露锋起笔,这种起笔在小楷书中运用得极为多,但同时其用笔又兼有侧锋,中侧锋并用,因为起笔的时候笔尖侧入,锋芒外曜,所以说能够给人们以一种精神振作、清健秀挺的艺术感受,又加上其起笔时顺势落笔,能够让点画之间的笔势得到更加流畅飘逸的感觉,这种起笔的方法,一般会多用于短画,而主画和长画则不宜太过露,过露则显得字不稳重。在使用这种笔法的时候,必需要留意两点:一是笔锋外露时,必须切忌虚尖,不然笔画只会漂浮于纸面;二是在起笔的时候虽然侧锋入笔,但收笔的时候必须要将笔锋收归于笔画之中,如果一偏到底的话,则浮薄之弊肉眼可见,这个是必须要注意的。

    《张溥墓志铭》中的字具有外拓的特征,在运笔时收放自如。黄道周在沿袭钟繇和王羲之的古拙、遒健朴茂之风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给人一种质朴丰腴的美感。从线条上来看,黄道周的《张溥墓志铭》与《孝经颂》相比,气韵更加质朴流美,笔画更加生动灵活。

    黄道周的小楷作品用笔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点画丰腴,锋势备全。黄道周的《张溥墓志铭》字非常小,笔画非常精细,所以在写的时候先要看清这个字,再者是第一笔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起笔、收笔,每个笔画都要到位。小楷的点画比较细,但是不能写得轻飘飘,而且还要有厚重的感觉。由此可见笔画最讲究的就是丰腴,就是要厚重饱满。笔画写得轻飘飘就失去了字的神韵。第二就是用笔外拓。我们在运用外拓的笔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用手腕的力,而不只是用手指的力量。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书法艺术力量的美感。黄道周在用笔上大胆采用了新的用笔方法——外拓式笔法,在写字的过程当中收放有度。黄道周的小楷,横画多取斜势,并且多顺锋入笔,起笔就势闲适,收笔停顿自然。戈钩俊丽挺拔,折笔圆通婉转,均极富韵致,毫无生硬之感。

    (二)结字奇崛多变

    楷书到了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自此以后,楷书学书者取法多以唐代楷书为主。唐代楷书法度森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楷书愈加中正平和。到了元明之际,台阁体书法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楷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直到晚明,书法界出现了一大批极具个性解放色彩的书法家,以王铎、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为代表,他们着重表现于情感的宣泄,渴望从陈陈相因的营垒中得到解放。他们在楷书的取法方面,上溯魏晋,以二王为宗,追求天然质朴、尽善尽美之姿。

    结构,古称结字,又谓字之间架结构,研究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搭配方法。结构不能脱离文字自身内部笔画的规律性,自汉字脱离象形而被抽象的符号所替代后,这种意义就显得更为强烈。黄道周的小楷一反传统的四平八稳的端庄体态,而是以峻秀峭拔为主,在结字方面更加倾向于上紧下松,但也注重字与字之间变化,不难看出在许多细节地方的特殊处理,比如夸张笔画或者拉长字形。在字形上横向拓宽,压缩纵向空间,更加注意点画之间的连贯性。字体方整呈扁式,风格上质朴古拙,笔法非常劲健。他的行书和草书,以学习二王为主要,行笔转折刚劲,用笔生辣且方折,圆转结合并用,体势偏方,书风洒脱雄健,奔放飘逸,绵里藏针,浑朴厚重而又张扬欲勃。在笔画的堆砌上,尤为注意布白的安排和空间的摆放,注意上下左右之间穿插避让。黄道周的结字不拘泥于台阁体的形式,在体势的率意变化中,自出新意,给人一种舒适和新颖的审美体验。

    (三)章法错落有致

    布白之妙,变化多端。章法对于一幅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黄道周《宓衍堂铭》这幅小楷作品在章法上汲取了钟繇、王羲之的章法特点之外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在章法中最突出的便是错落有致。在章法布局上,黄道周依旧是采取了纵有行、横无列的布局,这与他的《后死吟》《壬申元日诗册》相似。他的小楷字形参差不齐、字距大小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整行看来一气呵成,气势非常完整,但是每个字都大小不一,姿态各异,行与行之间的空间也是疏朗自如。字里行间的距离时而近,时而远,时而松,时而紧,相互呼应,和谐有序。整篇看起来更像是一幅跳动美景,章法上的节奏感跃于纸面,给人一种舒适广阔的遐想空间。

    部分学书者认为楷书在排列上要整齐板正,但也不乏有人认为参差不齐显得更有美感。小楷不仅讲究章法,并且每个字都要有灵魂,黄道周的小楷作品正体现了错落有致、顾盼多姿的章法。

    二、黄道周小楷对后世的影响

    黄道周的作品,第一个特点是内容多以自作诗文为主。在他的传世作品中除了小楷书《孝经颂》之外,大体上都是以本人的诗文为创作的内容。第二个特点则是作品中多有生僻字、异体字的出现。黄道周学术钻研的主要内容是周易,他浏览了大量的古文,其间他了解了比其他书法家更为多的古文字。写这些书法作品的时候,那些生僻字被激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品添上了几分趣味。第三个特点是用笔速度快捷。黄道周的性格刚劲爽直,加上书写的内容大多又为自创诗文,小楷书上溯到魏晋时期,功力厚实,并且把握了不少的古文字,所以说下笔果敢从容肯定,沉着而又凝练。第四个特点就是章法对照强烈。黄道周的小楷书法在结字上几呈隶势,斜画紧结凝练,字间紧压,而他在整篇章法大幅巨制上拉开了行距和字距,让色调的黑白、空间的疏密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黄道周的书法虽然历来评价都很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临摹学习。直到清代末年沈曾植出现,黄道周的书法才广为后世所学习。沈曾植是晚明的一位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浙江嘉兴人,他的书法是参用黄道周的笔意而上溯到魏晋。但是要谈及黄道周书法对于当代的影响,必须要提到潘天寿和来楚生两位大画家的书法。潘天寿,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和20世纪以来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之一,他在书法上诸体皆能,评价不俗。潘天寿是一位有着艺术个性追求的画家,在书法上亦是如此。他在书画创作上走雄奇宽博一路,书法上取法汉碑,以及钟繇、颜真卿等人。因为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潘天寿反复临习黄道周的书法,所以潘天寿的字与黄道周的十分相似。来楚生先生是一位著名篆刻家,诗、书、画、印四绝,浙江萧山人,工草书、楷书。他的楷书取法,竟然也是从黄道周书法入手的,他在前期大量临写黄道周的小楷书。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黄道周在古代历史尤其是晚明历史的地位上来看,还是从其书法艺术对其他书家的影响来看,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华.黄道周书法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

    [2]巩林.黄道周的人品与书艺[J].中国书画,2016(6):122-123.

    [3]王晓光,杨然.飞鸿舞鹤 意气密丽:明黄道周書法摭析[J].荣宝斋,2014(11):6-93.

    [4]周劲松.黄道周的书学思想[J].创作与评论,2013(18):103-107.

    [5]殷娜.论明末书学创新与黄道周的书学实践[D].成都:四川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邵仲武,博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书画理论与创作。

    李丹,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书画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