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待优生”思维的觉醒及大人眼中孩子嫉妒心的滋生

    丁云霄

    摘要:一些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有的有很强的嫉妒心,他们的嫉妒心从哪里来的?从本文中两个大人的对话窥一斑可略见全豹。进入五年级,在许多课堂上,一些学生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有时还要求动手做一些事情,一些差生的智慧是“表现在手指尖上的”。在这里,我们把差生叫做“待优生”。一些“待优生”在经过思维觉醒后,甚至可以开发出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

    关键词:嫉妒心 ?思维 ?觉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的先天禀赋是有差异的,所擅长的区域也是有差别的。正所谓“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爱迪生在学校里被老师称为“addled蛋”(坏蛋,变质的蛋),却成了发明大王;只能做出蹩脚的手工板凳爱因斯坦却成了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大多数时候在用同样的学科知识、同样的评价方法、同样的标准要求、同样的目标要求不一样的孩子。我们大多数家长、教师认为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越聪明。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把学生拉到那个标志着平安无事的救命的分数上来。殊不知这种善意的爱护,这种善意的关心归根到底却把事情搞砸了。”

    一、教师要耐心等待“待优生”思维的觉醒

    有一年的暑假,笔者阅读教育经典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到《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时,感触颇深,这个故事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文中讲述了巴甫里克在经过思维觉醒后,开发出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从一个“差生”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的故事。

    巴甫里克在小学时,因为记忆力、理解力差而学不会书本上的知识,他的老师给他的鉴定语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尽管他的老师很关心她,拼命给他“补课”,时时刻刻想把他拉到书桌前,可老师的这种“善良的”“爱护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抠课本的做法,不但没有提高他一分的成绩,反而让巴甫里克更加疲劳,更加愁眉苦脸。

    后来进入五年级,巴甫里克的生活里开始出现了一点新的东西。在许多课堂上,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有时还要求动手做一些事情,这种课给巴甫里克带来了欢乐。在一位生物学老师的引领下,巴甫里克开始了他幸福的日子——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领域动手操作。用他老师的话说他的智慧是“表现在手指尖上的”。全体教师也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他的生物老师说他是未来的学者,天才的园艺家。巴甫里克开始了转变,在自己擅长的活动领域大展身手,大放异彩,在学习上也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们把巴甫里克发展中的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中学毕业后,巴甫里克进入了农业学院,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

    这个差生的故事触动着我的心灵,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个巴甫里克呀,但是文中的巴甫里克是幸运的,我们身边的却是无尽的不幸的巴甫里克。经常见到课堂上,考场上,尤其是按成绩排考场的尾场,学生往往是一睡一大片,連一些重要考试的考场上也常常是如此。我们在慨叹学生没有目标、不够上进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我们教育自身的不足?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国家也在极力倡导课程多样化。可是具体到实际中,小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无法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初中学生学的就只有语、数、外,理、化、生这些考试科目,学习的手段主要就是听讲、做题、记忆、考试。而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考出一个好分数。

    某校的校园里,经常见到有三四个学生,别的同学上课时他们却在校园里游逛。其中有一个,经常帮助后勤的老师干杂活。有时是给花园的花儿浇水,有时候给老师提水扫地,有时候跟着学校的勤杂工修理桌凳……经询问得知,这个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知识是“一窍不通”,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趴着睡觉,睡醒了坐在凳子上如坐针毡,就溜出教室。有些教师对他抱着善意的同情,有的教师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但普遍反映这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不调皮不坏,唯独对学习没有一丁点兴趣和信心。他宁愿帮老师、帮学校干各种脏活累活也不愿待在教室里学习。据后勤老师介绍说那个学生学文化知识一窍不通,可动手能力很强,什么活都不不在话下,连修自行车这样的活也难不住他。

    巴甫里克是幸运的,他的思维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致增强,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而我们的孩子的幸运又在哪里呢?

    二、孩子从攀比中滋生了嫉妒心

    孩子的舞蹈班上,两个来接孩子的家长的谈话也很有意思。一个女人说:“孩子的二婶子太偏心。总是爱指使我的孩子劳动,让孩子干这干那的。我总是给孩子的二婶子说,你三十多岁的大人,每一次回家都在炕上一趟。你什么也不说。这么小的孩子,只有六岁,你忍心让她干活吗?你要管就管你的孩子,不要再说我的孩子,孩子有人管了。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还管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还小,我从来不让她干活,我自己就干了。”还是那个女人说:“她姑姑每一次来,她都会要好吃的。她姑姑总是说,我拿的东西太多,没有办法拿,下次一定。我骂孩子,你馋死了吗?你的零食还不多吗?孩子骂她姑姑,你这个人太懒了,竟然不给我买好吃的。惹得我笑了好几次。”还是那个女人说:“爱把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我总是不爱听。我让他不要把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我的孩子哪怕考零分,就让她考,不要比较。一天的作业就是多。一个小小的孩子培养什么嫉妒心。”

    孩子的嫉妒心有时是从一次次的攀比中滋生的。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注意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注意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并且被拿来和自己攀比认为自己和别人相差很远时,就会出现嫉妒心作祟的情况。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切不可让孩子出现不好的想法。认可孩子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同样也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家长平时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懂得,去和别人作比较,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让孩子去嫉妒别人来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