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途径和策略

    窦同初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数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此次改革偏重于学生方面的创新,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习上面,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次改革对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优化? 途径? 策略

    数学新课改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管理、结构等方面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指明了道路。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创新,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能力、增长知识,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却忽视了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细致的解释和分析,造成学生不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阻碍学生知识梳理能力和整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细致的解释和分析,灵活处理教学中突发的状况,使教材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教材的编排目的,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从而达到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梳理能力和整理能力发展的目的。

    二、创设和谐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首先,师生之间互相尊重。要想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一定要做到相互尊重,尤其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愉悦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即使学生的表现不够完美,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批评和指责,要成为一名善于聆听的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度。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遇问题”时,本级中有两位学生拿起铅笔盒在课堂上做起了“两车相向行驶”的实验,由于两位学生用力过大,导致两辆“汽车”都撞翻了,这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单纯的批评学生,可以让他们走上讲台,再次演示什么是“相遇问题”,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会学生思考问题,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提出:“数学是思维活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要教给学生不是死记现成的材料,而是发现数学真理。学生发现那些在科学上早已被发现的东西的时候,他是像第一次发现者那样去做的。”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不断开发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

    首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能够根据相关问题联想到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并自主总结角的构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快联想到角是由射线构成的,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形成过程,也能够促使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问题式教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自我观察、推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由转化与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和图形等知识时,都会运用到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第三,利用情境创设法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了解知识本质,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身边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黑板、课桌、墙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解题分歧追求问题形成的根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分析原因,树立学生良好的反思意识。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代表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a-b|。有的學生在做这一道题时,往往会误认为答案就是(a-b)。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除了对学生进行以上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外,教师要留给学生相应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有效利用数学实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很多初中生听到数学的第一反应就是“无聊”“枯燥”“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造成这一现象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数学概念和定理太过于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二是初中生的抽象能力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善于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实际上,数学知识原本并不是若干抽象符号的集合体,只是后来被人们逐渐抽象化而已,如果将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发现过程挖掘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则可以简化知识原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此外,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借助数学实验恰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可视化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只要善于探究,就能发现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促进学生对数学定理的认知和理解。不管是从数学发展史来说,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总结,就能通过数学实验抽象出形象的数学概念,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这样就能逐渐转变人们对数学的传统认知,例如,在教学无理数时,很多学生对于无理数的概念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数学实验:两个学生一组,其中一名学生掷散子,另一名学生记录掷出的点数,这样掷出若干次以后,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字有怎样的特点?并思考照这样的方法不停掷下去,得出的小数具有怎样的特点?以上两个问题意在归纳无理数的“不循环”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自主总结,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并在具体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适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化烦琐为简单,为促进学生的理解提供条件,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根源所在,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几何知识以图形教学为主,意在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和板书讲解,不但费时费力,也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空间立体表象,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设计PPT课件,利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功能辅助教学,不但可以节省教师的绘图时间,而且可以更好地呈现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几何本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在大屏幕上轻松描述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教学“抛物线”时,可以借助制图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抛物线的旋转与平移,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努力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探究、交流过程中形成新的启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运河.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谈[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33):69-70.

    [2] 彭誉慧. 体验式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 江苏教育研究,2019(35):49-51.

    [3] 马芸山.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 教育艺术,2020(09):79-80.

    [4] 徐洁.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94-9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 郭秀琴.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途径[J]. 试题与研究,2020(35):8-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