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巨人》:来自童话世界的人文关怀
蔡琦
“好心眼儿,你能听见蚂蚁说话,能听见星星唱歌,那么你也能听到我的心声吗?”奇幻冒险类电影《圆梦巨人》就如一个金黄色的童话,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日温暖你我的心。《圆梦巨人》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马克·里朗斯、鲁比·巴恩希尔、佩内洛普·威尔顿、杰梅奈·克莱门特主演,并于2016年10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孤儿院生活的苏菲偶然间遇到了一位喜欢收集美梦的“好心眼儿巨人”,为了阻止其他巨人吃人与他联手保护人类世界的故事。作为影坛的传奇导演,曾成功执导了《辛特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战争题材的电影;《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商业性电影;并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在他纵横影坛40余年后的晚年,为我们献上了这样一个美好单纯、如梦境般的“巨人童话”。
一、 充满童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塑造
《圆梦巨人》整部影片笼罩在一种华丽复古的气氛下,无论是充满了英国风情与特色的现实世界的街道、还是“好心眼”在巨人世界里色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梦境小屋,都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童话般的氛围构建。影片中的两个主要角色:苏菲与好心眼,在各自充满个性的人物特征下,又有着互相间强烈的对比性,使得人物的构建在童话背景下,更加的丰满、立体。这种对比性既来自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性格优点与弱点之间的双方、横向对比,也来自他们自身性格的转变这种本体、纵向的对比。
(一)苏菲:勇敢而孤独
苏菲生活在孤儿院,没有父母,来自院长的待遇可以用很差来形容。院长把她关在黑暗的地下室,对待苏菲看的书不屑一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苏菲却拥有着坚强勇敢的性格。苏菲做事非常果断,并且这种性格特点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在初到巨人世界时,苏菲勇敢出逃;在被“吃人肉块巨人”追赶时,她配合着“好心眼”不慌乱地躲避;去英国王宫找女王并给她一个梦,也是苏菲的主意;在“好心眼”和食肉巨人们最后一战时,苏菲勇敢地跳到了巨人堆里,释放了噩梦。勇敢是源自苏菲内心深处、丝毫不曾动摇过的性格与本质,也许编剧在设定这个小女孩时,便毫不犹豫地让她拥有了这样美好的品格,但这往往是戏剧化的,而非生活中的。生活中真实的人们常常处于一种交界点上,会犹疑、会退缩、会气馁。苏菲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良好的愿景,这种“一往无前式”的人物特征就像一针强心剂,可以同时给予观影者一种勇气与鼓励。
当然,苏菲并非全无弱点。孤独是她的软肋,也是她和“好心眼”相遇的原因。“好心眼”正是听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才来到了她的身边,想要给她一个美梦。但是这种孤独感也随着与“好心眼”的交往而不断被治愈,哪怕是最后和“好心眼”分开各自生活,也收获了女王与周围人的陪伴。苏菲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寂静的凌晨三点半独自躲在角落的孤独女孩,但她依然勇敢、坚强、勇往直前。这种人物性格上的“趋于完美化”,也是童话式影视作品的一种表现,而影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好心眼”的性格转变,与苏菲也是相辅相成的。
(二)“好心眼”:善良而懦弱
“好心眼”是一个善良的巨人,其他的巨人都吃人,只有他吃“大鼻子瓜”,并且为了弥补同伴所犯下的过错,他收集美梦送给孩子们并把这当成自己的工作,“我只能做这么多了,不是吗?”影片中的“好心眼”充满了无能为力的无助感。他像一个带来惊喜的圣诞老人,也像一个默默无闻的黑衣夜行者。曾经也有一个像苏菲一样的“人豆子”被“好心眼”带到了巨人世界,他们曾一同度过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但是那个小男孩最终没能逃过被巨人们吃掉的命运。对此,“好心眼”难以释怀,他怕同样的悲剧命运再次发生在苏菲身上,却又没有改变的勇气。总体来说,“好心眼”是一个善良却又懦弱的人,他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些什么,甚至不敢反抗巨人们的欺凌,却又因善良的本性做着些无关大体的弥补(例如“送美梦”)。是苏菲改变了他,给了他改变生活的勇气。他面见了女王,并“奉献”了整部影片中笑点最密集的一段表演。在与苏菲相处的过程中,他给予了苏菲家的温暖,也同时从苏菲那里获得了改变生活的勇气。
“好心眼”的外貌特征充满了19世纪童话故事中的独特气息,精灵般的一双大耳朵,瘦小的脸上布满了善意的皱纹,他可以任意跳跃在山间峡谷,却用不好最简单的成语。他明明拥有着让人惊叹的“超能力”,却常常不自信,听到别人的赞美又可以高兴到手舞足蹈。乐观、单纯、容易满足……等等这些与善良相关的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好心眼”,他就像一个可以满足人们任何愿望、单纯无害的圆梦天使,是导演与编剧所完成的一个极具特点与传奇色彩的成功的童话形象塑造。
二、 情节转折表达的人性“真善美”
在影片中,苏菲所处的地点有三次变化,从孤儿院到巨人世界,再到女王王宫,影片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对比来表现这些地点在苏菲的人生中所处的地位。在两次表现孤儿院中的情节时,时间始终设定在深夜,孤儿院笼罩在夜的阴影下,显得漆黑恐怖,而“好心眼”两次将苏菲带离孤儿院,一次是被识破真身后的迫不得已,一次是与苏菲产生感情后的不舍,都代表着将苏菲带离了那种阴郁、不自由的生活环境,来到了新的世界;巨人世界是奇幻的、丰富多彩的,代表着一种实际中并不存在的生活,更像是童话里的氛围。既然是童话,那就一定有冒险,苏菲与“好心眼”在巨人世界所经历的种种,都带有一种“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奇幻色彩,像梦一般,总是要醒的;最后,“好心眼”与苏菲来到了女王王宫,在这里“好心眼”终于战胜了自己,第一次以真面目示人。王宫的色彩十分明亮,开阔宏大、富丽堂皇,象征着一种希望与光明,他们也终在女王的带领下战胜了邪恶。两次情节的转折与三次场景的转换代表了苏菲不同的成长环境,最后当一切结束,苏菲已经住在了王宫里,与女王的柯基一起欢快的玩耍,预示着她以后的生活将是充满爱与关怀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始终没有涉及到残忍血腥的杀戮场面,有关的情节也只是一带而过。例如“好心眼”带回巨人国的第一个小男孩曾被巨人们吃掉,也只是以“好心眼”口述的方式简单的交待,而没有具体场景的刻画。而影片却转而绘制出小男孩曾生活过的房间、画过的画、留下的衣服,在温情中加入心酸,通过这种方式使“好心眼”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哪怕是最后一场人类士兵与巨人们的战争,并没有大开杀戮,而是“速战速决”。巨人们也没有遭到审判、处决,而是被女王流放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并留给他们“大鼻子瓜”种子强迫他们吃素,这一如此温暖有爱的童话式结局让不少成年人大呼惊讶。也通过结局终于明白,《圆梦巨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童话世界,尽管其中有善有恶,却失去、或者弱化了杀戮、谎言、欺骗等等人类世界中丑恶的一面,而着重刻画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着信任、责任感、友爱这些美好的品德。
三、 来自童话世界的人文关怀
在通过战火纷飞的战场重现了战争的残酷、呼吁了和平之后;再通过宏大壮阔的商业场面震撼了人心,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之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来到了童话世界,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之路,内心世界仿佛又回到了初始的原点。“时光网”评《圆梦巨人》:“除了展现无与伦比的技巧,斯皮尔伯格在该片中还娴熟地处理了油画般的视觉效果和低调的叙事之间的平衡,这才是该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所有这些因素都保证了《圆梦巨人》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好片,斯皮尔伯格这一次明显着力于雕琢这个他创造的奇异世界,而没有野心勃勃地去搭建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影宇宙。”[1]是的,他并没有致力于构造一个雄伟的世界,表现一个宏大的主题,甚至人物关系也是前所未有的简单。这次,导演就像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温暖的烛光边给我们将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在故事里,有一个会吹梦的巨人,他每天都捕捉一些萤火虫一样美丽的梦,将它吹给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开心好久、好久。如果说这部影片一定要有什么主题,那大概是“梦想”吧。“好心眼”吹给他蓝色的梦的那个孩子,他一定梦想着被父母认可,“好心眼”便在梦中让总统咨询他的意见;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一定梦想着与孩子团聚,“好心眼”便在梦中让他们再次相遇。他把噩梦这些“坏家伙们”锁住,让美梦来到人间,满足人们的心愿。《圆梦巨人》让我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梦想、即心底里隐藏最深、从未与人说起的那个愿望,与实现它的能力,无论它多么的可笑,多么的愚蠢,它都有被实现的意义。每个人都有童年留有的遗憾,每个人都有未曾实现的梦想,它们就这样埋藏在岁月的尘埃里,等待着有一天被岁月遗忘。斯皮尔伯格将它挖掘了出来,献给所有的成年人,圆童年一个梦,曾经的愚蠢,如今却变成了有趣的代名词。苏菲与“好心眼”莫名其妙却质朴纯真的友情,“好心眼”对待世界的善意与温柔,让我们感动。即使整部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它平淡得就像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拥有着平静与释然。我想,导演想要通过这部影片做到的,不过是在凌晨三点,给每一个熟睡中的人都送去一个美梦吧。
结语
《圆梦巨人》编织了一个老少咸宜的故事,小孩子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大孩子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孩童时的不安与渴望。有了“好心眼”,苏菲不再孤独,而当“好心眼”离开时,她也不再害怕孤独。这也许是《圆梦巨人》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成长的路上也许会经历磨难与孤独,而唯有爱与童真,是我们不应辜负的礼物。
参考文献:
[1]Time时光网.轻松写意的“小云雀”老斯华丽回归童话题材[EB/OL].(2016-07-01)[2016-11-03]http://news.mtime.com/2016/ 07/01/155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