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小说原著到电影改编的差异分析

    张丽丽

    铜版纸《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作的小说,此小说出版以来就被不同国家的作家翻译成了众多的语言版本,很多导演也对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2015年,由美国导演马克·奥斯本所执导的经典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一经上映,就收到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很多电影爱好者的喜爱,票房收益居高不下。而由他再次导演的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这部影片也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此次改编导演对《小王子》原著中的故事进行了拆解并在其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电影版的《小王子》。本文以电影改编的存在主义视野为主题,对原著小说与电影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让人们更好地去感悟与理解。

    一、 叙事结构的差异

    与小说这种文本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电影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描述,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体验,同一事件小说只能借助文字对其进行描述,即便是一些感人的场景也只是通过优美的文字进行叙述,而电影则不同,它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字去表达感情,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画面、音乐背景等对事件进行渲染,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之感。衡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个性与文化内涵,而且还应采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源于原著,又高于原著的表达,从而使其成为一部独立的艺术作品。所以,电影对原著的重新建构与必要的改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框架,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层次。按照社会现实情况所构建出的小女孩的故事是第一叙事层次,也是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故事外层内容。在影片的开端部位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9岁的小女孩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为了考取重点院校,每天就如同机器一样重复着堆积如山的作业以及其他额外的学习计划,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本应该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繁重的课业负担却代替了她整个生活。这种生活随着一位神秘邻居的出现被打破。女孩与老人成为了好朋友,这个老人也是原著小说中的飞行员,老人向女孩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作为飞行员期间他遇到了小王子,并向女孩讲解了小王子的故事,小女孩对小王子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在老人病危期间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寻找小王子,当找到小王子后发现了他的转变,小女孩机智地帮助小王子重新找回自我。最后小女孩完成了她的冒险之旅后来看望病床上的老飞行员,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与妈妈重归于好。这一故事情节与小王子在厌倦玫瑰决定离开星球,在一系列游历后重新回到自己的星球这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影片中特色之处。在电影独特的蒙太奇手法中,电影主线与原著主线看似分离,实则得到了一定的交融与统一。[1]从小说中小王子与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再到影片中小女孩与飞行员的人物关系,这种多重人物之间的叙述,小说中的世界与影片中虚拟世界相结合,使得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更能引起关注的深思。

    原著小说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妙的世界,故事中的小王子在属于他自己的星球上生活着,而现代科技也能将这种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欣赏到其他星球的别样风光。在拍摄制作中,为了将现实与童话世界呈现出强烈的比较,影片中使用了多种技术方式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质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原著中的那些奇思妙想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视觉上带给观众一种唯美之感,再加之背景音乐的辅助,让童话故事的真实感更加强烈,两个世界在叙事中的不断交替,通过查询的方式将小王子的故事从小女孩的视角下如实地映射出来。小王子的故事通过电影艺术得到了立体呈现,也有效地将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这两个时空界限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 主题创意的差异化

    (一)主题表现

    通过对《小王子》这部影片的主题分析来看,其与原著小说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影片中小女孩登上破旧的飞机,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她经过胡乱的摸索后,最终发动引擎,与小狐狸一道前往未知星球去寻找小王子,这个场面与鲁滨逊漂流记等冒险故事的场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紧接着影片就呈现给观众的是标准的好莱坞冒险叙事模式,电影的大半场景中,对小王子的画面大都运用的是定格动画,色彩较为单一,当重新回到现代都市场景中时,小女孩与怪老头一出现画面就立刻发生了变化,采取的是CG动画模式。影片的其余部分则借助CG动画告诫人们,小王子被商人主宰的物欲所影响,逐渐地将原有的童心慢慢丢掉,借口自己在工作来隐藏内心的惶恐与焦虑,这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城市的车水马龙,人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不得已而面对繁杂的工作,人在重复、无休止的工作中变得更加功利化。被异化的小王子的转变则是通过小女孩的感化来实现的,小女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企图收复星星以作发电之用的商人们,这样故事的主题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小王子的故事逐渐转变成了小女孩的成长故事。故事到这,小女孩的成长主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旨在告诉人们时光飞逝,应勇敢地追寻纯真与爱。因此与小说相比较,影片中对批判成人世界虚伪这一主题进行了淡化,而是将主题放在了小女孩的成长与追寻童心的过程中。

    (二)创意视角

    在电影场景中,导演在其中加入了一对母女的新形象,因此,故事的叙述者也不单单是飞行员“我”了,而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对故事进行阐述。当飞行员见到小女孩后,被小女孩的率真与可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与小女孩做朋友,又得知小女孩在极力寻找小王子,于是他将小王子的故事写到纸上,折成飞机飞出去,通过这样可将飞行员与小王子的故事借助小女孩的讲述呈现到观众面前,这也使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复杂,也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质疑,能使观众对影片的情节更加关注,故事不单单只是小王子的故事,而变成了小王子与飞行员,飞行员与小女孩、小女孩与小王子的故事,这四条线大都是借助小女孩的变化呈现到观众面前,而飞行员则只在其中穿插叙述了一部分。电影创作在飞行员、小女孩与小王子之间变换视角,引发人们的深思,用全新的视觉打破原著小说的固有模式。

    三、 主人公的差异化

    在原著小说中,故事的主角是小王子。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降落到了沙漠中,在修理飞机部件时碰巧遇到了来自其他星球的小王子。由于机缘巧合,他们相聚在了一起,在彼此的交谈中,飞行员与小王子的感情集聚升温,他甚至以成人无法理解的一张富有想象力的简笔画来描述小王子的审美能力,但却被看成人们认为是极端的功利化。[2]但小王子却与常人的认识不同,他觉得飞行员的思想与自己的相同,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也向飞行员说了他自己的游历生涯。小王子讲道,他来自于一个很遥远的星球,在那里有一朵玫瑰花与他相依相伴,但由于玫瑰的欺骗伤透了他的心,他决定逃离自己的星球。他走遍了各个星球,最终来到了地球,他驯服了一只狐狸,还与一条蛇达成了死亡协议,尽管对小王子的身世等未知,但从他清澈的明眸中可看出他的内心是纯洁的,内心仍然保留着一定的童心。

    而在电影里,故事的主角则是一个小女孩。她的母亲与其他父母一样,有望女成凤的夙愿,每日给女孩制定了详细的学习任务表,甚至具体到每一分钟所应完成的任务,小女孩的一切看似已被父母安排的妥当,父母虽然给予了她较好的物质条件,但却剥夺了她的自由与兴趣,也使得她对人生缺乏思考与认识,即便长大成人,她也是在实现母亲的未完成的心愿。在影片中,当小女孩与母亲争吵的过程也是小女孩的童心被唤醒的过程。影片中怪老头的出现更是对小女孩童心唤醒的诱导剂。[3]怪老头之前是一个飞行员,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怪人,但在小女孩眼中却是自己的好朋友,他教会女孩应善待人们,守护住自己的纯真。如果没有怪老头的出现,小女孩可能会按照母亲给她规划的未来一步一步成才,但小女孩可能永远也不能真正地长大,也不会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四、 细节差异

    原著小说与电影作品中对《小王子》故事的描述,除了在主题以及主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故事的一些细节中也作了一定的改动。比如原著小说中,小王子在旅途中见到了国王、点灯人、商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群,他们与小王子的对话也能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人群价值观的差异,小王子不急不躁,用机智地话语去揭穿人性的丑陋。导演自身的讽刺意图也十分明确,从中也说明了成人世界中的贪婪与自私。而在电影版中,来自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小王子与小女孩,他们之间看似无交集,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将真实与虚幻的冒险经历呈现在观众面前,将原著中一些隐秘的内涵通过画面淋漓极致地表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小王子》这部影片虽然对原著小说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改变,但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对童心以及对待美好事物的向往等情感依然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原著小说中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曾有这样的解释,星星这一物体对于不同的人其所代表的含义不同,比如旅行的人会将其认为是指路的向导,对学者来说是探讨的学问,星星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然而有的人对此却不认同,他们则认为这些话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是一种逃避现实、懦弱的表现。《小王子》绝不只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它是对现实生活中丑恶行为的抨击,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热爱生命、有梦想的人群的赞美。

    参考文献:

    [1]李晓虹.翻译与电影改编的方法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5):50-54.

    [2]常临光.见微知著——论法国电影《小王子》在“微”课堂当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12):213-214.

    [3]刘天玮,冯洁.电影《小王子》对工具理性的批判[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