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王恒 韦丹琳
金融扶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套有效组合拳、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脱贫攻坚中协同发力是三者共同的内在要求。加大金融扶贫投放,要求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的放量,银行有内部需求,也面临外部压力。乡村产业兴旺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乡村振兴的根本,是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产业发展、产业带动,产业扶贫资金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是做好产业扶贫的根本遵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新生事物,前景明确,需要财政和金融资源的培育支持。
金融扶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协同机制
金融是活水,是“加油站”,可为产业扶贫提供动力,满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资金需求,强化联合体内的利益联结和行动一致性。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即是在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下,以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将金融支持延伸,进村进屯入户;以市场化的手段,运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创造性、主动性,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和竞争意识,根除“等靠要”陋习,从根本上拨除“贫根”。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开创农村金融市场蓝海,银行服务的重心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联合体共同坚持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为此银行应适当放宽授信评级门槛,以优惠价格发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贷款,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吸纳带动能力。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载体,是“船”,承载金融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满载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途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能有效带动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具备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天然优势。联合体内产权清晰,分工明确且各司其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架构,变零为整,实现了“1+1>2”,充分体现了扶贫产业资金的夯基培育功能,显著提升了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效率;同时,联合体能有效保护小散农户免受市场波动冲击,保障公司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扶贫是基础,是划船之“桨”,是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通过产业扶贫,夯实乡村产业发展根基,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人穷志不短。创业创新致富,是每一位贫困户的梦想,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长期的农业农村地区投入不足,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才外流,非常规举措,导致贫困地区积重难返。产业扶贫,以大量的资金投入铺路夯基,能改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人才回流;能立足地方资源实际,使农林牧游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走专业化的道路,可利用电商实现土特产进城,扩大销售,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产业扶贫活跃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前景,可培育多样性的市场主体,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市场化的深度和广度,促使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增多,从而撬动金融加大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创建。
找准协同结合点。产业扶贫是基础,产业扶贫资金的先期投入能够发揮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贷款投入。金融是助力,贷款主要解决扶贫产业资金缺口,增强发展能力,促进农户增收;保险主要是能缓释风险事件损失,保障再生产能力,防止返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工具载体,只有做强、做大产业化联合体,农户才能获得长期性收入,达成脱贫致富,才能减少对输血扶贫的依赖,降低金融风险,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柳州金融扶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扶贫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已打下基础
金融扶贫投入渠道更加畅通2016年至2020年6月,柳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152.86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柳州辖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93.38亿元,同比增长41.32%,年均增速超过30%。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25.08亿元,同比增长43.41%。柳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加大了各类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加大产业扶贫信贷投放,通过金融建立健全带动、巩固脱贫利益联结机制。如广西融安农村商业银行的金桔产业贷款,2020年6月末余额为1.77亿元,惠及农户2465户。二是及时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加快建设银行网点、金融服务站,使易地扶贫搬迁区人员金融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三是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不断优化,银行网点已覆盖柳州全部乡镇。其中,农村拥有802台取款机、12825台POS机、228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保障了金融服务无盲区和空白村。三是农村信用环境显著优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乡)、信用县的“四级联创”有序开展。2020年6月末,柳州23.13万户信用农户的贷款余额为131.61亿元,比年初增加8.11亿元,增长6.57%。
产业扶贫思路更加清晰
柳州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做工业的思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重点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特优水果、特色蔬菜、桑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渔业、优质家畜家禽、油茶、林业、旅游休闲等13个特色产业集群,县区发展“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达8.41万户,覆盖率达95.01%。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微田园”“微车间”“微市场”的“三微”平台创建,打造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5个,辐射带动4.7万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000余家。如成功创建柳州螺蛳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贫困户4350户实现脱贫摘帽,让“小米粉”成就“大产业”。培养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180人,其中1351位自主创业人员带动了2.5万人脱贫。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更加成熟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有近100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步入快车道。2019年4月,柳州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奠定了柳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未来几年的发展基础。例如,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茶产业联合试点已完成联合体产业联盟建设,新组建联盟龙头企业1家,联盟合作社1家,已开始新建标准化、规范化茶厂。联合体的联结机制和组织框架已全部搭建完成,联合体内部各主体已开始投入运营。
存在的不足
当前脱贫攻坚面对的“难中难,坚中坚”,金融扶贫有效需求不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承载能力短板仍然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进展缓慢,农村产权改革滞后,农业保险覆盖面窄等,都制约了金融扶贫的深化。一是扶贫产业资金“僧多粥少”,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奖补,而贫困户从事的产业“散、小、杂”,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政策风险约束了地方政府,导致其不敢大胆把政策允许的切块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区域品牌打造、“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等,从而制约了“财政+金融+产业”的协同发力。二是农业企业总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农业企业“三缺”(缺资金、缺土地、缺人才)情况较为突出;同时,土地或养殖成本投入大,市场波动性对其影响大。三是相比于先进地区,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落后明显,获得金融资源和财政资金支持少,农村产权改革进展缓慢,制约了金融资源承载能力的提升。
推进金融扶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扶贫协同支持脱贫攻坚的建议
以贫困县为基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精准协同发力。不同的贫困县,国家、地方给予的政策支持不一样,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不一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如广西有106个县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54个县是扶贫开发重点县,包括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广西规划片区县、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享受全国、广西扶贫开发县待遇县。因此,金融、联合体和产业扶贫的合作方式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不能一刀切。
以特色扶贫产业为基础,把握行業特征,精准协同发力。国内外产业扶贫经验显示,种植业扶贫、养殖业扶贫、农产品加工业扶贫、旅游业扶贫等是成效较好的产业扶贫方式,金融资金是产业扶贫发展前景的有力保障。金融支持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阶段性,科学精准设计服务方案,坚持普惠理念,灵活贷款期限、贷款金额,做到“一个行业一种贷款产品”。
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基础,深化牢固利益联结机制,精准协同发力。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的规模为基准,结合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授信审批机制,用好联合体核心企业的信用,创新联合体供应链融资,强化贫困户与联合体其他成员的利益联结。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