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要扎好“蹲苗”期

    朱腾

    “蹲苗”是农业用语,指在庄稼生长的某个阶段,采取控水、控肥甚至“晒根”“脚踏”等手段,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使植株根系健壮的技术措施。蹲好苗的庄稼,再给予合适的水分和肥料,植株生长会更加健壮,抗逆、抗病、抗伏,硕果累累。由庄稼生长需要“蹲苗”,联想到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也需要有一个“蹲苗”期,这个时期要扎根课堂,力戒华而不实急于求成,壮好自己的“根”。青年教师只有“蹲”好苗,把基礎打牢靠,才能成大器、堪大用。要想让青年教师扎好“蹲苗”期,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力戒功利心。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思维相对活跃,有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崇尚个人价值,有强烈的成功意识,但功利性强,缺乏耐性,没有甘坐“冷板凳”苦心读书思考的精神。青年教师从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毕业后,要做到能够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能够调控课堂,能够遵循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及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老师,要想做到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起码需要一至两个“蹲苗”期,“蹲苗”期小学一般是5~6年(从起始年级到高年级的一个完整学段)时间,中学一般需要3~6年时间,有的青年教师可能需要更长的“蹲苗”期,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老师。

    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教师急于早日开花结果出成绩,功利和浮躁的想法就会占据头脑,不去做钻研教材、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等基础性工作,热衷于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几个奖项,这类教师将长“根”的阶段缩短了,表面上看似苗儿长势很好,殊不知稍遇风吹草动,就会倒伏。再加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论文、课题、辅导学生获奖等进行量化考核,学校功利心也很强烈,又急于用人,于是就出现了不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现象,要求连教材都还不很熟悉的青年教师立项研究课题,撰写教学论文等。这种做法短时间内也许能为学校争光拿回几个奖项,从长期发展来看,它破坏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如果青年教师“蹲苗”不实,基础不牢,势必会使专业成长缺乏后劲,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要完善激励成长机制。目前,学校的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等各种考核评价机制都存在机制缺陷,没有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没有考虑青年教师成长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在激励机制面前很难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壮年教师平分秋色,成为了学校的“弱势群体”。一部分准备“蹲苗”的青年教师为了迎合这种评价机制,工作目标趋向激励机制的条条框框,工作心浮气躁,忙于应付,无法静心“蹲苗”。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直接导致了“蹲苗”期的青年教师在量化考核的状况下分数低、绩效差,打击了信心,一部分经不起考验的年轻教师甚至自暴自弃,他们有的不去潜心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班级管理,而去钻营考核评价机制中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些人虽然在短时期内获得了一些物质利益和荣誉,却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原动力。所以,笔者呼吁年轻教师要不计一时的得失,静下心来“蹲苗”。

    综上所述,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同事、社会都要遵循青年教师需要“蹲苗”期的特点,给青年教师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发展、宽容、激励的心态为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真诚的帮助,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