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薛建宁
摘 要: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属于我国一种特殊的审计形式,其在对领导人员的监管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应用这一经济责任设计评价方式起步比较晚,又缺少对应的体系建设方案,所以在评价指标构建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国有企业能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工作期限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解,以此不断弥补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变革速度不断加快,在开展国有企业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能够以科学合理的设计评价指标进行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以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对国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评估,以更好地对领导人员进行惩罚与奖励,保证国企领导人员能够尽职尽责地进行工作,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由于国家审计环节属于对国家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与保障的重要环节,只有利用其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才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果[1],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所以下文就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方式进行分析。
1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现状
1.1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
(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当前,由于缺少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指导与约束的法律法规制度,仅仅依靠审计法及相关审计规定作为法律依托,而当前社会仅有的法律等级均比较低,很难有效应用,由此进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依托。但是目前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仅仅是进行了对应原则的规定,却缺少可操作性,缺少完善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2],更没有有效的评价方法,严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缺少完善的审计信息与有效的审计手段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国有企业与个人进行全面的审查,虽然国有企业能够利用相关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但是对于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难度却比较大,且一旦发现财政问题,可能是由于貪污、徇私等因素所导致的,仅仅依靠当前审计手段并不能对上述情况进行定性,必须依靠执法部门才能够进行判定,严重影响审计的质量。此外,由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任务较多,审计缺少有效时间,所以必须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程序进行缩减,以此缩小审计的取证范围,导致审计信息出现局限性,从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质量。
(三)评价重点内容与企业实际发展缺少关联性
当前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大都进行了战略资源的转型,逐渐将企业类型转向以科技为动力的多元化国有企业经营模式,但是当前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工作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工作重点的规划缺少有效操作机会,导致企业管理内容与企业实际发展现状相脱离,不能将国内外的市场经济情况相联系,从而严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3]。
(四)缺少完善的评价方法
由于不同地区的审计机关所应用的审计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缺少完善统一的评价方法,所以导致了评价指标存在严重的片面性,缺少足够的总体层面的经济评价,且审计部门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少与经济责任相关业绩之间的联系,缺少对领导者是否存在侵吞国有财产、是否违反廉政的相关规定,财政收支情况是否真实合法等情况的定论,导致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缺少完善的评价方法,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2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
(一)不拘泥于法律法规
当前,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依靠当前法律法规制度开展,缺少评价效率,其仅仅能够从表面进行评价方式的指导,却并不能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所以这就需要在依据法律法规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相结合[4],对领导人员在审计中极易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审计证据之上
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就是审计证据,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正常建立,必须收集充分的证据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保证所审计的证据与审计问题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并不能够以单一的审计证据以偏概全,需要从审计证据中获取对应指标,保留实际需要的指标,对是否存在能够替代的指标进行考虑,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建立在有效的审计数据之上。
(三)应从宏观与微观环境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在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进行考察,并结合多个指标以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状况进行审计[5]。
(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需要具有特殊性与统一性
由于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特征是不同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全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具有特殊性与统一性,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套用固定模式,而是需要其能够根据基本指标进行延伸发展,对不重要的指标进行剔除,并融入重要的部分,以此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2 如何构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首先,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确立,由于评价指标的建立属于指标体系建立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进行指标选取的过程中,必须依照固定的程序进行,所以其次需要对定量指标进行选取,其定量指标主要包括:(1)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该指标能够直接对企业的利益获取情况进行反映,能够对企业的收益率、报酬率、资本保值率、资本增值率和利润率及企业成本投入情况进行反映。(2)资产资本营运状况指标。该指标能够对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及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反映,能够对账款周转、资产损失比率、不良资产等状况进行展示。(3)偿债能力指标[6]。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企业已获利益及资产流动的比率、现金流动比率及企业经营亏损情况进行反映。(4)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其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利润率、资本积累情况、资产增长率及未来三年利润和资本增长率进行反映。最后,需要对定性指标进行选取,由于定性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获利益的各项非定量因素,所以需要从领导干部的职业素养、国有企业产品于市场发展中的占有能力、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工作素养及工作现状、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能力和更新水平、国有企业于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企业当前及未来所指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7]。通过上述形式,建立适合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改善传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适应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趋势,为民生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2 评价标准的选取
制定总体评价标准,在完成指标选取的内容之后,需要对各个指标内容进行分析,以合理确定评价标准:第一,强直标准。其属于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该目标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其必须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依照政府等部门的命令进行制作。第二,主观标准。其属于企业为达成经营目的自行制定的标准,也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鼓励性的指标进行,仅仅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成员开展工作。第三,区域标准。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环境背景不同,区域内的相关行业标准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选取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能够从区域的实际环境出发,积累相关数据,保证行业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能够被公认。第四,企业历史标准。企业需要根据过去经营水平,合理选择评价标准。
2.3 评分标准
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评分,分值划分为五个档次,主要为极差、较差、平均、良好和优秀,极差的标准系数大都在0以下,较差的标准系数为0-0.2,平均的标准系数为0.2以上,良好的平均系数为0.6以上,优秀的平均系数为1。且在评价过程中,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80%或者20%。
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行业及不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必须依据领导人员的任职时间、任职情况、国家机关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考核,以此结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3.2 会计信息
为保证合理进行评价,必须对各项指标进行有效计算,这就需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在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前,必须加强对数据可靠性的认知,以减少数据错误而导致重新进行审核,降低审核风险[8]。
3.3 客观评价
由于审计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领导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客观进行评价,保证审计的公平性,若是缺少足够的证据,缺少明确的经济责任或者超出领导人员的职责范围,应不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听取被审计的领导人员的辩白,对审计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以此保证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保证合理运用财政资金,保证我国国有资源、国有资本等资金的合理应用,保证国有企业经济收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獻:
[1]石曰丹,史元.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研究[J].商业会计,2017,(02):106-108.
[2]史元,朱晓琳,靳东,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5):43-47.
[3]芦絮飞.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11(5):78-80.
[4]阚爽.国家治理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变化研究[J].当代会计,2018,52(4):65-66.
[5]乔文颖.探索环境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4):89-90.
[6]孙易.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操研究[J].纳税,2018, 193(13):194-195.
[7]丁旭.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X):117-118.
[8]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本质: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8,834(14):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