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
刘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提倡师生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的互动其实不仅仅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要求,对于体音美这类课程来说,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也是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向于单边化、简单化、形式化,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无法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老师也理解不到学生的意思,不知道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式是哪种,结果当然是不利于教学交往活动效果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教学交往 缺失
高等学校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高校体育中的教学交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研究。本篇文章的研究重点就在于探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的缺失以及相關的解决对措。
一、体育课堂上的交往缺失的表现和产生原因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课堂活动则以听讲、练习为主。学生只是任务的执行者,不质疑不主动同时也不感兴趣,这样虽然有利于教师权威的树立,但却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
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权威地位”的影响下,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并不会去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疏远化、淡漠化,这也是教学交往缺失的主要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将自身的重要性不断扩大,认为学生的素质只有在教师知识的讲授、技能的传授下才能得到发展与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这部分教师更注重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质疑与主动思考活动,形成教学交往缺失的局面;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以体育技能的练习为主,学生在了解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技能动作要领之后,只有加强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体育能力。在这种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学生只需遵照教师的指导自学、自练即可,需要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的问题很少,而且大量的练习往往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质疑、产生教学交往。
二、如何才能更好地弥补这种缺失
(一)让课程更加丰富和人性化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身体体质的训练,应该拓宽教学的内容和范围,比如增加生理课程、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除了一些体育的知识,学生还可以适当了解人体构造,人在运动中受伤应该怎么做,人的哪个部位需要多锻炼等等一些生理学的问题,将其与体育相融合,增加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可以预防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不同高校应采用不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再只是单一地学习既定的知识、技能,不再重复地进行体能的训练,而应该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人性化,使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更加多元化地面对广大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增加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学到的知识。
(二)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制度
体育制度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够赋予行为新的模式,并在交往互动中相互认可和分享。但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往往被当作是权力的象征与控制工具或手段,师生对制度的理解与认知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而制度的执行者是教师和学生,这种需求和实际脱轨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因此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师生依据自身教学与学习体验,应该可以围绕体育教学的自由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效率性等方面寻求对制度的理解与认知,应该可以在承认与执行中,可以在批判与评价中理解与认知制度。所以,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建设尤其应注重柔性管理,例如,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开展生成性教学评价等等。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应当由作为“游戏者”的师生共同自由地安排和规划,而不是教师一方说了算。虽然在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备课要备学生,但在这里是超越的,学生不再是被想象的,而是作为“游戏者”面对面地与教师商谈教学过程的开展。
(三)注重体育课堂上的思想自由
教育学意义上的思想自由,是指作为教学类主体的师生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而自主思考并表达自身的观念与看法,思想不受束缚的情况下才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来看,师生并未享有真正意义的思想自由。教师知识、技术、技能的权威绝对化传统仍然弥漫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体育教师或者依靠地位的威信垄断课堂,或者通过“完美”的技术表现和“高超”运动技能,充当着教学的霸权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被压抑,技术、规则、分数成为支配师生思想与行为的工具,讲解、示范、重复练习、评分考试等缺乏交互性的方式充当着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 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缺乏平等、深入的交往。
希望在这么多建议的之后能够让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更加平等和频繁。
参考文献:
[1] 王凤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J].理论学刊.2003(5):38-41.
[2] 钱钧,史兵.本体论游戏观与体育教学关系研究[J].体育学刊.2007.14(5):14-18.
[2] 苏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