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的强化策略

    芦春红

    进入新时期后,为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中央、地方政府逐年加大对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显著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但就现阶段而言,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容易有诸多不良问题出现,严重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这种情况,要全面分析基层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的配置、使用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用途,主要目的是满足地方经济活动、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近些年来,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的种类日趋增多,各地财政部门也充分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但目前一些基层地区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方面还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如专项资金遭到套取或挪用等,严重影响到专项资金功能的发挥。为更加高效的使用財政专项资金,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特点

    (一)种类较多

    从资金来源方面,可从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预算资金与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对基层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划分。从支出性质方面,可从个人、公用两个方面划分专项资金。从支出用途方面,可从专项业务费、专项修缮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新时期下,我国逐步改革和完善财政体系,进一步细化分类了财政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种类将会更加丰富。

    (二)占比较大

    结合统计调查得知,县级财政预算分配专项资金的的上升态势明显,且增长幅度较大,在财政支出体系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三)申请、用途较为严格

    为切实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价值,国家明确规定了各个种类专项资金的用途,要求单位落实专款专用制度,禁止人员随意挪用专项资金。目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已经完全覆盖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验收、审计等各个环节。

    二、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分配管理体系。首先,多头管理现象较为明显。目前,部分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较多,难以集中管理和使用资金,这样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将会收到影响,财政资源难以得到整合,阻碍到财政资金使用合力的发挥,继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其次,没有科学编制预算。部分单位采取粗放的预算编制模式,没有向具体项目有效细化。部分专项资金在年初预算编制时,仅仅将控制额下达下去,明细预算没有编制,资金投向单位、项目等得不到明确。最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具有较多的项目和种类,目前在监管方面主要是审核资金拨付条件,并没有将考评、追踪问效等机制完善制定出来,导致有诸多的监管盲点存在。部分工程项目的四制管理尚未完全实施,不能够依据规定认真核算专项资金,甚至部分专项资金遭到挤占或挪用。第二,存在着较多的资金渠道。由于基层主管部门的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存在着较大差异,缺乏完善的衔接机制。财政部门仅仅负责拨款,难以深入实施项目审核工作。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安排领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深入分析、论证项目的经济价值。同时,项目投资环节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这样就容易有前紧后松等不良问题出现于资金使用过程中。第三,缺乏充足的配套资金。很多项目的财政资金拨款到位之后,难以有效落实配套资金,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导致项目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部分基层地区财力较为紧张,为获得财政专项资金,甚至违反党的纪律和法规,对项目进行伪造。部分地区仅仅将配套资金空头预算指标下达下去,并没有实际拨款,导致虚假配套现象的发生。一些地区虽然初期向财政专户拨付本级配套资金,但通过预算代扣等方式又快速调回资金。第四,部门内资金多头管理问题突出。财政部门以职能差异由多个业务科分别管理和分配专项资金,各科皆具备相应的管理权限。在工作实践中,各科不能够有机配合与衔接,整体规划、统一投入等要求难以满足,这样就容易有多头申报、多头立项等问题出现,难以将有限资金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同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尚未完全统一,这样将会有重叠、混乱等不良问题出现。第五,日常监督管理遭到忽视。为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将监督检查专职机构成立起来,且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配备,以此来落实财政监督工作。但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人员对收入支出十分重视,管理监督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一些部门认为专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与监督之间的联系,这样预算管理部门将难以高效监督专项资金。同时,一些监督检查机构将专项重点检查作为工作的要点,不能够深入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工作,导致监督合力难以顺利形成。

    (二)产生原因

    第一,认识误区。部分人员的急功近利思想较为浓厚,将资金争取作为主要考虑内容,不能够贯彻财经纪律。部分人员仅仅将眼前工作需求纳入考虑范围,一味发展地方经济事业,成功申请到项目资金后,没有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导致资金使用效益受到影响。第二,机制缺陷。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合理分配。而经济监督理论、政策规范等革新较为缓慢,不能够有效监督资金分配环节。同时,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配合监管资金的使用过程,难以发挥合力作用,也影响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的强化策略

    (一)明确监督权责

    首先,构建分级实施制度,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贯彻下去,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构建协作机制,依据职责权限严格监督管理分管资金的基础上,发挥监督合力作用,提升监督成效。其次,要深入结合监督检查和强化管理工作,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来,总结管理和监督经验,促使理财行为得到规范。要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管理机制中的不足、漏洞等进行梳理,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完善管理机制。最后,要依据法律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依法客观评价检查结果,严肃处理各种违纪行为。要在监督管理全过程中贯彻依法行政的精神,促使监督行为得到规范和约束。

    (二)完善管理机制

    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管理机制进行构建和规范,科学开展立项工作,保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妥善安排资金,促使专项资金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及预期目标综合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可行性方案、申报、审批等程序进行完善,促使资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得到发挥。财政监督过程中,需依据项目计划工作量详细对比实际完成工作量,审查项目完成期限是否于计划期内,判断项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影响。其次,要严格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全面覆盖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环节,切实提高项目质量。在管理过程中,需依据专项资金的性质差异将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运用过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加快项目储备制度的构建

    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过程中,重复申报、程序模糊、把关不严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要逐步将现有项目储备库制度构建起来。要依据财政政策要求与申报指南内容,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将县级财政项目储备库分类构建起来,促进筛选、使用等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发挥项目库的价值,要动态、实时管理项目库,结合申报项目的进展与变动情况,及时补充、调整项目库的内容。

    (四)优化监督检查方式

    首先,优化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清理和整合,促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要向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适当倾斜资金投向,對具有相近职能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并,这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将会得到改善。其次,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将统一管理与调度、分类实施的管理机制构建起来,依托管理平台制度化管理财政专项资金。要对不同类别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进行明确,结合现阶段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将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制定出来,保证专款专用要求能够得到深度落实。最后,加快跟踪监管机制建设工作,深入结合预算、执行和监督环节,全面监督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各个阶段,促使资金监管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五)加快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

    通过绩效评价监督机制的构建,可促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公共财政框架的完善。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专业性较强,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难度和较广的协作面,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力。因此,地方需结合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具体实践中,财政部门要将评价标准探索制定出来,以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等全面评价专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以便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基层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显著改善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但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繁多的种类和项目,监督管理工作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价值,推动基层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