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研究
杨建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无论是中小学校,亦或是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学生体育的锻炼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秉承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实践和探讨。本文主要就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主体性 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各学校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将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以达到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呢?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教育教学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实践中逐渐的认识自己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够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使自己成为社会型新人才。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外,还要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对体育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加以引导和规划,以促进学生及自身的发展。
一、 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体育教学教育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当只注重对内容的改革以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应当走出传统模式下的种种不足,树立起新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对主体性的认识[1]。一位成功的教师不只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精彩纷呈,还要在学生学习和实践中加以引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和特点的教学方案,并在其中积极的引导和点播,而学生则要积极地推动该设计的应用和实施,并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羽毛球教学时,可以在室内时可以先向学生讲授羽毛球的打法以及注意事项;在必要的时间或者真正的操作实践中时,要让学生做好最基础的技术训练,同时可采用适当的比赛方法。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将其加以强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及羽毛球的乐趣,让羽毛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项目,提高他们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课程氛围下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实力,从而对挖掘自己的潜力具有巨大的帮助。向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主体性发展。
二、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导学
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方法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此,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一、二、三层。对于第一层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水平,以实现更完美的突破,因此对他们要严要求、高标准,重视形态的发展;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应当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求就相对低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始阶段,要注重培养她们的体育兴趣,了解必要的体育常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动作,由易到难,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又提升了他们对学习体育的信心。例如,在通过健身圈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时,可以将健身圈分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选择分层导学。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具有动态性的多圈练习方式,将健身圈玩成多种花样;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安排双人双圈型的训练方式,以便提升自身发展;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选择单圈、单人、静态的方式,从基础做起,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2]。若有学生认为练习内容与自己情况不符,也可以自由选择练习内容,以实現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三、 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同,体育教学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并为学生讲授体育理论知识,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从中得到乐趣,并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在实践课堂中,以篮球为例,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二对二、二对三、多对多等多种类型的篮球比赛方式,而教师却只是一味的为学生讲授篮球的基本动作,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太过详细,而学生在每次上课时也只是重复练习,没有给学生真正比赛实践的机会,这必然会和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差别,从而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课程有所看法。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来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化成现实,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以及自信心,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动机。而对学生而言,在他们心理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践效果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领悟其中的技能。但是,实现学生这一要求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3]。因为处在同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需求方面也许会是同一种类型,但也可能是多种类型。因此,如果学生的需求产生分歧,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同,从而达到不一样的体育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才能为逐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做出铺垫,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性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Z].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2] 吴燕.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旬刊).2013(8):69.
[3] 曹哲纯.自主、合作、创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