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批读示范课设计

    姚春燕

    

    

    

    一、教学目标

    1.厘清概念内涵的几个方法。

    2.关注研究方法。

    3.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按“整本书阅读”6课型的设计要求,批读课就是在《乡土中国》阅读教学仅有的6课时中用1课时,给学生传递学术类论著的阅读方法,由于只有一节课,所以,就必须选择阅读各个章节的共同关注点,老师在课堂上作批读示范,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课后自读其他章节,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

    1.方法传授需要学生掌握,学以致用。

    2.紧扣学术类著作,有别于一般文本的解读。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PPT:(1)“盖”帮帮主乾隆批《快学时晴帖》;(2)四大名著批注;(3)弹幕。

    介绍批读自古及今都是阅读和鉴赏不可缺的阅读方式,由此告诉学生批读的作用。

    (1)批读重在“读”;(2)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是为即时整理阅读思路和文本结构;(3)批读,是雁过留痕,便于研读或者重读时有所参照。

    【设计意图】通过自古及今的例子,说明批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并让学生重视批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批读。

    2.进入批读示范环节

    对学术类著作的批读,可以主要从三个环节人手:厘清概念内涵,学习研究方法,梳理逻辑思路。

    【设计意图】三个点,既是学习《差序格局》必须把握的能力,也由此可以推及《乡土中国》各个章节的阅读,同时也是高考试卷常常涉及的考点,比如2020年高考山东卷的题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就是一个例子。

    (1)厘清概念内涵

    明确:如果说《乡土中国》是一座大厦,那么概念就是进入大厦的门槛,只有跨进门槛,才能登堂入室。厘清概念,可以关注下面三个方法:

    ①概念归纳法

    提示:概念的内涵就是普遍性质。

    【设计意图】先用学生都熟知的一个概念做范例,增加对归纳法的生动认识。学生还很熟悉一句流行语:“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学生自读《差序格局》1、2自然段。要求学生按上面的例子,自己分析“私”并定义。

    概念:“私”

    现象:①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

    ②苏州人家后面通常一条河,什么东西都可以向河里倒。

    ③公共的走廊上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

    普遍性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定义概念:私,是指那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对归纳推理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迁移到《差序格局》中,掌握第一个小方法。

    ②现象剖析法

    明确:文章现象的出现,会有多种形式,不能一概而论,除了一类现象外,还有些现象值得深入分析。而且有些现象只能是表象,所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概念:群己界限(人我界限)

    关注句子:“因之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提问:要理解“群己界限”这个概念,就必须知道“之”指代的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明确:

    现象(表象):西方人诟病中国人无能——南洋华侨商业业绩令人瞩目。

    实质:根据“私”的定义,坚持自我,排斥群体。

    定义概念:群己界限就是个人和集体间具有排斥的关系。

    【设计意图】南洋的例子是一个简单枚举,其实,这两种现象都是表象。但通过上面对“私”的定义,这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人的“私”是因为只顾自己,排斥群体,缺乏一种团体精神,不能处理好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可以结合后面作者有关小团体的论述,就是向外看都是别人,向内看,都是自己。

    ③描述还原法

    明确:《乡土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作者自己都说是“杂话”,是作者授课的讲义,为了授课的需要,就需要通俗易通,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所以,文本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者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不仅《差序格局》如此,《乡土中国》整本书都如此。而且,在平时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中,大凡社科类文本不乏有这样的表述。所以,让学生学习对这类描述性的文字,用抽象语言来表述,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在《差序格局》中,让学生画出描述性表述的句子。

    学生自读,讨论,发言。

    订正:

    ①“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差等次序(亲疏远近)

    ②“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

    ③“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薛宝琴,邢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伸缩性

    提示:关注这些描述语言的关键字,“推”“波纹”“中心”“容得下”“缩”。

    定义:差序格局,就是发生在血缘、地缘等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具有差等次序(亲疏远近)、可伸可缩的社会结构。

    (2)学习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学术类著作的学习,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学习,既然是学术著述,就必然要涉及研究过程,也就自然需要了解研究方法;其次,在后面的研读版块,还需要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也会用到研究方法;其三,教材第四單元“家乡文化生活”的活动,也需要运用一些研究方法。

    ①类型研究法

    明确:类型化研究,就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将有些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分类,然后分析比较他们具有的相同,相似,相反,或者交叉的某些性质,由此来深入思考分析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查阅《(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学习导引”中,关于类型化研究的提示。

    要求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p60第二自然段。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对“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的分析研究,就是类型化研究。

    分析:这里对“个人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也对“自我主义”进行了诠释。

    又比如:关于“家”的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推论:中西方社会结构不同

    ②文献研究法

    明确: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其实,就是将文献当做现象来研究。

    比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一个很好的差序格局的譬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p22第二自然段)

    提示:文献研究从论证方法上看,也是引证法,但我们这里应该分析作者引用文献如何进行研究的。从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应该是强调“为政以德”,强调君主治国,应该以德为要,才能得道多助。说明以己为中心的格局中,修为很重要,所以,孔子很看重“克己”。

    但是,这里是用来进一步解释“自我主义”这个概念的,那么,费孝通先生就是将孔子这句话,当作一种天文现象来分析,其含义就不是突出“修为”的问题,而是突出“自我主义”也同样具有以其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性质。

    提示:这样的研究方法,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非常之多,以后自读各个章节时,关注这样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文本含义。

    ③田野调查法

    明确:什么叫田野调查,说简单点,就是深入实際生活,对研究对象做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法在阅读中,似乎并不明显感受得到,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习这样的研究方法。一是在《乡土中国》的阅读中需要关注,二是在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还会用到田野调查法。

    同样,学术研究还需要科学精神。

    从前面提到的很多现象,告诉学生,书中所有现象,不能说叫“信手拈来”,虽然“信手拈来”是突出一个人的学识渊博,但在学术研究中,恰恰容不得“信手拈来”,现象的得来,必须经历一个研究过程:

    田野调查——数据(表象、真相、假象)——反复实证(去伪存真)——材料(量大)——根据表达的需要才上升为现象。

    (3)梳理逻辑思路

    学术类文本,其逻辑性特别强,梳理文本的结构有利于把握文本的脉络,通过层次的把握,有利于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文本。

    以一二三自然段为例,传授思维导图的绘制:(PPT)

    提示:思维导图,可以是一个自然段,可以是一个层次,也可以是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差序格局”的思维导图。

    [作者通联:重庆市杨家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