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发展,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一直沿用至今,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还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了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就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保证传统文化能够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文章主要分析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农村高中;体育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是农村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阻碍了体育教学价值的发挥。随着教学改革的落实,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为农村体育教学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还能深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对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有益。
一、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施不足
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学校的教学也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教学设备方面尤为的明显。体育教学作为农村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教学设施不足就是一大关键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场地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影响,体育教学的硬件教学设施并不完善,甚至严重匮乏,由于教学设施不足,就限制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农村发展速度的影响,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一定的落后问题,多数教师依旧在使用落后的教学理念,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不仅无法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甚至也阻碍了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也是常见的问题,教师往往让学生重复体操、跑步等运动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导致体育的趣味性不高,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从体育学科来说,体育课程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放松学生的身心,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文化课的学习是十分关键的。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不仅可以为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传统文化的融入,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文化知识与体育教学的同步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的重点特点就是历史悠久,经过了千年的传承而遗留下来,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地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而传统文化中往往蕴含很多优秀的品质,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道德规范,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人格以及优秀的品质,如尊老爱幼、爱国、无私奉献等,不仅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升高中生的社会适应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愈加的突出,如何有效地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对社会和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而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重要路径,而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充分地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效的指导,还能有效地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三、 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及时地转变体育教学思维
从以往的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让学生来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针对学生的模仿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展示,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弊端,若一直使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只会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而且教育改革明显强调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所以在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迎合教育改革需求,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转变教学思维,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例如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传统文化可以与教學进行有机的融合,就需要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并结合高中生的个性以及需求,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CBA职业篮球赛,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并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自身的身心素质、团结意识以及团队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渗透和传承。
(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促进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提前的备课工作,即充分地挖掘本节课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饱满度,这不仅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还能丰富高中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足球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和介绍一些足球运动的由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的蹴鞠运动,让学生认识到足球运动是由蹴鞠运动演变而得来的,并通过观看蹴鞠运动,来充分地认识到古人的精神世界以及所要传达的道德思想,并明确古代蹴鞠运动的目的,为足球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接下来的足球运动教学时,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从而在足球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氛围,来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竞争力,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提高身心素养,并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丰富教学内容
1. 积极开展民族体育教学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还可以将一些具有民族气息的小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也可以理解为开展民族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引入民族小游戏,来起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效果,而且也能将民族文化更好地渗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将传统的体育运动内容合理地引入到现代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例如在具有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丢沙包、踢毽子等民间的体育小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组织学生让学生践行这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2. 合理开展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武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项运用项目,而且武术运动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武术运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丰富体育内容,最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提高学生的民族信心以及自豪感。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武术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先為学生介绍武术界的传奇人物,如黄飞鸿,为学生讲解黄飞鸿的生平,重点讲解其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还可以介绍岳飞,岳飞曾与金军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而且他的母亲曾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的字迹。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信心,让我国优秀的美德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四)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
文化道德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而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文化道德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文化道德素养均能得到培养和提升,不仅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传统文化也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弘扬。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氛围,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地践行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让学生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是教育改革干预后的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实现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还能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体育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程.民间游戏走进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2019(20):160.
[2]常宝泰.高中体育中融入传统武术的教学创新初探[J].新一代:理论版,2019(5):237.
[3]黄煜庭.我国传统文化对学校体育代表队训练及比赛的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10.
作者简介:李振华,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