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赏美感 动中享欢愉

    杨鹴鸿

    [摘 要]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常常彼此联系,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特点或人物特征,通过赋予客观事物视觉上的多彩感与感官上的运动感来丰富其多样性。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域风情”单元的文本时,教师先后从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手法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现了“静中赏美感,动中享欢愉”的阅读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71-02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异域风情”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围绕该语文要素,单元中的三篇选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分别以不同的写作对象来启发与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的静态之美与动态之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一、文本内容的把握

    (一) 教学主线的合理分离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两种不同运动形态的勾勒与刻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應当采用有区别性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不同的描写方式。在内容的把握上,教师可以对文本进行两条教学主线的合理分离。

    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文本的写作对象虽然是小艇,但作者却是借小艇的动和静来呈现威尼斯这整座城市的动和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动静两条主线。在动态这条主线上,以“穿”字为关键词,将小艇快捷、灵活、便利以及两岸说不完的情趣,看不完的风景都拧成一股绳,就好像观看一部电影一样。在静态这条主线上,以“寂”字为关键词,将水面的变化、月亮的影子、船舶的停靠等都贴成一幅画,就好像在翻阅一本彩图一样。动静态教学主线的合理分离,一方面能够让两条教学主线都更加清晰,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另一方面便于教师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互融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同一句话,同一段落,既可以看作是动态描写,又可以看作是静态描写,所不同的是从哪个角度去思考。

    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文本中描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速度极快”“船只很多”“拥挤”“左拐右拐”“急转弯”“飞一般”等词语无一不刻画出船夫驾驶动作的一气呵成与娴熟自然,这是对船夫驾驶过程的动态描写。但深入再读就会发现,作者的用意并不是真的着力于突出船夫动作的娴熟,而是将船夫一气呵成的整个过程与其轻松自如的状态进行对比,用疯狂的小艇、变化多端的路径来凸显船夫胸有成竹的状态,即疯狂外表下淡定自如的内心,这才是技术高超的最好表现。

    二、文本语言的品鉴

    (一) 严肃认真的学术分析

    在阅读中思考文本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时,教师还应当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入手,指导学生站在严肃认真的学术角度上去分析。

    以《牧场之国》为例,课文先是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牛群吃草的共同特点“非常专注”;然后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牛的特殊表现一一展现出来,当牛群站立不动时,“仿佛正在思考什么”,既有“像贵妇人”的牛犊,也有“好似牛群的家长”的老牛;末尾还用了对比的手法,从视觉上将草原的碧绿与花牛的黑白两色置放在一起,这是映衬的写作手法。全段并没有出现“宁静”“舒适”这种非常直接的字眼,但阅读时一幅闲适舒心的画面却跃然于脑海之中,让人不禁感叹多么宁静、悠然的荷兰牧场。教师要从修辞手法的采用、描写词汇的选择、对比衬托的效果等学术角度去启发学生分析与思考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有思路,有根据,有方法,而不只是停留在主观感觉的层面上。

    (二)浪漫温情的氛围营造

    严肃认真的学术分析,它是理性的,即站在方法论的角度;而与之对应的,感性的,站在情感、情绪的角度去分析时,教师则要通过营造浪漫温情的氛围来指导学生品鉴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语言。

    比如,上文提到的对于《牧场之国》中的静态描写的语言品鉴,教师也可以站在感性的角度,如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插图,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通过播放与文本内容基调相符的轻音乐,在听觉上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这样一幅宁静安详的牧场画面中。而在品鉴动态描写时,文本中骏马“飞驰到远方”、猪群“不停地呼噜着”、远处传来的“汽笛声”等,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播放这些模拟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好像就置身于牧场当中。通过营造温情浪漫的氛围,学生从精神注意力到情绪情感,都沉浸在文本当中,不论是静态描写的文字,还是动态描写的文字,都不再是冷冰冰的方块字,而是仿佛被注入了情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音符,在课堂中跳动着,奏响出美妙的乐章。

    三、文本手法的分析

    (一)逻辑思维的打磨训练

    在阅读与思考文本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时,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域的视角上,用逻辑语文思维来训练学生去分析与思考作者写作手法运用的目的与意图。

    以《金字塔》为例,课文中编排了《金字塔夕照》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文本,前者是散文,后者是非连续性文本,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刻画了同样的事物。在教学时,教师应分别从散文的特点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去思考同样的特点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的,这其中的逻辑思维原理是什么。比如,《金字塔夕照》中就采用了“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在这个顺序下,作者是如何灵活地采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如何将两者时而分别运用,时而交融运用的呢?这就需要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过程就是打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文学素养的积累修炼

    在分析与思考阅读文本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时,对于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站在文学素养的角度去修炼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异域风情”单元中先后介绍的威尼斯、荷兰、金字塔这三个地方,除了选编入教材中的文本以外,还有其他以这三个地方为写作对象的文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作为课外拓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在课内学习到的动静态描写手法的分析方式去分析关联文本的动静态处理,或是思考其他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写作对象的,这些方法与动静态描写相比各自的效果怎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着用动静态描写的方法,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借鉴教材中文本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写作,这是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积累修炼文学素养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综上所述,教师在组织设计“异域风情”单元的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动静态描写之于描写对象的意义,指导学生更好地去认识与品鉴阅读文本中的描写对象,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