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热点与展望

    陈月阳 向春枝

    

    

    

    摘要: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8—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献就发文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多个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5年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初始期和2015年之后的抬升期。第一阶段发文量较少,但研究主题比较集中;第二阶段发文量較多,但研究主题比较分散。整体来看,研究作者间形成较大的合作网络,但合作者背景单一,机构间合作网络密度较低。建议在今后研究中聚焦新产业、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比较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可视化分析;人才培养;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71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6-0051-06

    当前,打造“创新中国”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更需要重新思考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以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可见,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CiteSpaceV(5.5.R1版本)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年份、作者及所属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试图发现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态势、脉络及前沿问题。数据源选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起点为默认,截至2021年2月初,共检索出1 111条结果,手动去除29条无效结果(指无作者文献、会议通知等),得到有效文献1 082篇。其中,最早发文出现在2008年。

    一、基本情况

    (一)研究态势

    将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建立文献数量、主题与时间变化间的关系反映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态势。从图1显示的2008—2020年的年度发文趋势看(2021年的文献截至2月初,无法呈现整体趋势,因此趋势截止到2020年),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15年)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初始期。在该阶段,年发文量较少,8年发文总量仅占全部发文量的13%。2008—2009年的研究集中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路径”等。本阶段中后期,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2010—2015年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创新创业能力”“耗散结构”“双轮式驱动”“区域经济”等一系列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展。

    第二阶段(2016年至今)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抬升期。面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2014年6月中央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同时期,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同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研究者们针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展研究,“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众创空间”“专创融合”“工匠精神”等作为研究热点不断出现,并延续至今。

    (二)作者分析

    发表论文的数量反映出作者的学术贡献和对某一主题的关注度。1 082篇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文献共涉及227位作者。如表1所示,发表论文频次9次及以上的有3人,占比1.3%;频次在8至6次的有4人,占比1.7%;频次在5至3次的有8人,占比3.5%;频次在2至1次的有94.4%。数据显示,我国较多学者关注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但能持续开展研究的作者并不多。

    在CiteSpace中,选择路径算法(pathfinder)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得到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其中Nodes(节点)=227,Links(连线)=68,Density(密度)=0.0018,节点大小同作者发文数量成正相关,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夏德强、王静、呼小洲、梁斌、李影、张宇婷、梁斌等研究者合作网络密度较高,且团队发文量也较高。该团队有8人,在2008—2018年持续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夏德强在2008—2015年持续发表8篇论文,2018年发表2篇论文,该团队主要围绕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研究。付梦雪、张先庚、梁小利、付能荣、罗平、王红艳、万第文等研究者合作密度较好,但发文量较低。发文量较高的研究者丁春娟、焦爱新、张锋、武斌,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密度较低,未形成较强的研究团队。

    (三)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进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通过路径算法(pathfinder)得到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基于此,进一步梳理出发表论文超过6篇的研究机构情况,如表2所示。可见,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力量及产生的影响力。

    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Nodes(节点)=263,Links(连线)=25,Density(密度)=0.000 7,节点大小同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成正比,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研究机构间存在的合作关系,若线越粗则合作越密切。共有263所研究机构发表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且2008年开始研究,发文时间较早。但是,该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较小,未有形成机构合作网络。值得指出的是,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的发文量较高,发文数量为9篇,且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形成合作。值得指出的是,以乌兰察布职业学校为中心,乌兰察布市天宇职业培训学校、乌兰察布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形成了较大且较密切的合作网络,但其发文量较低,仅2017年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乌兰察布职业学校为例》的论文。整体来看,针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发文量较高的研究机构未形成较强较大的合作网络。

    二、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网络

    论文的聚焦点是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次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2020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文献中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得到478个节点,478个关键词,930条连线,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关系越强则连线越粗。此外,关键词共现网络中,Modularity即聚类模块值(Q值),一般认为Q>0.3,则表示聚类结构显著,Mean Silhouette即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一般认为S>0.5,则聚类是合理的,S>0.7,则聚类是被信服的。本研究中,所得关键词共现网络中,Q=0.630 7,其值大于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0.459 5,其值接近0.5,表示聚类结果是较合理的[2]。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是判断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者们关注焦点的重要依据[3]。另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则被这些高频关键词所反映。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分别是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二)关键词聚类

    如图2所示,利用“LLR”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一步进行运算,得到13类聚合结果,这13个聚类结果中,去除存在重复交叉的聚类,依次得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分析、跨境电商、评价体系等4个类,代表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趋势和热点。其中,以跨境电商为主题的文献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以“跨境电商”为核心,与“策略研究”“万众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商务英语”“媒体融合”等共同构成,出现的时间集中在2016年。2010—2013年跨境电商得到初步发展,2014—2015年大量跨境电商平台成立,天猫、亚马逊、网易等巨头公司进入市场。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市场快速发展,研究者契合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将研究的焦点汇聚到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之上。以下笔者对其余3个知识群进行具体介绍。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知识群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同“创新创业大赛”“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区域经济”“全周期”“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岗位型”等共同构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在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即“专创融合”)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保障[7]。要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产教深度融合,以“全要素”為纽带,将更有利于中小型“双创”企业以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为方式,加入到产教融合育人的队伍中[5],服务“区域经济”,实现“全周期”的协同育人。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6]。创新创业大赛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岗位胜任力,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研究分析知识群

    以“研究分析”为核心,同“创客教育”“素质教育”“创客文化”等共同构成。“创客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提升人才产出质量[7]。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与“中国智造”转变,需要培养一大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大国工匠[8]。要培养健全人格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以满足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需要重新定义“素质教育”的内涵。

    3.评价体系知识群

    以“评价体系”为核心,同“个性化人才培养”“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扩招”等共同构成。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更倾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科学规范的、客观公正的体系构建。《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对高职院校扩招工作从招生宣传、学生培养和保障就业等做出了指导性规定[9],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高职扩招”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三)关键词突现

    突现词是一定时期内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词,其变化能反映出该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10],可以从突现强度和突现持续时间清晰展现该领域的演化发展[11]。如图3所示,利用CiteSpace从关键词、摘要、题目和文献记录中提取了排名前五的突现词为:培养路径、双创、人才培养体、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从突现强度来看,各突现词的差距并不明显。研究发现,2010年“创业教育”突现,持续时间较长,2014年“创新创业教育”突现,持续时间较短。这说明,在创新创业研究中,学者有对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只谈创新不谈创业,则没有了方向;只谈创业不谈创新,则如无源之水。

    三、研究展望

    (一)要聚焦新产业、新技术人才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十四五”时期,在技术发展、技术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不断出现,在智能化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聚焦国家发展大局,聚焦新产业、新技术,形成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然而,已有研究少有针对新技术、新产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研究。因此,要走访企业,尤其是新技术“龙头”企业,形成问题,充分调研,发现新产业、新技术的演变历程,以聚焦到适应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研究上来。

    (二)提升产教融合深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是加强职业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对接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及动力机制。在本研究中,各合作单位间合作密度较低。从研究机构和作者可视化图谱分析可知,研究机构间缺少深入合作,初步形成少数几个合作网络,但合作的稳定性较弱。职业院校同普通高校或企业缺少有效合作,职业院校一线工作者普遍缺乏理论提升意识,且缺少科学研究技法,高校研究人员理论水平强但缺少实践经历,企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明晰产业前沿、技术命脉但缺乏教育教学经历,三者力量间存在不整合,以致客观实践和理论研究不结合,很难形成契合时代、符合国情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所以,鼓励不同背景、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间加强交流,形成主体广泛多元的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团队。

    (三)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比较研究

    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些共同的趋势和规律,应加强国际比较研究。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球拥有绝对优势的学术地位,英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12]。美国学者(Avid Kolb)教授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有较强的影响力,提倡创新创业学习从体验开始,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行动,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13]。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同样在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发文量排名世界第6位,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加强比较研究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发展的需要,以便从国际研究中“取其精华”,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同时,也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成果及时推向世界,实现双赢。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确定了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从研究内容上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聚焦“专创融合”“课赛通融”,将创业文化引入育人全过程,注重高职学生素质提升和多元化评价,构建定位准确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拓展实践领域,形成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但是,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者合作密度较低,未有形成较强的研究团队。随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不断加速,以及中国特色职教体系的逐步形成,高职创新创業人才培养要聚焦新产业、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产教融合深度,提高协同育人效度,加强国际视野,开展更多的比较研究,以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蕊竹.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2):74-80.

    [2]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CHEN C.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

    [4]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80-83.

    [5]庄惠明,曾靓,王斐兰.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的发展脉络及内涵特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8):3-10.

    [6]于兆勤,张育广,刘琼辉,等.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5):238-240,248.

    [7]李云松,任艳君,程德蓉.以创客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225-229.

    [8]立心铸魂兴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教育事业发展[DB/OL].[2018-09-09].http://www.xin

    huanet.com/2018-09/09/c_1123402502.htm.

    [9]王新玉,刘淑娥.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挤出效应化解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20(9):44-49.

    [10]CHEN C, HU Z, LIU S, et al.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2(5): 593-608.

    [11]李维安,齐鲁骏.公司治理中的社会网络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外文献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1):68-83.

    [12-13]范昕俏.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基于Web of Science(2009—2018)文献的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6):36-40.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