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

    【摘要】现在的初中作文要求“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为了探究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思想浅薄、感情失真等现实问题,本文重在讨论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尝试从感受生活、阅读领悟、真实抒写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图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使学生作文达到深刻感人的程度。

    【关键词】感悟;写作;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130-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丽亚.心有灵犀一点通——感悟让作文不再平淡[J].课外语文,2020,19(25):130-131.

    一、慧眼慧心,体察世情,积累素材

    写作热情、写作冲动,来源于对自然对社会的频繁接触。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契机,带领学生留意生活之美,挖掘美的人、美的风景、美的心灵,点燃抒写美的热情。王浴海先生曾说:“空山鸟语,础润月景,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颦,一笑,一丝,一线,一思忖,一闪念,都可入诗入画入文。”(王浴海文摘)写作是一种唤醒生命的行为。从生活中激发灵感,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与自己的灵魂碰撞,激发思考的火花。例如,在乡村漫步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自由和惬意,并意识到生活不能一成不变。在山川中游赏时,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宽广和豪情,领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掬一捧山涧小溪水,品尝溪流的醇美,感悟真实自然的可贵。观一池荷花,感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气节。听一曲虫鸣,沉浸入大自然恬静安详的酣梦……热爱生活,投入生活的怀抱,眼看,耳听,潜心思考,体验感受,情感获得孕育,思维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能做到,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悟写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感悟力强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写作中的“灵感”,仅仅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注重日常积累。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下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和经历的,并告诉学生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充满哲理。如果他们仔细观察,用心理解,反复思考,他们会有一个独特的洞察力,从中他们会认识到值得解释和启发的哲学。就拿平时生活中不能离开的水来说,水形态各异、品种多样: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广阔汪洋中的海水、冰原雪川上的雪水、日常生活里的饮用水、多愁善感的泪水、辛勤劳作的汗水……水很平常但又绝不平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水中感悟很多不同的深意,比如:滴水穿石——坚持不懈;孕育生命——无私奉献;百川汇海——目标明确;化雪结冰——不移本性;饮水思源——节约用水;治理污水——环境保护;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不同的感悟,反映着作者之智慧、才华、观察力与判断力的高低。 越多的感悟,越反映了生活体验的深刻,情感积累的丰富,对于写作越有利。古人论文,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广采博取,多观察,善留心,勤积累,在写作的时候才能灵光乍现,文思泉涌,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当然,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并写下它,但他们不需要写下他们亲身经历、听到和目睹的所有事情,而是要对重要的事情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感受。这样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和可读的。

    二、经典引领,执着阅读,陶冶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帕夫雷什中学》第263页)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高尚的情感和伟大的思想。对学生来说,阅读经典作品,感悟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由此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移情养性,扩大他们的襟怀,丰富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精神品位。既然这样,那么何愁学生下笔无言,晦涩难明呢?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执着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例如,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文学的长廊中始终熠熠生辉。诗人们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在古典诗词中,自然美景、人生理想、生活情趣、乡愁别绪等无不入诗。这里有李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有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有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有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有的细腻如美目盼兮,诗歌中蕴含的情韵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跟着诗人在亦喜亦悲間,眼观万物,心动情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学生涵泳在丰富的人文世界里,自身感悟如何能不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呢?

    又如,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有很多深入人心,触动灵魂的经典之作。人教版中摘引了很多名家名作,比如《故乡》作者通过主人公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深切地感受到封建思想压迫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从而产生探索新生活的迷惘却又坚定的信念。《紫藤萝瀑布》的作者从盛开的紫藤花中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个人必须积极乐观地生活。《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在秋天失去了母亲,却收获了母爱,收获了勇气,收获了生存的信念,也收获了一份难忘的怀念。《老王》的作者在对老王的愧怍中领悟了人是生而平等的,只有基于平等意识的“人道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在经典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文章充满生命的活力。“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四溟诗话》卷三),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印件,而是要在感悟和思索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的存在,向读者展现“自我”。

    在传统美德中“诗言志,文以载道”,经典诵读充实了学生的内心,增强了学生的感悟品味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先人的气质修养、思想内涵、文章风格,都在学生诵读过程中得到熏陶,在学生写作中得到升华。可以说优秀的写作能力离不开经典的引领,执着的阅读。

    三、热爱写作,倾诉心灵,抒写感悟

    喜欢写作的人,都是感情丰富的人,他们对生活有很深的感悟,所以才会想起用文字把他们记录下来。很多作家甚至把写作看作是他们的生命,由衷地热爱它。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他创作《平凡的世界》,从酝酿、准备到写作,历时整整6年,为了写作他提着一个装满资料的箱子开始感受生活,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触及到的,就竭力去触及。他曾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他的小说生活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这都是因为他所写的全是他真切感受过的。因此他的《平凡的世界》才能感动无数人。在他看来,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创造的过程。他对文字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他用生命写作了《平凡的世界》,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经典,也用生命告诉世人,什么叫写作,写作的价值是什么。我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又是一座文学的高峰。21岁时风华正茂的他不幸瘫痪,对一个青年来说,身心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地坛给了史铁生身心一个放逐的地方,地坛让他用大自然的甘露,荡涤了心灵的种种尘埃,地坛让他看到了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地坛让他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未来,让他的梦想在此启航。地坛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最动情的地方,从他的许多文章中,都能闻到地坛的味道,看到地坛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情节”融入了他的血液,进入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起起落落的整个人生。读者从他们的文字里,看到写作之人的情怀,看到了学者心中的世界,更是对未来有着强烈的憧憬。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热爱写作。可以从平时的一点小练笔开始,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写自己的日常琐事,有感而发,有慨而论。可以是观察笔记,也可以是阅读心得,还可以是日记随笔,哪怕是一点内心独白,只要长期坚持练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然会爱上写作,把写作视为心灵倾诉的港湾,他们的文笔也自然会鲜活灵动,佳作纷呈。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心灵的交流,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悟。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篇作品必须承载思想的眼泪或笑声,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体会。说真话,抒真情,悟真理,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有厚度有灵魂,才能真正地打动人、感染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只要我们细细感受生活的美好,徜徉书海中领悟真情,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表达出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受,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有了栖居的沃土,我们的人生也将更健康充实。而到那时我们又何愁写不出具有深刻内涵的动人作品呢?

    参考文献

    [1]楊敬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红.浅谈作文创新中的哲理渗透[J].现代语文,2006(8).

    [3]王丽亚.基于核心素养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J].创新时代,2017(10).

    [4]刘丹凤.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J].新课程导学,2013(24).

    [5]曾响国.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意义和价值[DB/OL].中国论文网,2020.

    [6]赵璟玥.论写作的心理宣泄功能[J].丝绸之路,2009(22).

    [7]曹君.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