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思考
陶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逐渐脱离了僵化的训练模式——题海战术。采取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还可有效进使学生的智力、思维、意志以及兴趣等方面均得到同步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增加趣味性、层次感,力求实现多元化,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布置课堂作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避免学习与实际脱节,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作业的设计也应多与生活相关联,增加数学的生活价值,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为主要学科的必要性,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如,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进行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在衣服的标签上看到这样的数字符号:“含聚酯纤维67%,粘纤33%”“含羊毛量82%,氨纶18%”等。在衣服标签中,这些百分数有哪些含义呢?同学们在商品的标签中试着寻找一些百分数,并思考这些百分数在商品中所代表的含义。同时,想一想有些商家所说的百分之百纯羊毛的商标应该是如何的呢?是否在购买时有欺骗消费者的情况?2.在家中的酒瓶上寻找一下,是否也含有百分数,对比白酒、啤酒、红酒这三种酒的酒精度,根据在课堂中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思考一下什么酒更容易醉人?
通过与生活相关联的作业设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布置探索性、实验性、开放性的作业,提高巩固知识的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大量做题的方式,过多的作业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压力,并且这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书面作业过多,非书面作业基本没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皆不完全,思考问题时过于感性化,因此,这种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心理,促使他们从厌倦作业到厌倦数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把小学数学作业从机械性、重复性中拯救出来,作业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学生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如,教学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学习用品中哪些是还需购买的,大家回去之后,去商店把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买齐,并且算一算:你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商店售货员又找回你们多少钱?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远离生活趣味的作业关闭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窗口。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选择多元化的方式,改善现有的作业布置问题。
三、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分层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这样设计作业。一类作业:学校校园里一个圆形花坛半径为6米,求花坛的面积。二类作业:学校校园里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为120米,求花坛的面积。三类作业:有一头牛被主人拴在草地的树桩上,拴牛绳长为6米,这片草地长30米、宽15米。请问:这头牛能把草地上所有的草都吃光吗?为什么?它最大吃光的青草面积是多少?
教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三种作业。第一部分作业对初次接触“圆的面积”的学生,只要会套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就算完成了学习目标。另一部分学生则需拐个弯,先找出求圆面积的必要条件,依次求出,方可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既是挑战,又能品尝成功的喜悦。第三部分学生的作业既有趣味,又充满了挑战性,各得其所。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应该充分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作业设计,来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进一步推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