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思路探讨

    杨欢 魏晓宇

    摘? ? 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对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在阐明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战略和行业市场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知识储备的新要求。之后,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最终为我国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 ? ? ? ? 文献标识码:B?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18-02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基础上,构建以“四梁八柱”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2020年1月经修订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指出“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这意味着规划行业将迎来市场资源重组和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这一变革将对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如何在“四梁八柱”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协同融合相关专业,坚守空间属性特征,优化本科课程体系,是当前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理应深入探讨。

    一、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阐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体系经历了以建筑功能为基础的物质形态规划和以城市科学为基础的综合规划,目前正处于资源管理型融合规划的初期阶段[1]。本文在解读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10所院校(第四轮城乡规划学学科评估B+以上)本科培养方案(此处不考虑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以建筑工科背景为主导,制约资源管理型规划的推进

    这10所院校中建筑“老八校”占主要地位,其城乡规划专业依赖于这些院校浓厚的建筑学背景。在课程体系中,这八个院校也大量设置了“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认知实习”“建筑史纲”等课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低年级设置了不少于896个课时的建筑基础教学。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侧重建筑美学和物质空间形态,忽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整治和土地资源管理等知识的供给,不利于资源管理型融合规划的推进。

    (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缺乏空间病理和管理等课程设置

    当前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以解决空间问题为导向,设置了大量城市“治理学”课程,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了弥补“病理学”知识的空缺,近几年部分院校增设了“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地理学”等课程。同时,除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外,多数院校并未设置城市经营和公共管理等相关课程,个别院校只作为选修课推荐给学生。整体来看,除了大尺度区域和地理规划外,现行城乡规划专业在源头上缺少补给和基础储备,仍限于物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针对城乡问题产生机制和城乡管理体系的“病理学”和“护理学”课程相对较少[2]。

    (三)受“重城轻乡”观念影响,乡村规划课程设置相对薄弱

    现行课程体系仍以城市为主要对象,设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住区规划原理”等课程。针对乡村空间,多数院校仅设置1~2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华南理工大学(2018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版)并未设置乡村规划方面的必修课程,华中科技大学(2015版)和同济大学(2019版)设置了“乡村规划设计”和“乡村认知实习”两门课程。乡村社会经济及空间布局与城市社会经济及空间布局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下,亟需开设相关课程以为培养乡村规划师奠定基础。

    二、新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知识储备需求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国土规划试点、多规合一试点和自然资源部重组等历史阶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3]。随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双评价”)以及《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件陆续出台,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诉求。

    (一)增强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论储备,提高空间资源管控的价值引导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逐步扩张,不断侵占自然生态和农业耕地资源。为应对这种状况,国土空间规划在整合现有自然生态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城乡建设数据的前提下,以“双评价”为基础,谋划空间用途管控和资源开发保护格局。然而现行城乡规划本科教学除了通识选修课涉及相关内容,专业基础课仍大量围绕建筑空间和物质形态规划展开,极少有院校会引导学生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和生态修复等内容的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资源价值观的培养。

    (二)重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空间规划辅助编制平台提供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并以此为支撑完成底图绘制、“双评价”、三线划定、用途管控和监测预警等内容。以往城乡规划本科教学侧重CAD、Photoshop和Sketchup等软件的应用,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学习相对薄弱。如东南大学(2015版方案)开设“GIS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课程,但仅设置16个学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方案)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24个学时。整体来说,部分高校在开设有关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课程时,年级较晚且课时量偏少,学生整体应用熟练度不够,无法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

    (三)强化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为我国空间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城乡规划是协调公共利益、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公共政策属性[4]。现行城乡规划本科教学强调空间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轻视了公共政策和管理制度等方法的价值,且大部分院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意见》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意味着应在规划设计时融入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等内容,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城乡规划本科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思路初探

    在对课程体系改革必要性阐述和外部环境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探讨本科课程改革方案,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人才保障。

    (一)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课程库

    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背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全面整合校内资源,促使城乡规划本科教学由“专而精”逐步向“广而全”转变。在确保学科知识体系主干特色的基础上,促进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土地管理和人文地理等专业的融合,适度增设“农业区划学”“环境心理与行为学”“资源环境导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土地利用规划”等必修课程,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课程库。

    (二)发挥平台优势,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专业课程群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增强了对自然资源及乡村空间的管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于“三农”领域,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在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增设了以“当代乡村规划研讨(40课时)”“乡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空间布局(24课时)”“乡村社区规划与住房设计(56学时)”“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32课时)”“乡村社会问题和治理(32学时)”和传统村镇实地考察为主的“乡村振兴”特色课程群,以期为培养乡村规划师奠定基础。

    (三)坚持三位一体,完善空间病理及运营等课程设置

    随着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凸显以及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新技术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规划师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城乡问题进行病理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后期监督维护。为了实现“病理学”“治理学”和“护理学”三位一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了“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48课时)”“规划项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级GIS)(64课时)”“城乡规划数据分析方法(32课时)”和“城市管理(32学时)”等必修课程,为规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对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解读部分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一些问题:现行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科背景为主导,制约了资源管理型规划的推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缺乏空间病理和管理等课程设置;受“重城轻乡”观念影响,乡村规划课程设置相对薄弱。在肯定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外部行业市场两方面入手,指出城乡规划本科课程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增强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论储备,提高空间资源管控的价值引导;重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空间规划辅助编制平台提供支撑;强化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为我国空间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之后,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以下改革思路: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课程库;发挥平台优势,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专业课程群;坚持三位一体,完善空间病理及运营等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黄亚平,林小如.改革开放40 年中国城乡规划教育发展[J].规划师,2018(10).

    [2]黄艳,薛澜,石楠,等.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规划学科发展——城乡规划与公共管理学科融合专家研讨[J].城市规划,2016(9).

    [3]黄征学,黄凌翔.国土空间规划演进的逻辑[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6).

    [4]周庆华,杨晓丹.城鄉规划公共政策属性与专业教育改革[J].规划师,2018(11).

    [责任编辑? 姜? ? 雯]

    收稿日期:2020-06-12

    作者简介:杨欢(1989—),女,陕南西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乡村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内蒙古财经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规划类课程改革研究”(YXYB1921)

猜你喜欢本科城乡规划供给侧浅谈申办应用性本科院校之举措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转型模式的理解与应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货币政策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浅谈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补短板提质增效 城镇化有所作为 拥抱供给侧改革 推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关于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