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背景下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研讨式教学设计探索

    黄尊地 常宁 李志伟

    [摘 要]课题组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修订了交通工程(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两性一度”的“金课”要求,课题组提出课程建设标准,并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研讨式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探索结果为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以及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金课建设;对分课堂;教学设计;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041-03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1]。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所典型的应用型本科。

    五邑大学轨道交通学院(下称学院)以学校办学定位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为导向,以轨道交通行业为背景,以轨道交通车辆和配件及工装设备的生产制造、故障诊断分析及运用维修维护为主线,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行业意识、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采用校企协同培养,工学结合,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基于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为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院自身情况,课题组对交通工程(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

    交通工程(軌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第一批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外专家评审,已于2018年9月进入实施阶段。课题组2020年9月开始为2018级新生教授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课程,该课程为交通工程(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轨道交通车辆后续课程和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设计、生产、制造、运用、维修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金课”的概念,之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两性一度”的“金课”要求[3],因此如何在新标准下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深入理解“金课”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学院的课程建设标准,并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研讨式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什么是“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3]。以“两性一度”的“金课”要求为指导,学校从教学产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金课”建设考核标准。通过对“金课”新的要求“两性一度”的理解以及学校课程建设考核标准的深入学习,学院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十条基本要求,具体如下。

    (一)课程思政方面

    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的融合,坚持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堂积极宣传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要具有高阶性,能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系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教学目标要超越“理解+记忆”的浅层次,包含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创新性方面

    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具备鲜明的前沿性、时代性和批判性,充分反映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前沿,并能够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四)教学内容挑战度方面

    教学内容挑战度要够高,具有足够的深度和难度;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的广度,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衔接,并能推动跨学科教学,通过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五)教学策略方面

    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精细的教学策略,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结合;要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内容、顺序、学时,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学期的课内课外都努力学习,从而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且达成度高。课外与课内学时比例不低于2:1。

    (六)教学形式方面

    课程教学形式要充分体现先进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要积极有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模式精髓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七)教学方法方面

    课堂教学除讲授外,还要有效地开展研讨式、实验实践、小组合作、写作、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资源方面

    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材和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要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课外学习资源,尤其是线上学习资源,同时要指导学生高效获取并使用学习资源,助力学生大量学习,丰富知识结构。课内外教学资源要切实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应较高。

    (九)过程考核方面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考核评价应达到5次以上,类型要多样且合理,效果要好。考核应涵盖课堂表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在线学习、课程报告、口头报告、正式考试等其中的至少3种。

    (十)评价达成度方面

    课程评价应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应积极进行非标准答案的考核改革,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考核后应进行达成度评价分析,并持续改进。

    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

    课程是教育中最微观的问题,解决的是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学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集中过程,但课程又涉及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师管理上,都缺乏科学专业的评价机制,无法做到优胜劣汰。这导致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学生在课堂“违规违纪”现象频出;教师辛苦备课但教学效果不明显;专业课程选课学生数量激增或锐减;青年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等[4]。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5],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即“对分课堂”教学法把“教”与“学”清晰地分为了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法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

    高校教师将“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在很多高校和课程中都进行了应用和探索[6-8],在其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和自我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笔者自2016—2017学年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在学院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课程中实践“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讲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研讨式教学设计方案。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改革如下。

    第一步为讲授(Presentation)。“金课”建设要求教师要积极有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等教学形式,同时也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一整节化整为零,集中在15~20分钟内进行重点讲授,让学生掌握轨道交通车辆的特点和组成,车辆车体、转向架和车钩缓冲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使学生理解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和转向架等承受載荷分布和传递,能分析轨道交通车辆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车辆结构理论知识、零部件工作原理和力学问题分析方法等用于轨道车辆总体及零部件制造或检修流程的设计、实施和改进中。

    第二步为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结合教师讲授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课下能够进行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根据作业和问题开展分析、研究,通过书面形式撰写设计方案;课上能够有效地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够清晰地陈述发言,表达自己或者小组的观点。

    第三步为讨论(Discussion)。经过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分析需要,与同专业同学组成正式或非正式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开展研讨式教学,既要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务;又要胜任团队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讨论,汇总团队成果。

    三、研讨式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内容。笔者以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课程中铁道车辆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中的铁路限界为节段,展示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研讨式教学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该教学设计节段包含教学课题、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内容)、课程思政、作业内容和下次上课讨论内容等。整体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教学课程和授课对象,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重在能力培养和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结合创新性和挑战度,合理规划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混合课堂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课下复习形成观点+课堂讨论交流思想+教师讲授引导思路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同时对课后学习有要求,合适的课后作业是保证课下的内化吸收以及下次课讨论的关键;讲授及板书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介绍车辆设计工作人员关于铁路限界的技术探索之路,并通过线上及时共享教学资源;课程注重平时成绩,加强过程考核,最后完成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优化和完善课程建设。

    通过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研讨式教学设计方案在本课程的应用,使学生系统地获得车辆总体构造和网络控制等知识,掌握车辆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同时具备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轨道交通车辆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的能力,并应用于铁道车辆或零部件设计。另外,“对分课堂”提高了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和表达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有效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真正将OBE理念落实到课程上,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包含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建设标准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教学设计要求不断完善和调整各类教学资料(如教案、视频、案例、习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等),使课程始终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和规范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广度和学习效果,最终达到“金课”建设的新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 高教探索,2010(1):10-11.

    [2] 黄尊地,常宁,翟玉江,等.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42-45.

    [3]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育,2018(12):4-9.

    [4] 黄尊地,常宁,翟玉江.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42-45.

    [5]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6] 李欣. 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 学周刊,2016(10):16-17.

    [7] 杜艳飞,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8] 陈瑞丰,张学新. 优化对分课堂讲授,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69-17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