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版合作新路径

    韩小婷 杨瑰玉 杨云鹏

    2013年以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湖北省作为全国文化大省,也一直在摸索出版“走出去”的突破性路径。作为长江出版传媒旗下的一家综合性科技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直将“走出去”工作视为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明确了方向、找准了时机后,湖北科技社不仅仅停留在思考、调研和摸索上,而是真正付诸行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努力做新时代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非洲出版中心项目的落地运行,更证实了行动的效率性和前瞻性。

    一、项目基本介绍

    2015年5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中非科技出版和文化交流的战略合作协议》;8月,长江传媒代表团赴肯尼亚考察调研;12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再次与中-非中心签约,双方共建非洲出版中心。2016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在内罗毕注册成立非洲出版中心的实体机构——Enjoy Culture & Media Co., Ltd;11月,国内公司(长江传媒英爵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爵意公司)在湖北省武汉市注册完成。

    英爵意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非洲正式落地的出版文化单位,秉持“让非洲认识中国,让世界认识非洲”的理念建设非洲出版中心,专注于全媒体出版、版权贸易、文化交流和海外传播等工作。重点围绕主业发展着力突破,在精品和主题出版上力求发展,坚持3-5年的出版规划,做实出版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积极关注中非时政热点、学术热点,梳理出精品生产重点,策划选题,主业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现已出版非洲主题图书二十余种,中肯同步出版图书六种,正在编撰、规划的图书二十余种。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与开拓,非洲出版中心与中外二十余家科研、教育、文化及传媒机构建立了不同层面的合作共赢关系。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马赛马拉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新华社非洲总分社、CCTV法语频道、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达成合作出版协议;与国内从事非洲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络并时刻关注可实施的高端图书选题。与肯尼亚东非华人商会、肯尼亚华助中心联合创办中文报纸《东非华文报》;连续三年组织湖北省内出版单位赴肯尼亚参加内罗毕国际书展,并在会展期间连续举办中非出版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中非出版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书展、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等国内外大型文化出版活动。2018年6月,第四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长江传媒作为唯一地方出版传媒代表受邀参加并作主题发言。

    有付出就有收获,2016年“非洲出版中心”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7年非洲出版中心获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支持、获评为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重点项目,2018年“東非华文传媒建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1.制度设计

    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是在非洲(以东非肯尼亚为基点)设立出版分支机构,打造文化战略支点。2016年7月,非洲出版中心的实体机构——Enjoy Culture & Media Co., Ltd(英爵意公司)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正式注册成立,同年11月,英爵意公司在湖北省武汉市完成注册。项目落定后实行公司化运营机制,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核算。设总经理1人、总编辑1人,内设非洲编辑部、行政管理部和财务部。公司运营两年多,人员组织架构和业务体系基本完善,已实现独立运营,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2.整体规划及分段实施

    英爵意公司整体规划是以肯尼亚为中心向东非地区乃至整个非洲大陆辐射,向非洲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讲好非洲故事。未来发展目标是建成中非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中非版权贸易平台、中非教育促进平台等,成为具有一定公信力、中国特色、较大规模、业务版块成熟、本土化程度较高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文化传媒企业。

    短期规划:两年内真正实现在非洲落地,融入当地出版产业链,出版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非洲题材作品,创建《东非华文传媒》报纸,组织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在国内外非洲主题出版领域的影响力。

    中期规划:至“十三五”末,形成一定规模的非洲主题出版和海外传播品牌,业务板块相对成熟,建成中非版权交易平台,促进汉语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非的传播、推广。

    长期规划:未来十年,定位于中文语言推广、中华文化在非传播,建设和完善中非版权贸易平台、中非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具有一定公信力、中国特色、较大规模、业务板块成熟、本土化程度较高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文化传媒企业。

    3.选题策划及实施

    英爵意公司的非洲编辑部围绕精品和主题图书出版着力发展,坚持3-5年出版规划,做实出版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主要是以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故事的主题出版物,对非科学研究及阶段性成果的高端学术出版物为选题策划方向。公司已完成肯尼亚国际书号的申请以及在当地主管部门进行版权登记备案全流程,具备在肯尼亚出版图书的资质。现阶段,公司主要以国内进行选题策划和内容编辑,中肯同步出版的形式为主。同时,也积极同肯尼亚当地的出版社取得联络,争取版权的引进和输出,并商讨共同策划选题、联合出版形式的可行性。

    4.人才建设

    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培养,各岗位建制基本完善。非洲编辑部门承担出版选题的策划和推进出版流程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日常事务的统筹安排及协调。编辑梯队完整,人员素质较高,高级职称人员2名,责任编辑3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行政部门主要对部门的各项行政工作负责,督促和掌握本部门工作实施进度,保障协调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公司设有外联专员,负责与非洲相关机构、单位和侨联组织的联络,人员英语素质较高。公司还设有新媒体运营岗位,负责公司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维护,以及企业宣传及相关物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实效

    1.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对外合作关系

    与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马赛马拉大学、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等战略合作单位分别商定协议细则与工作规划,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与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内罗毕华助中心、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等非洲当地华人华侨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与CCTV非洲分台、新华社非洲总分社、中国日报非洲分社、中国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等我国驻外机构的联系,扩宽非洲出版中心在肯尼亚的合作内容。

    2.对非精品出版物已陆续面世,后续产品储备丰富

    2017年《同舟共济一甲子——中非建交60周年人物录》(汉英对照)(汉法对照)、《肯尼亚国家地理遥感图集》《肯尼亚常见植物》4种图书首次中肯同步出版;2018年非洲主题精品图书《我的铁路我的梦——新华社记者眼中的蒙内铁路(中文版)》《15岁,我在非洲》《遇见非洲》正式出版;与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中心联合出品的《我从非洲来》光盘制作完成并出版发行。2019-2020年计划出版展现我国对外合作共赢故事的主题出版图书《我在非洲当记者》《中非合作新时代》,非洲研究高端学术图书《非洲历史与文化丛书:李安山专辑》,非洲科学研究成果图书《肯尼亚野生动物鉴别手册》《马达加斯加兰花》等精品力作。

    3.成功组织参展内罗毕书展,文化交流平台功能初显

    组织湖北省内出版单位连续三年参加内罗毕国际书展,获得肯尼亚出版商协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其间,与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联合举行《我的铁路我的梦》图书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由文化“走出去”到“走进去”,2018年参加第21届内罗毕国际书展期间,策划并具体承办了由肯尼亚国家图书馆、长江出版传媒与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联合举行“中文图书阅览区”揭牌仪式活动,成为首家在非洲国家图书馆设立中文图书专区的中国出版单位。

    4.全媒体融合发展,助力驻外华文媒体建设

    东非华媒中心架构基本搭建完成,东非华文报社正式成立。2018年6月,东非华人生活指南——《东非华文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功创刊并发行,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结了东非地区无华文报纸的历史。日后将继续开发出版图书的数字化平台、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以及推进非洲主题图书全球“纸电同步”出版发行。

    5.版权对外输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大典》为龙头,以武术、中医为重点对外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此探讨进一步在非洲开展医疗合作、武术传播的可行性实施路径。已与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江西科技出版社的《跟着视频学品茶》,分别签订图书版权输出合同,完成国内出版单位图书在肯尼亚的翻译出版及发行。

    6.主流媒体频繁报道,海外文化传播效果显著

    《肯尼亚植物志》(英文版)编研工作启动暨新闻发布会受到媒体热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以及荆楚网各自在文化板块发表了题为“《肯尼亚植物志》在我省启动”的相关报道,新华网、凤凰网进行了全文转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也主动联系我们,对参与《肯尼亚植物志》出版项目的人员进行了面对面采访,并在2015年12月8日推出专题报道。2017年9月在内罗毕签约蒙内铁路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同名图书,以及2018年9月该书首发并在肯尼亚国家图书馆设立中文图书阅览区活动等,新华社、中国日报和央视国际频道随后都进行了图文和视频报道,系列新闻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发。

    7.项目得到多方肯定,收获不少奖项和资助

    《同舟共济一甲子:中非建交60周年人物录》(汉法对照)入选“2017年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肯尼亚国家地理遥感图集》入选首届湖北省最美图书;非洲出版中心项目入选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获得“2017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支持,同时获评为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重点项目。2018年“东非华文传媒建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四、实施项目的心得体会与思考

    组建非洲出版中心是新时代赋予出版文化单位的新使命。非洲出版中心这样的落地项目能够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通过文化影响力概念来达到民心相通,从而淡化地缘政治效应,逐步形成共识与相互信任,达成谅解,架构起“一带一路”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对于其他行业借由文化走出去有深远意义。

    该项目是中非在出版文化领域投资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是实现中国与非洲“民心相通”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推动中非的文化交流、媒体合作及文化产业链分工布局优化。非洲出版中心將通过与肯尼亚出版机构紧密合作以及内罗毕国际书展搭建中非出版文化交流的平台,带动中国出版走向肯尼亚、走向非洲,同时将非洲优质出版资源引入中国。

    同时,在项目实施中也让我们有了更冷静的思考:作为国内出版界在非落地的第一家出版传媒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和海外工作中,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任何工作的推进都是在摸索,缺乏决策咨询的指导是公司非常苦恼的问题,延误了很多时间和机会。人才缺口较大,公司需要的人才既要有一定专业知识还得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驻外工作,优秀的人才不愿来,一般人员不想要,选择余地有限;还要保证现有人员不流失,队伍建设难度很大。人才问题是个老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

    运行两年多,我们深深感受到责任和力量,海外文化传播工作,特别是非洲市场蕴藏着丰富的合作资源,湖北科技社正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目前任何工作都是开创性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文化传播有其独特性,既要大刀阔斧更要细水长流,需要耐心和守候。非洲出版中心的开创性工作播撒的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也许需要经过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发芽的机会,只有在其中才知其乐、才知其不易,但我们愿意同它一起发芽、成长。

    五、推动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出版发展到了新阶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跟上时代潮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1.出版“走出去”要具备世界格局、中国特色

    要遵循国际交往原则,既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国际合作出版任务,要对一些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给予更多的建议和帮助。同时,通过对外输出传播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2.出版“走出去”要善于借力发力,加强合作

    世界各国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千差万别,只有深入地研究、进一步加强合作传播能力建设,才能让中国图书真正实现“走出去”。要加快出版本土化建设,通过机构、人员、内容、渠道的本土化,实现分众化、区域化定制出版。

    3.出版“走出去”要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

    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出版技术、最新出版理念和新型出版模式;大力支持国内出版模式、出版业态以及出版形式的创新;要运用好大数据平台,新媒体和数字化创新信息处理方式,推动和引领出版业“走出去”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4.出版“走出去”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要培养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法规、精通市场开拓和跨国出版经营管理、外语熟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出版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