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鲤鱼微生态制剂代替药品对比试验
罗志伟
摘 要:通过在鲤鱼成鱼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代替药品的对照试验,可以看出定期施用水质调节剂、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控制水体中致病生物的浓度,改善水质,使鲤鱼生长有一个好的环境,同时减少鲤鱼的应激反应,提高鲤鱼的品质和产量,增强鱼的抗病力,从而使试验池的鲤鱼未发生严重疾病。而按照常规养殖,用药以后养殖鲤鱼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病害重复发生,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成活率,经济效益较差。
关键词:鲤鱼;微生态制剂;增效
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2020年灯塔市农机渔业服务中心在灯塔市忠信淡水渔业有限公司做了池塘养殖鲤鱼微生态制剂代替药品对比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灯塔市忠信淡水渔业有限公司102#池(0.533 hm2)做为试验池;104#池(0.533 hm2)做为对照池。水深最高可达2.2 m,池塘保水性强,注、排水方便。
2 清塘、放苗
4月20日试验池和对照池用漂白粉150 kg/hm2进行干法清塘,4月23日注水到1 m深,4月25日用一桶肥水膏肥水,4月27日,各池放入鲤(松浦镜鲤)鱼种30 000尾/hm2(150 g/尾),4月29日搭配放养鲢鱼种5 250尾/hm2(150 g/尾)、鳙鱼种750尾/hm2(150 g/尾),见表1。
3 前期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
5月1日开始正常投喂,饲养期每天投喂4次,投喂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每天投喂量按鱼体重和水温变化逐渐增加,最高不超过鱼体重的5%。养殖管理坚持做到早、晚巡塘,定时调节水质和病害防治等各项工作。
6月20日待鲤鱼长到400 g左右时,试验池和对照池开始按各自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对照池和试验池均按常规养殖模式进行日常管理,仅病害防治部分采取不同措施。
3.1 對照池
3.1.1 增氧 正常使用增氧机增氧,增氧机开机使用方法如下: 晴天中午开机2 h左右,阴雨天根据鱼池溶解氧状况适时开机。在生长高峰期,全天24 h开增氧机。配备3台增氧机(3 kW/台)。
3.1.2 定期注水换水 排除污水、加注新水能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灵活,有利于水生动物生长。7月注水3次,每次注水10~20 cm;8—9月因水质差每月换水两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3左右,共换水4次。
3.1.3 鱼病防控 药物使用采取外用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
3.1.3.1 外用药 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和施用量,根据无公害渔药使用标准用药,对渔药实行处方制,不使用国家禁止的渔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避免盲目用药、超量用药和滥用药。7—9月每半月一次: 第一天,全池泼洒含“阿维菌素”成份的杀虫剂(用药浓度:0.05 mg/L);第二天,全池泼洒“苯扎溴铵”成份的杀菌剂(用药浓度:0.05 mg/L)。
3.1.3.2 投喂药饵 饲料中加入三黄散(大黄、黄芩、黄柏)5 kg/t、保肝利康散5 kg/t制成药饵,以15 d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前3日为药饵投喂期,每日一次,目的是杀菌消炎、修复脏器功能、提高鲤鱼的抗病能力。
3.1.4 投喂 坚持按“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投喂,每天投喂量按鱼体重和水温变化逐渐增加,最高不超过鱼体重的5%。
3.2 试验池
3.2.1 泼洒微生态制剂 7月10日,全池泼洒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 (用药浓度:1.5 mg/L)。通过向池中泼洒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转化水体中对鱼类有害的各种理化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滋生,使水质得到改善,达到“肥、嫩、活、爽”状态;达到水体中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应用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调控池塘水质,有效降低池水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态氮含量,改善池塘水质环境,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3.2.2 泼洒底质改良剂 8—9月由于池塘底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残饵、粪便和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深入水底与底泥混合而成废弃物,在塘中固有腐败菌作用下,消耗了大量的氧,使整个池塘,尤其是底部缺氧,导致底泥变黑变臭,并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8月15日和9月10日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成份的调水剂(用药浓度:0.37 mg/L),然后全池抛撒“增氧改底片”(用药浓度:0.25 mg/L)。底质是养殖池中最大的内在污染源,尤其是位于池底水、泥结合处的浑浊水质,是有机悬浮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浓度最高部位,是引起底质和水质恶化的根源。所以利用化学物质絮凝剂降解池塘有害物质,调节水体碳氮比,从而实现水体营养物质正循环。
3.2.3 使用增氧机增氧 增氧机开机使用方法如下: 晴天中午开机,阴雨天根据鱼池溶氧状况适时开机。配备2台增氧机(3 kW/台)。养殖池塘合理配置其它机器设备定时加水。
3.2.4 投喂 同对照池投喂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到9月30日,经过近5个月的精心饲养,对照池有疾病发生、有死鱼现象,但是不严重;试验池没有发生严重疾病,鲤鱼长势良好,节省了电费。
10月5日开始捕捞,试验池与对照池产出情况见表2,成本、效益情况见表3、表4。
对照池总产量19 018.4 kg,总产值183 893.6元,总利润21 373.6元,平均利润40 100.6元/hm2,投入产出比1∶1.13。试验池总产量24 164 kg,总产值243 460元,总利润为61 940元,平均利润116 210元/hm2,投入产出比1∶1.34。 试验池比对照池产量提高了27%,投入产出比提高了18.6%。
5 讨论
通过鲤鱼成鱼养殖的对照试验可以看出,通过定期施用水质调节剂、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有效地控制了水体中致病生物的浓度,改善了水质,使鲤鱼生长有一个好的环境,同时减少了鲤鱼的应激反应,提高鲤鱼的品质和产量,增强了鱼的抗病能力,从而使试验池的鲤鱼没有发生严重疾病。而按照常规养殖,用药以后养殖鲤鱼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病害重复发生,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成活率,经济效益较差。
试验表明推广池塘养殖鱼类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代替药品,可有效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鱼类的经济效益,是促进渔民增效的好项目。
(收稿日期:2021-03-05;修回日期: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