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刘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目标定位。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核心工作,面对“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增加,如何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经营策略,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目标,成为当前银行业亟须探索的课题。
“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预计仍将持续较长时间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与地缘政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对下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应地,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内、境外资产负债配置的统筹规划考虑,全面研判和审视境外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策略。
国内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回归常态。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常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逐步从“逆周期”调节向“跨周期”政策设计转变。从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来看,在经济恢复常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将引导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延续稳中有降态势,存款业务规范化管理将带动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维持息差稳定与综合效益提升的压力将持续增加。
监管要求持续提升。国际监管要求方面,《巴塞尔协议Ⅲ》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TLAC)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面临的宏观审慎监管要求持续增强。国内监管要求方面,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宏观审慎管理(MPA)、金融机构评级、监管强化标准(HRS)等监管要求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将各项监管要求作为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政策导向和前置条件予以提前统筹考虑。
市场竞争趋于多元化。一是商业银行的同质化竞争。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模式逐步趋同,更加需要从夯实客户基础、优化产品设计等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出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近年来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范畴持续扩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资金来源。三是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客户对于场景化、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给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模式带来挑战。
“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策略探讨
明确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导向
坚持提升价值贡献。“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在经营压力与监管要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从“规模导向”转型为“价值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价值贡献与综合效益水平。
坚持“三性”均衡协调发展。面对“十四五”时期经营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更加需要统筹兼顾多重经营目标的综合平衡,在履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持续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管理。
资产业务经营管理策略
“十四五”期间,按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总体方向,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预计总体仍将持续承压。因此,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管理中,应进一步坚持以资本约束与流动性安全为前提、以价值贡献与综合效益为导向、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和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等指标为衡量标准的资产配置策略机制,做好资产业务品种的配置规划与动态调整安排。
信贷业务方面,应统筹做好量价结构配置安排。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在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统筹做好信贷投放结构、节奏、定价、期限等配置安排,积极支持普惠小微、制造业、民营企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各家商业银行在公司信贷、零售信贷等方面的经营特色与客户特点,综合参考信贷业务品种、投放区域、资本占用、定价水平、资产质量等方面因素,提升信贷资产的综合效益。
债券业务方面,分析研判市场利率形势,合理配置债券投资品种。“十四五”时期,宏观政策将逐步从“逆周期”向“跨周期”转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市场利率预计将保持总体稳定。从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品种配置策略来看,对于利率债,应遵循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合理配置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券品种;对于信用债,应综合评估信用债券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结合客户融资需求,稳妥配置信用债券品种。
其他非信贷资产方面,丰富业务品种,畅通融资渠道。在推动信贷业务和债券业务发展的同时,合理配置表外资产业务以及同业融资、票据融资等非信贷资产业务,通过提升商业银行集团境内外、表内外协同优势,提供多渠道、多品種客户融资需求服务方案,提升资产业务综合收益水平。
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策略
稳定的负债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期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旨在推动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政策措施,将引导“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持续提升存款业务规范化程度,带动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保持总体稳定。因此,“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仍需聚焦于拓展资金来源、提升负债质量、降低负债成本、夯实客户基础等方面展开。
拓展资金来源。预计“十四五”期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的总体基调,商业银行存款增长仍面临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坚持将客户存款作为负债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多措并举推动客户存款的稳定增长;适时吸收同业负债资金,将其作为资金来源的有效补充,并通过加强市场利率研判,降低资金成本;通过统筹安排债券发行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金来源。
提升负债质量。近期银行业管理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商业银行负债质量、加强存款利率管理、整改存款创新产品、规范互联网存款与异地存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存款业务发展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公平竞争。“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应遵循监管政策要求,加强存款产品规范化管理,持续提升负债业务发展质效。
降低负债成本。随着“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质量提升、存款产品逐步规范,在此期间商业银行须顺应政策导向,加强存款产品利率定价管理,优化存款产品结构,完善存款价格监测管理机制,从而积极引导负债成本下行,提升银行净息差与综合经营业绩表现。
夯实客户基础。商业银行应积极借助科技金融工具,按照客户导向深入挖掘客户金融需求,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加强对存款客群与资金流向分析,及时优化产品设计并迭代更新产品组合,以“场景金融”为切入点提升获客销售能力,实现存款产品与客户的深度融合。
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的配套措施
商业银行在明确资产端与负债端业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措施,推动资产负债经营策略落地实施。
建立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资产负债经营机制。按照价值导向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满足资本要求、流动性约束等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统筹制定业务计划与财务目标,并按计划付诸实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最新监管政策要求与市场形势,按照总体发展目标导向,持续动态优化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优化资源配置与定价机制。内部转移资金定价机制(FTP)应坚持市场化定价策略,引导经营单位对标市场,向外部经营要效益;利益分配机制应立足于增强内部协同,通过鼓励各经营单位共同做大业务市场份额,提升整体综合收益;专项资源配置机制应着眼于重点产品及项目,通过配置专项资源,促进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快速发展。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绩效考核作为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在经营单位业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在考核导向上,应有效传导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目标,兼顾市场对标、历史比较、业绩贡献等情况,科学衡量各单位经营效益。在指标设置上,应坚持结果导向,聚焦核心目标,精简指标设置,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对业务发展的促進作用。
健全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具备系统高效的信息数据支撑。随着“十四五”期间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应持续提升数据管理质效,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会计信息数据系统,强化对资产负债业务产品与客户数据的监测分析,真正实现科技赋能。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财务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