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新闻报道创新探索

    夏丽霞

    【摘 ? ?要】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需要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手段,通过采编流程再造,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新安晚报》2019年底的“劳荣枝案”报道就是对融媒體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社会新闻;媒体融合;创新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都市报纷纷进行新闻报道的融媒体探索,实现一次采集,多介质推送,全时段呈现,再造融媒体的采编流程。在新闻报道呈现上,传统的新闻采访报道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创新是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手段,通过融媒体的采编流程再造,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对于一些突发的社会新闻报道,因为事发突然,往往在媒体融合报道上的要求也更高,对于都市报来说,这类报道又会经常碰到,更需要不断去创新探索,以适应当下的融媒体传播环境。现以《新安晚报》2019年底“劳荣枝案”报道为例,对融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新闻,尤其是一些突发的社会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提升影响力加以剖析。

    一、报网合一:第一时间组建报道指挥中枢

    对纸质媒体而言,践行融媒体理念,多从报网合一开始。《新安晚报》及旗下官方网站安徽网、大皖客户端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11月,《新安晚报》全媒体新闻采编团队诞生,这意味着《新安晚报》发布的新闻不仅仅是印在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还有记者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的新闻。经过近十年的媒体融合发展,报网合一的理念在报社已深入人心。

    正是有这样的理念作为基础,每当有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发生时,《新安晚报》采编部门都能按照融合报道理念的要求,在做好传统新闻报道的同时,进行融媒体产品的编辑制作。

    “劳荣枝案”第一时间被关注是在2019年11月29日下午3点17分,新安晚报副总编辑在报社采编的QQ群突然发了一段话:“厦门晚报副总编给我电话,告知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闻。当年震惊合肥的法子英案件主犯之一劳荣枝在厦门落网。在厦门藏了20多年,现已押往南昌。”

    简单的三句话,在群里引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有人说这是个狠角色,有人说当年听到这个名字都发抖,可见这个案子当年在合肥几乎人人皆知,新闻关注度极高。随即,笔者第一时间对该案的详细过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安排人手进行采访。

    法子英,一位十恶不赦的“杀人恶魔”。1996年以来,他伙同姘头劳荣枝,以色相勾引他人去其出租屋后实施绑架,勒索钱财后杀人,手段极其残忍,背负7条人命。如今,逃亡20年的劳荣枝落网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

    于是,报社立即组建了报道该事件的行动指挥中枢,由总编辑牵头,分管副总编协调指挥,采编各中心主任根据部署安排采访、编辑和后期制作,这也是整组报道能够不断深入推进、形成广泛影响的关键,包括后续及时派出记者赶赴厦门和江西采访都是在这个指挥中枢的指挥下进行。这个指挥中枢,消除了采编环节的沟通障碍,让媒体融合报道更顺畅。

    同时,采编部门人员群策群力,有人甚至找到了当年新安晚报记者在看守所独家采访法子英的报道,并安排当年亲历对话的记者写了一篇手记,回忆采访法子英的过程,除了当时见报的文字,着力写了采访感受。这种报道很有吸引力和揭秘性,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来合肥采访“劳荣枝案”,获悉这段往事,还专门来报社采访了该记者。

    二、快速出击:超越传统报纸的新闻采访安排

    当天下午,分管副总编提出“劳荣枝案”主要采访点供采编部门参考:抓捕地和案发地的探访;连线受害者家属;警方(谈抓捕过程、采访主力抓捕者、视频拍摄者,联系公安部门获取当年抓捕现场的视频以便融媒体发布);与厦门晚报联系,了解劳荣枝的抓捕过程;采访厦门警方和南昌警方。

    根据部署,当时采访部门安排了多路记者采访。一路记者联系公安部门,因为此案发生时,公安部门有围捕时的视频,看能否拿到当年那段振奋人心的视频。当年电视台曾播出过抓捕现场,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法子英躲在大衣柜之后,持枪对拍摄的民警说,你还年轻,回家去吧,不要吃枪子(大意)。寻找当年视频的做法非常符合媒体融合传播的理念,也是从当下媒体传播的特性考虑,若能拿到当年的视频必然会在网上形成新的热点,这种采访安排已经超越了传统报纸的新闻采访模式。事后也证明当年抓捕的那段视频确实成为网络热点,一度刷屏。

    另一路记者尝试联系当年的受害者家人,还有一路记者重回当年的现场,一个是当年劳荣枝和法子英绑架人质的出租屋, 也是杀人的地点;另一个现场,是被杀的老板家,这是当年的枪战与抓捕地点。最后安排一路记者对接法院,因为当年“法子英案”审理时,合肥中院有相关资料。同时,还安排记者查找《新安晚报》当年的合订本,寻找相关报道资料,并积极联络厦门警方获取最新信息。

    对当年抓捕地和案发地的回访需要快速出击,从探访情况看也是收获较大。比如,记者找到当年事发出租房的邻居大妈,她回忆说当年的劳荣枝烫个大波浪,相当时髦;还有出租房很长时间租不掉以及后来被卖掉的细节。比如在抓捕地,记者找到了当年案发时的报案人,通过这个报案人,记者又电话采访了被害者的妻子。

    获悉“劳荣枝被抓”这个线索的时间是周五,对于报纸来说,这个时间点其实不占优势,因为紧接着是周末。周六当天《新安晚报》见报了两个版,在同城媒体中算是做得最详细的了。当日见报稿件在“今日头条”平台上阅读量达410多万。

    但是这个案子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如:20年来劳荣枝到底是如何藏匿在厦门的?这些年来她经历了什么?由于南昌和厦门警方都没有发布具体内容,网上信息非常有限,我们通过从厦门当地一些微博用户和一些重要微博评论里寻找线索的办法,查到劳荣枝是在厦门蔡塘一商场卖表时被抓。记者在微博上私信了几位知情网友,获取了少许信息,此时感觉值得去一趟厦门。采访部门立刻着手安排了两路记者再次快速出击,一路记者买了最近的一趟动车去厦门(劳荣枝落网地),另一路记者赶赴九江(劳荣枝的老家),一方面看能否挖出她是如何藏匿厦门的,另一方面看能否从劳荣枝的家人那里得到一些突破,试图探寻她是如何由人变魔的。

    三、全网独家:挖网络爆点引上亿点击量

    在社会新闻的融媒体报道中,各部门积极联动、前后方通力合作非常重要,当下的融媒体报道再也不是传统新闻报道时代的“单打独斗”。除了記者和编辑的前后方配合,我们还实行了前后方记者的配合采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报道更快,也让内容更丰富,甚至挖到不少全网独家信息。

    在“劳荣枝案”的报道过程中,当前方两路记者分别出击厦门和九江后,采访部门及时安排了另外两名记者在后方全力配合和做好稿件的整合等工作,并组建了方便统一协调的临时微信采访沟通群。后方两名记者主要负责搜集微博、微信、电话补充采访等各渠道释放的零星信息,同时融媒体中心编辑第一时间在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设置了《“女魔”劳荣枝亡命20年》的新闻滚动专题,媒体融合报道正是需要这样的采编前后方无缝对接。各部门人员在临时组建的微信群里,沟通起来更方便,很多抢时效的独家报道,可以第一时间上网,视频编辑也能根据前方采集的内容及时制作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

    前后方记者配合默契,各种线索逐渐汇集,对劳荣枝的母亲、哥哥、读师范时的师弟、同学、南昌警方、厦门警方等的采访,都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根据要求,记者到现场以后,有动态信息就及时发回,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幅图、一个音视频,后方都可以编辑制作。在融媒体环境下,记者也都深知,大家不仅是为报纸采写报道,更要优先为融媒体平台服务,树立移动端优先的理念,文、图、音视频一齐上。

    正是因为这样的前后方配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联动,稿件发布速度非常快,前后共发布30多条原创报道,其中有多篇为第一时间追踪到的独家线索,全网首发,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影响,成为网络热稿,整组报道在报、网、端、微,以及各大授权平台上的总阅读量上亿。比如对法子英的判决书的全文披露,与劳荣枝二哥面对面,劳荣枝在酒吧旧照曝光(被称女神“雪梨”),深度对话小木匠妻子(要向劳荣枝索赔),以及安徽网编辑回顾当年采访法子英经历等,均创下阅读爆点。其中,在新安晚报官方微博上,设置的“劳荣枝落网”和“独家还原双面女魔劳荣枝”的话题分别达到1200多万和1400多万的阅读量。

    前方记者负责现场采访,后方记者负责做好录音整理、背景整合、补位采访等工作,比如,《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独家挖出了劳荣枝微信朋友圈这条全网首发的稿子,《疑似劳荣枝朋友圈曝光 “感恩”十几分钟就被抓》,仅在大皖客户端上的点击量就达130多万;在九江的记者第一时间找到劳荣枝母亲的租住地,一边采访一边传回录音,后方记者整理,迅速成稿发布到大皖客户端,探访到的独家报道快速出炉;负责厦门采访的两名记者还找到了劳荣枝的手机号码,发现劳荣枝或许冒用多个身份证信息。这种不断深挖的深度报道满足了大众对新闻的知晓欲。事后警方发布的信息也证实了记者的推测是正确的,这也是对记者的信息梳理和挖掘能力最好的肯定。

    四、谋求深度:报纸呈现与网络求快形成互补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纸质媒体已经改变了以报纸版面为主导的采编方式,变成24小时全天候生产融媒体产品的采编流程。 此次对“劳荣枝案”的报道,新安晚报也是采取了这样的操作流程。在安徽网、大皖客户端上,所有相关报道都是24小时滚动发布,只要有新进展,随时成稿发布,有时是一张劳荣枝网吧工作旧照的曝光图,有时是一段新的现场探访视频,有时是找到相关接触者的一段回忆。这些内容不受文章长短、题材或形式限制,在网上广为传播。

    在网上第一轮的传播之后,报纸如何做出深度,增加其厚重感?从采访部门来说,除了把当日零碎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还要从多个角度对案件加以关注,让报道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在采访和编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12月2日《新安晚报》刊发了三个版的重磅报道《起底劳荣枝》,“劳荣枝隐姓埋名,商场卖表被抓,目击者称其被带走时没有吵闹”“父亲去世时她还在亡命天涯”“曾化名‘雪莉在酒吧兼职”“法子英辩护律师:他不求见家人,只关心劳荣枝跑了没”,从不同角度对“劳荣枝案”进行了深入报道。

    12月3日,《新安晚报》又用四个版报道《多面“女魔”劳荣枝》,“被抓后,她说想看一眼家人,本报记者独家对话劳荣枝哥哥,警方已上门拍了一段家人的视频”“劳荣枝在厦门疑冒用两个以上身份”“遇害木匠的妻子将向劳荣枝索赔”等,再次深入对劳荣枝的多面性进行了揭示,整组报道更有深度和可读性。

    融媒体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社会新闻传播的新方式。比如,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是传统媒体时代社会新闻的操作手段,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创新?除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找到知情人,还第一时间安排人去找当年这个轰动一时的大案的影像资料;同时在尚未抵达现场的路上,可以先电话连线采访,结合最新的信息,提前发布稿件,并第一时间制作视频,这种速度才更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采访的过程中实时发稿,以客户端优先为原则,这样信息传播才能更广泛、更具影响力。

    当然,任何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内容。在“劳荣枝案”报道实践中,我们发现任何形式的包装,最终还是需要有实质性的采访内容,这才是引爆全网的关键。一直以来,都市报都是生产内容的好手,但是如何推介、包装自己,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需要虚心向网络平台学习。移动传播确实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诸多挑战,只有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纸媒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