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伎回忆录》看影视作品的群体形象塑造及艺术内涵

    张婷

    一、 影视作品中的群体形象塑造

    艺伎是植根于日本文化的一类特殊人群,她们服务的对象通常是社会中的达官贵人。培养一个艺伎的成本极高,因此她们的服务费也极高。在从事艺伎职业期间,她们不能结婚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艺伎始终都保持着神秘和美,因此外界对其虽然好奇但是相知甚少。艺伎不同于艺妓,她们出卖的是艺术而非肉体。因此她们需要训练自己的谈话、仪态、音乐、舞蹈等等。艺伎的训练大概从10岁开始,小女孩们大概要经历6年的时间,才可以出去表演舞蹈,之后再由舞伎成长为真正的艺伎。《艺伎回忆录》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小百合由一个渔村小女孩成长为著名艺伎的故事。电影将镜头投向了日本社会中最为神秘的群体,艺伎代表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美和艺术的极致追求。电影公映后,艺伎这一形象鲜活立体的呈现了世界观众的面前。

    《艺伎回忆录》不仅是关于小百合个人经历的电影,它实现了对整个艺伎群体的塑造和诠释。导演选取了三个主要人物,小百合、初桃和真美羽,通过这三个典型形象来概括艺伎的总体特征。故事从小百合儿时开始讲起,父亲因为家庭开支困难,不得已将小百合和姐姐卖给别人,小百合最终被送到了艺伎所。这一情节的铺垫,暗示了艺伎出身的贫寒和卑微。她们只能通过辛苦的训练将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艺伎,才能还清欠下的债务。这也照应了影片结尾,真美羽对小百合说:“我们成为艺伎不是为了实现自己,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艺伎的别无选擇是体现在许多方面的。艺伎的生活条件十分苛刻,为了保持良好的体态,她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电影中,男性的形象是极为高大的,他们是艺伎服务的对象,通过重金拍卖成为艺伎的“老爷”。艺伎注定只能成为男人的半个妻子,她们无法要求名分和对方的忠诚。在韶华逝去之后,她们也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

    在众多特征中,艺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美,小百合的美纯如清水,初桃的美艳如烈火,真美羽的美雅如百合。这三位人物都准确的诠释了艺伎的美。电影中着重刻画了小百合学习成为艺伎的过程。艺伎对于美的追求细致到一个眼神、一个露出手腕的动作,真美羽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栽培使她迅速成长为京都最美的艺伎。“痛苦之于美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体两面,坐立卧躺都是一种煎熬。”在三个人物中真美羽的戏份是最少的,但是她却对艺伎形象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小百合教导的过程中,她用语言直接地说出了艺伎最本质的特点。“记住,艺伎和妓女不同,我们也不是情妇。我们出卖艺术而不是肉体,我们创造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只有美的世界。艺伎真正的涵义是艺术家,是一件活的艺术品。”这段话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是对于艺伎形象的最好概括。虽然电影最后为观众呈现了一种欧亨利式的结尾,但是整部电影依然笼罩着一层悲伤和凄美的氛围。艺伎这一形象好似一个固定的完美的模子,小百合等人不惜一切代价,就算打断骨头也要将自己塞进这个模子里。这体现了艺伎这一群体的残酷性,新旧的更替、年华的老去无一不增加着艺伎内心的负担。

    《艺伎回忆录》的热映,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于艺伎这一群体的看法。在传统的观念中,艺伎与卑贱无关,许多日本家庭还以女儿能成为艺伎感到光荣。艺伎这一群体十分神秘,无论是对艺伎本人还是客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导演的选材十分独特,能够引起大量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对演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作为描写群体类型的电影,影片需要通过几个个体向观众展示出一个众生相。许多观众曾经诟病《艺伎回忆录》没有选择日本的演员,但是就章子怡、巩俐、杨紫琼的表演来说,她们准确地表现了艺伎共有的特质,同时又把握住了自我角色的独特性。 影片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位演员都有非常清晰的人物定位。人物没有大小之分,三位演员用炉火纯青的表演将人物塑造得生动立体。

    塑造艺伎这一群体形象时,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艺伎业渐趋衰落,曾经艺伎大部分改行,有些艺伎甚至沦为妓女。在这里曾经的艺伎小百合与小南瓜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对比。小南瓜已经完全成为适应现实环境的穿和服的妓女,而小百合依旧恪守着作为艺伎的准则。二战之后,美国人把艺伎当成珍贵的玩物,他们渴望见到真正的艺伎,渴望通过钱来购买真正的艺伎。当美国人逼问小百合,她到底需要多少时,小百合倔强地说,如果可以估价的话,那你永远也付不起。这体现出一名艺伎的自我要求,真正的艺伎认为艺术是无价的,她们自身不是能用钱购买的的商品。

    《艺伎回忆录》揭开了艺伎这一群体的神秘面纱,向观众展示她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人生经历。电影中处处体现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但同时也剖析了艺伎内心深处渴望真爱和自由的灵魂。

    二、 影视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功能性作用

    《艺伎回忆录》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大奖。整部电影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让观众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得到美好的视听享受。《艺伎回忆录》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作品,故事的题材极具东方韵味,在画面上也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服装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语言,对于表达人物情感和塑造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6件繁花似玉的旗袍,她的台词量不多,但是却通过服装的变化来体现女主角苏丽珍时而喜悦、时而忧郁的心理状态。服装的独特性十分重要,例如,中国的旗袍和日本的和服,一出现就可以将电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和服的繁冗复杂以及艳丽的色彩体现出了日本人对于传统女性的审美。和服摊开美得像一幅画,可是一层一层穿在身上却为女性带来了压力和束缚。穿上和服之后,女性行动不便,活动范围十分狭窄,也因此在日本的传统舞蹈中身体的动作变化不大,大部分动作集中在手上。再配上脚底的木屐,使得传统的日本女性走路都以小碎步为主,呈现出谦卑恭良的姿态。在《艺伎回忆录》中出现的和服高达250多套,这些和服款式各异且恰好符合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小百合的服装颜色多为浅黄色、白色,图案也表现出青春的气息,她的师傅真美羽的服装则多为蓝色、紫色,呈现出高贵的姿态,而初桃的则多为黑色,映衬出人物内心的邪恶与痛苦。服装的精良与考究,为整部电影增添了唯美的艺术气息,也把观众带回了上个世纪30年代灯红酒绿的日本京都。

    舞蹈是展现女性优雅的重要手段,许多电影为了凸显女性的美丽都会增加舞蹈的桥段,《艺伎回忆录》也不例外。上文中提到,日本的传统舞蹈中身体动作并不大,但是手中的变化却很多,并且在舞蹈中通常要借用各种道具例如扇子、手巾、伞等。电影中多次展示了扇子舞的部分。一个艺伎要从舞伎开始做起,所以舞蹈对于艺伎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在电影开拍之前,演员就开始苦练扇子,在拍摄时,巩俐已经可以熟练玩转三把折扇。影片中最着重刻画的是小百合担任领舞的那一场。小百合的木屐高达20公分,手持纸伞,身穿和服缓缓走上台,她的这一身装扮将日本服装的所有元素集于一身。雪花飘下来,她纤细的胳膊撑着纸伞,她走得异常缓慢,暗示生活中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在日本舞蹈中,除了肢体动作的美感之外,意境的營造和情绪的表达也十分重要。小百合的舞蹈动作并不多,但是其一招一式都尽显女性的柔美与挣扎,这段舞蹈将女性生活的悲凉和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获得5个奥斯卡奖座的当代电影音乐大家约翰·威廉斯与大提琴明星马友友及传奇小提琴家帕尔曼共同携手为该片配乐。三位音乐巨匠为了《艺伎回忆录》首次合作,精心雕琢出了整部电影的音乐史诗。马友友曾经为《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对于东方艺术有十分精准的把握。大提琴的沉郁顿挫,舒缓的音乐风格,都与艺伎悲凉漂泊的一生相得益彰。威廉斯在创作电影配乐的时候,在管弦乐中穿插三味线、日本十三弦古筝,尺八和太鼓等传统的日本乐器。这次中西方融合的创作十分成功,既包括了西洋乐的浪漫和壮阔也包含了日本音乐的宁静和唯美。这样的音乐创作丰富多变充满张力,悲喜交织、时疾时徐,向观众传递了东方音乐独有的冥思和哀愁,让观众随着音乐进入了神秘美丽的艺伎世界。

    《艺伎回忆录》的电影画面制作十分精良,场景布置,人物形象都尽可能还原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京都。因为艺伎的生活环境在日本已经很难找到,导演花重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重新搭建了一个“艺伎区”,电影的大部分场景在那里拍摄。为了给电影画面增加柔美动态的感觉,导演在镇上人工挖了一条河流。电影画面的美学价值很高,从人物的妆容服饰上看,都充满了浓浓的日本传统风味。导演充分利用色彩这一元素,让画面变得平静或者跳动。例如,主席和小百合相遇时,整个画面以暖色调为主,营造出温暖浪漫的氛围。而在小百合跳舞的时候,画面的冷暖色调呈现出明显的对比,为观众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从整部电影来说,画面的颜色较为丰富,和服的颜色,场景的颜色都有较多的变化,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在拍摄人物时,导演采用了较多的前景设置。例如,透过车窗拍摄小百合的脸,透过樱花来拍摄小百合与主席的谈话,以及小百合在悬崖上丢掉手绢时飞扬的发丝遮住了脸颊。小百合只身去男爵家凶险未定,她和主席之间彼此发乎情又止乎礼,小百合失去了内心的支柱后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画面中前景的设置,都在影片都暗示了人物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展现出了东方文化中朦胧的意境美。

    结语

    《艺伎回忆录》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从剧情设置,演员选择以及美术、音乐、服装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较高水平,有非常深厚的艺术内涵。导演尽力还原了艺伎真实的生活环境,成功向观众展示了艺伎这一神秘的群体。影片深度剖析了艺伎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传达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和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