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撤市设区后的城区品牌建设研究

    杨少杰 张璐璐 张增增 陈佳尔 林国超

    摘 要:本文运用H-C-N耦合互动理论,借鉴沿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长乐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异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探索长乐撤市设区后城区品牌建设研究。通过运用循环累积推动长乐撤市立区后城区品牌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来构建城市品牌(名片)效应的模式,明确长乐立区后,城区环境建设(H)、产业集群(C)、创新体系(N)对城市形象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和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城区品牌;H-C-N耦合互动;撤市设区

    0 引言

    随着福州城市的发展,撤市设区要以城市拓展为主攻方向,以福州新区建设为核心引擎。近几年,福州几个城区的城市配套设施有所提升,长乐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福州市的副中心,但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如经济、产业、交通等问题。本文通过运用H-C-N耦合互动理论,借鉴沿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长乐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就发展当地品牌特色、利用地域优势研究其创新模式为长乐的区域品牌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1 研究现状

    以城市为主要部分的品牌建设地方经济地位日渐上升,城市目前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心和基础。资本的跨国、人才、跨地区的流动使得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实力在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提升经济实力是城市品牌建设永恒不变的重点。

    在城市品牌建设中,基于环境建设(H)、产业集群(C)、创新体系(N)的三要素(H-C-N)耦合互动理论的实践可供借鉴参考。依据现有研究,通过长乐地理位置的邻近性、行业邻近性、创新邻近性、社会邻近性不断进行新区集群主体之间的耦合互动和循环累计,构建城区品牌的新型形态。因此,在本篇文章的耦合互动理论的基本框架是:(1)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在功能、结构、目标等一系列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够在具备条件的地城空间上实现耦合互动。(2)长乐的性质、功能和所具备的发展条件能够为产业集群和创新体系的耦合互动提供长期且有效载体。(3)H-C-N的耦合互动与不断循环累积,推动长乐品牌建设的发展。

    2 长乐撤市设区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长乐当前在交通方面优势十足,同时拥有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是当前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属于国家颁布的开放县(市)区之一。自从2017年撤市设区后,长乐作为福州市的“一份子”,不仅能够较好的享受到省会城市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且极大提高了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国家部委和央企的吸引力,全面加快了长乐在产业转型升级路程上的步伐。长乐撤市设区代表了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将省、县级市的权力都“上收”到了地级市政府。长乐撤市设区是一次重大的发展转型,但就目前情况,长乐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存在一定的不足。

    2.2 存在问题

    2.2.1 经济发展缓慢

    长乐作为福州市的一大新区目前面临着以下问题:(1)长乐作为福州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才正开始步入正轨,相比其他五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长乐当地人民思想还是比较念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还是存在不管是否富裕贫穷,红白喜事还是必须奢办这一观念。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仍处于安分守己、不思进取的状态,且这一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难于接受新的社会文明。(3)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制约经济发展,长乐属于比较偏僻的山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虽然已经实现撤市设区的政策,但由于自身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制约着经济发展。

    2.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长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纺织业承接了江浙一带的纺织产业结构转移,其自身的基础较为薄弱。当地的纺织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长乐纺织业主要是集中在棉纺经编等层次较低的行业上,仅仅是以加工半成品为主,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想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是较为困难的。与此同时,在当下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纺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对品牌的塑造和影响力要求越来越高,品牌与设计的竞争大大的将传统服装行业的利润空间扩大,逐渐演变为国际领先的服装企业互相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长乐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部分纺织企业家为了追求短期的、暂时的微小利益,只对产品进行了简单的采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者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纺织产品。却没有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想法,一味地模仿复制只会跟丢时代前进的步伐,这种做法只会为他人生产高额的品牌附加值,因此长乐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

    2.2.3 交通基础建设滞后

    长乐位于福州的边界,整体的交通环境相对落后。长乐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設并不良好,而且交通无专项规划,农村客运、公路和场站建设、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暂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加快发展的需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交通建设领域中,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运输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依法行政能力相对偏低等,这些因素成为了长乐的公共交通服务整体水平较低的“导火线”。同时,交通行业安全管理也依旧存在势单力薄现象。现如今长乐仍尚未建成完善的交通安全长效机制,现场监管执法力量配置严重不足,导致无法从源头进行实打实地管理,以至于交通领域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对策建议

    运用H-C-N耦合互动理论指导长乐促进经济增长、形成纺织产业集群和改善交通状况的实践含义在于:只要针对影响H-C-N耦合互动理论的薄弱环节和障碍因素,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真正实现H-C-N耦合互动与循环促进,就能更好地改善长乐经济、医疗、交通三大联系体的联动,促进长乐整体的发展。针对影响H-C-N耦合互动与循环促进的薄弱环节和障碍因素,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战略建议:

    3.1 基于H的环境改善建设

    长乐拥有与厦门市相似的环境,它拥有长乐机场和良好的海岸线,政府可以加大对长乐南澳海滩的基础旅游建设,完善服务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参观游玩,提高第三产业对长乐经济的收益。长乐经济发展以往主要靠纺织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常年处于平稳发展,对长乐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长乐应更新原有的传统产业体系,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商对长乐产业的再帮扶,加快长乐各产业的高速发展,并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必须坚持合理的规划与引导,更为科学的推进城市建设与整治。加快推进已纳入的土地改造计划进度,同时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把优化环境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透过各种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长乐关于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决心、政策和各项举措,使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力求通过最根本的环境改善措施来实现实打实的经济增长。

    3.2 基于C的产业集群优化

    通过结合长乐城区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以此来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的成长空间,优化其产业布局,提高长乐纺织产业集群的密度。首先,将两港工业区(位于滨海工业区内) 和峡漳线工业走廊发展成为化纤业、棉纺业集聚区; 在滨海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建设印染城,集中精力推动高端纺织加工企业的发展;在空港工业区进行有效规划,为服装企业发展建设恰当的规模化产业园区。其次,可以运用长乐松下海港区,高速公路和国际机场的海、陆、空三者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与长乐纺织产业集群布局相结合,建设与其共同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智能化的物流体系。

    打造品牌知名策略,是提升产业竞争胜势,增强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手段。要遵循国际化的品牌运营原则,最终打造出具有自己产业独特标签的国际品牌。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通过借鉴参考和学习引入国际知名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加强扩大企业的创新力度,并快速走出贴牌加工的低效益产业循环,打破其以往的固态,着力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博览会、洽谈会等多种宣传方式对产品和企业品牌进行宣传促销,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二是充分利用企业间的优势,推动纺织企业之间互补,优化产品结构。对引进国外品牌企业加大关注度,并进行合资、合股,走引进品牌和合作的发展路线,与国际接轨,缩短长乐本土纺织业企业与世界品牌企业之间的差距。

    3.3 基于N的创新型交通网体系

    首先要以建立开放、立体、快捷畅通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这三项作为目标,把提高海、陆、空三位一体综合运输能力作为发展的核心。在长乐内部形成“一环六纵六横、两客三轻轨、一货一支线”的交通网络系统,推动加强长乐机场、港口、车站等交通优势,构建首占、机场、滨海三大客运枢纽,全面建成智能一体化的长乐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其次,要持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新辟长乐国际机场至松下港沿海的高速公路,实现长乐所有的主干道与高速公路相对接,并向其他五区延伸,形成对外连接的交通新优势。最后要落实铁路建设大突破,在建成福州至长乐机场铁路、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段及松下港铁路支线的路程中要加快步伐,力争启动建设沿海货运和客运专用高速铁路,构建铁路与公路、海港、空港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统筹规划构建“新交通”格局。

    参考文献:

    [1]徐佩华.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J].社会主义研究.2004,(6):102-104.

    [2]房继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 2017,(4):24-25.

    [3]吕振奎,范贤灿.泉州城市品牌建设策略研究——基于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视角的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8-113.

    [4]吴建登.福建长乐市县域经济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5, (26):55-58.

    [5]王瀅.基于疏散行为的滨海城市避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6]许爱萍.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3.

    [7]林国超.跨文化视角下销售促销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5,(6):139-140.

    [8]G Lin. Analysi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 Responses[C].Transactions o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6.